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30964600000005

第5章 防震安全篇(2)

四、处于不同环境地震时的应急避震

(一)学校避震

1.在教室上课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千万不要慌张,要听从教师的指示立即行动。

2.远离教室两侧的窗户,避免被震碎的玻璃刮伤。

3.不要躲在灯具或风扇底下,以避免被砸伤。

4.赶快把教室的前后两扇门打开,才不会因为地震将门扭曲变形,无法开启,影响逃生通道的畅道。

5.只有位于一楼教室的学生,才有可能立即跑到操场避难;在二楼以上教室的学生,如果一起从楼梯冲下相当危险,最好先待在教室里,以低于桌面的姿势,用书包保护头部,蹲低身子在桌子旁边(或下面),等待地震过去。

6.本来就已经在操场上的同学,还是要尽量移动到中央空旷处,千万不要停留在建筑物旁边。

7.即使已经逃到空旷的地方,在地震还没停止之前,依旧得用书包、双手或当时你可用的任何东西保护头部,蹲在原地等地震结束。

8.地震结束后,如果情况相当严重,待在教室里可能导致危险时,要听从老师指挥,迅速排队到安全地方避难。

9.位于楼上教室的学生,下楼梯时千万不要争先恐后或推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0.到了操场,依旧得保持良好秩序,要以班为单位集合,班长迅速查清人数,看是否全员到齐。

11.地震时正在行驶中的校车,所有乘员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典型案例

59名同学一个都不少

案例描述: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节庆祝会。礼堂突然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因为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他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当时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案例分析:地震时切忌急着冲出门,可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

地震演练救了师生们的命

案例描述: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和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在这次地震中学生无一在校内死亡。学校校长田江山欣慰地说:“这次我们学校那么多学生和老师能平安逃出来,都是由于吸取了汶川地震的教训,在学校实地进行地震逃亡演练的结果。如果没有进行过演练,真不知道在这次颠覆性的灾难中我们学校会怎么样!”

案例分析:为切实做好学校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工作,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疏散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各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演练。

(二)高楼避震

1.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应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3.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三)家庭避震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四)室外避震

1.站立于空旷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6.若在郊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五)商店避震

1.在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2.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3.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第三节)震后自救、互救与应急救援

震后很有可能发生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一、震后自救

(一)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二)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三)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或发生煤气、毒气中毒。

(四)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五)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六)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八)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九)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里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十)如果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护住自己,以免受到余震的再次伤害,尽可能把手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

(十一)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谋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典型案例

挖出气孔自救

案例描述:聚源中学的学生谢屿发生地震时正在三楼上化学课,地震突袭,他马上钻到课桌下面躲藏。然后轰的一声,他脚下一空就落了下去。谢屿被埋在废墟下,一条横梁砸了下来,幸而被桌子挡住。只是他周围的空间已经密闭,空气越来越少,他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谢屿开始用手摸索,终于找到一处较软的沙石,便用手使劲抠挖,幸运地挖开了一个直通外面的小洞,不仅可以通空气,还让他有机会将手伸出废墟外,最终被救援者发现。

案例分析: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二、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一)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1.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用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2.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1)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

(2)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3)应尽快让被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使新鲜空气流入;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如果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4)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二)施救和护理

1.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2.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3.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

4.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

5.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三)震后减少灾害损失方法

1.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2.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

3.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

4.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

5.尽可能穿着皮鞋,以防被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

6.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

7.听从相关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之发生。

8.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之侵袭。

9.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