书城文化山西民间故事
30965000000022

第22章 临汾、运城(4)

相传,法海出生之前,他母亲张氏肚子阵阵作痛,痛劲过去就睡着了。昏睡中张氏梦见有白、黑两条大蛇,同时扬头吐舌向她袭来,进而把她紧紧地缠住,而且越缠越紧,使她既不能吸气,也呼不出声来。她正在万分惊恐挣扎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个手持宝剑的和尚,只听这个和尚口喊:“母亲别怕,孩儿来了!”只见和尚手起剑落,就将两条大蛇拦腰斩断。张氏一下被惊醒了。接着,她便生下一个男孩。次日,裴休见孩子头上发毛稀少,就疼爱地把孩子叫“头佗”。三个月后,裴休给头佗取名一个单字:韬。但“韬”没有叫惯,结果“头佗”就成了法海出家前的名字。

头佗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十二三岁就很有文才。十五岁上在乡试中就取了第一名。

有一天,裴休的同僚好友白总兵前来拜望裴休,裴休设宴热情招待。席间,裴休让头佗向总兵敬酒。白总兵看到头佗一表人才,就暗暗打定主意,要将自己的独生千金白素贞许配给头佗。白总兵回到家里后,即托媒婆到裴府说亲。裴休觉得两个孩子庚年相合,也门当户对,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裴、白两家便写了婚约,并过了聘礼。

裴、白两家订婚约的第二年,唐宣宗开科选才。刚满十六岁的头佗前去应试,却落选了。不幸的是此时,裴休被革去了宰相职务,裴府门庭一时冷落起来。也恰在此时,白总兵竟提出要与裴家解约退婚。裴头佗知道此事后,万念俱灰,要像唐玄奘那样削发为僧,作一个脱俗入佛的和尚。裴休平日虽然也笃信佛教,但反对儿子的这个想法。无奈头佗要出家的决心已下,就背着父母乘夜间离开长安,外逃去当和尚了。

头佗离开长安后,直奔镇江“鹤林寺”(一说“泽心寺”)并决心要振兴“鹤林寺”的旧貌。他为什么要去镇江出家呢?因为他听父亲讲过,八十年前灵坦和尚曾主持过鹤林寺,还在浮氏山洞中打死过一条白色巨蟒。灵坦和尚归天后,寺院逐渐败落,房屋年久失修,已倒塌成一座废寺,原来寺院的和尚,也都各奔生路去了。在路上,头佗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经过不少跋涉之苦,历时两个多月,才到达镇江,进了这座破烂不堪的“鹤林寺”,削发为僧,取法名为法海,住进山洞中。

为了振兴寺院,法海不是上山斩荆,便是下河淘金。有一天,他在河滩的泥沙中挖出很大一块黄金,这块黄金很有价值,他一生吃喝穿戴也享用不了。可他没有将黄金归为己有,而是送给了知府李琦。李琦启奏朝廷,唐宣宗敕命把黄金交给法海作修复寺院之用,同时将原寺敕命为“金山寺”。法海主持了金山寺以后,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终于开创出江南一大禅寺,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被后人称为“开山鼻祖”,并在今之法海洞中为其塑像,以志纪念。历史家也把法海的功绩载入史册。

法海死后,他没有被作为裴氏子弟载入《裴氏家谱》,仅在第十卷的附记中简略提到了他,说他是“相公休子也”。

14、盐池逼出来的绿豆糕

很久以前,也不知是哪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有个叫李壮的山东人带着年轻美丽的妻子东亮,不远千里在古老盐池留下来,进行汗水泡太阳的铲盐劳动。

他们俩口子住在池南大李村,每天天不亮,李壮都要赶到池下去铲盐。虽说有力气,却因劳动强度大,总感到吃不消,全因为那盐池上空的毒太阳和脚底下剌眼的盐田。不敢说筋疲力尽头昏眼花,却经常是急火上房,使他的上下两片嘴唇裂下一道道血口儿,总不见好。妻子每望见丈夫痛苦的样子,心疼地直掉眼泪,就想着办法为丈夫败火。她总在丈夫起身之前熬好一大锅绿豆汤来供丈夫带到池下解饮去火。天长日久那未曾开花的熟绿豆就有些可观,扔了可惜,妻子就在这熟绿豆上做起文章,要是把它做成食品,不是还能让丈夫李壮抵挡一阵子饥吗?猛然间她又想起腊月天买下的蒲州大柿饼,还有十来斤。

主意拿定后说干就干,她将绿豆去皮,用手掌拍成面,将柿饼去蒂后用刀切成块,一层绿豆面,一层柿饼块,装入盒中,用锅蒸了蒸,然后放置于水瓮之中冰。第二天拿出来用盐水一浸,倒出来切上好大一块让丈夫带进池里去。丈夫连续吃了好多天,心里有个想法,晚间里对妻子说这绿豆做的东西,好吃是好吃就是不耐饱,看看有什么法子。妻子思索了一个晚上拿不出法子,第二天就随同丈夫下了盐池。无意间看见一个赶车驮盐的车把势正在喂牲口,她让丈夫先走,就认真观察起来,那牲口吃的是豌豆,她就问车把势:“老哥,为什么要喂牲口吃豌豆?”车把势告诉她,牲口吃了豌豆劲大,任再高的坡都能上去。她向车把势问到:“老哥,能不能卖给我几斤豌豆?”车把势爽快地说:“大嫂,什么卖不卖的,你拿去吧。”便将剩余的十斤豌豆全给了她,并说以后还需要多少我给你带多少。李壮妻子东亮感谢再三,拎上豌豆回了家。

东亮将豌豆煮熟去皮仍像用绿豆掺柿饼的办法炮制好,让丈夫李壮带到盐池下去吃。丈夫回来后就对她讲,今天你用什么好东西做的,不但好吃,而且耐饱,干起活儿力气增强了不少。妻子就说用豌豆。月余光景,盐工们发现,李壮干活不累,都觉得奇怪,这家伙吃了什么好东西这么劲大。豪爽的李壮亮出用豌豆做成的东西让大家分享,果然大家力气猛增,铲盐速度加快了不少。大家都问李壮,这好东西什么做的,李壮一五一十就把妻子怎样去做告诉大家。有个上了年纪的老盐工说干脆把好东西叫做“绿豆糕”,一个盐工说叫“东亮糕”也行,因为是李壮妻子东亮做的。大家一致说这两个名字都好,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李壮说,干脆让你妻子专门给大家做吧。以后他的妻子就专门做绿豆糕了,盐工们吃上绿豆糕有了力气加快了工效。绿豆糕就成了盐工的专用食品,慢慢地越传越远,直到今天成了运城的一道著名小吃。

15、莺莺塔的蛙叫声

永济的普救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之后,不但闻名全国,而且在国外也颇有名气,历来为世人所向往。更让人着迷的是寺院内的那座莺莺塔,人们来到塔下以物撞击,旋即便会从塔中发出“嘎哇、嘎哇”的叫声。人们把这种声音誉为金蛤蟆的叫声。

说起普救寺莺莺塔的蛙叫声来,还有一段风趣的故事。

唐代是我国佛教盛行的时期。大禅主为了表示对释尊的虔诚,大建佛塔。莺莺塔就是在那时建造的。相传当时有一鼎鼎有名的建塔大师,名叫智高。门下有好些徒弟,其中有一个出类拔萃、手艺很出色的弟子,名叫胜强。此人虽是心灵手巧,才华出众,然而却一贯好胜心强,自恃聪明,妄自尊大,盛气凌人,无心从师。有一次,他竟然在众徒弟面前夸口道:“何日里,与师傅试比高下;显神通,倒不如八仙过海。”众徒弟听后,瞠目结舌,群起而斥之曰:“大胆狂徒,污言不愧!”事后,曾有一弟子将此言告诉给师傅。师傅叹息道:“谦受益,满招损,理固然也。待机会将他一军。”事不过久,恰巧师傅智高奉大禅主指令,让其在蒲州府(永济)附近建造两座高塔,如能按期完工则受奖,否则就受到惩罚。

接到指令之后,智高心里又高兴又担心。心中思忖着:工程大,时间短,我一人怎能承担得起?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猛想起弟子胜强。便想:我与胜强各自为战,完工后,识出破绽,露出马脚,我便教训他一番。心思已定,便吩咐弟子,各执其事。

师傅来到距蒲州老城东五华里的黄土高原上。这儿西临黄河,南望中条山,确实是个好地方。塔址选择好之后,就开始动工。他从塔的外形到塔的内形,都经过精巧设计,细细切磋,一丝不苟。经过十个春秋的辛勤劳动,一座高达十三层的四棱锥形塔,便矗立在黄土高原上,此塔取名“舍利塔”。且说那弟子胜强得了师傅的指令,早已高兴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只听得他口中连连喝道:“真乃时来运转,良机已到,只盼得擂台比武,待我夺得状元再回朝。”他径直地奔向距蒲州老城东南约十华里的中条山的半山腰上,居高临下,西望滚滚的黄河,北仰巍峨的黄土高原,心里直乐得开了花。不久,施工开始。那弟子决心从塔的外形上狠下功夫。挖空心思,巧立名堂,精雕细刻,企图用塔的外形装饰来压倒师傅。总之,他是费了一番心血,十年乃成,与师傅相继完工。此塔是六棱锥形十三层塔,取名“多宝佛塔”。

这两塔相继完工之后,在观光的那天,游人如流,观者如堵,众人观后,赞不绝口。师徒二人值此相互鉴赏,互指弊病。在众人的一阵阵喝彩声中,你看那弟子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地夸道,“蒲州有个万固寺,离天只有八九尺。”这一来,师傅有些尴尬。须臾,师傅只好应道:“蒲州有个普救寺,将天磨得咯吱吱。”话音刚落,那弟子面带怒色地说:“多宝佛塔六面体,站在高处看舍利。”接着,师傅当即回了一句:“舍利塔有金蛤蟆,手击妙处叫呱呱。”弟子听罢,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众人哄堂大笑起来,羞得那弟子涨红着脸、低着头,只好向师傅追问其中之奥妙。师傅首先严肃地批评了他平时不虚心从师的态度,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多宝佛塔从外形上看,美观迷人,但从内形上看,却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舍利塔恰恰与其相反,在外形上平淡无奇,在内形上却别具一格。”师傅一面说着,一面手拿石块,轻轻地对着塔基正前方约摸两丈远的石板上连叩数下,手起石落,塔中便发出“嘎哇,嘎哇”的蛙叫声:“我把这种声音称金蛤蟆的叫声。”弟子听罢,连称妙哉,鞠躬下拜,口中轻轻吐道:“弟子……甘拜下风,实望师傅多多指教,我决心从师到底……”

接着,师傅讲述了金蛤蟆叫声的秘密。原来,他在建塔前选择地形的时候,发现了距塔址不远的南端,有一个约八九丈深的沟壑,当他站在高处说话时,便产生了回声,于是他恍然大悟。心想,将塔建在此处,以物击塔前地下一处,也同样会发出回声来。塔刚建成后一经验证,果然不出所料。

后来,“舍利塔”改名莺莺塔。直到现在,莺莺塔那仿佛金蛤蟆的叫声仍然那样引人入胜,使我们不得不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所折服。

16、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从前有户姓关的人家,几辈子都过的是贫日子,当家的两口子就给自己的儿起了个名叫“财”。一年年过去了,关财也长大了。他长得很好,而且学什么会什么。

关财八岁这年,遇上天灾,种人家的地,连个粮食粒子也没收到,爹娘都饿死了,撇下关财自己靠要饭为生。关财每天要饭回来,傍晚就在邻居黄员外的墙头下边练吹箫。日子长了,关财吹得大有长进,引来很多人天天听他吹箫。

黄员外闺女,名叫黄河。这个黄小姐整天闲着没事,就天天趴在窗口上听关财吹箫。后来都听迷了,经常差丫环把关财叫到厢楼底下吹。有一回,黄小姐听得入了神,把一方丝帕掉到了楼下,正好落到关财的箫上。关财心想,这肯定是小姐暗中送情,从那就产生了相爱之心。就这样,关财一有空就到黄小姐的绣楼底下吹箫。黄小姐越听越欢心,后来就偷偷地看关财的相貌。

时间长了,这事被黄员外知道了,便派家丁把关财逮进府来,狠狠地揍了一顿,并告诉他以后不准在小姐绣楼下边吹箫。

关财被打得不轻,回家以后就得了病,一直不好。除了要口饭吃,哪还有心去吹箫?后来,关财的病越来越厉害。

黄小姐多天听不到关财吹箫,整天闷闷不乐。这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瞒着他爹叫丫环去找关财,这才知道关财挨了打。黄河心想:人家是为我挨打得了病,得想个法子去看看呀!可是家法太严,再说员外家的小姐,怎么去看一个要饭的呢?这个时候,关财的病更一天比一天厉害。可也没有办法,黄小姐只好差丫环一天一趟前去打听消息。

过了几天,丫环到了关财家回来说:“关财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睡得昏昏沉沉,还一个劲儿叫你的名字,是因为你把丝帕掉到他的箫上,他才得了相思病,你要不救他,怕他活不成了。”最后,还是聪明的丫环把小姐说通了。

这天,黄小姐偷着去看关财,哪知道在这天清早关财已经死了。左邻右舍帮忙料理后事,往棺材放尸体时,见他死不瞑目,一颗红心从嘴里蹦出来,嘭嘭直跳。黄小姐来到关财的坟头,扑上去大哭了起来。小姐的眼泪落到关财的坟头上,就听关财的坟“叭”一声裂开了,那颗心也慢慢地停止了跳动。随即黄小姐口吐鲜血,气绝身亡了。这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