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30959300000012

第12章 新闻传播工作者职业修养(1)

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部功能,诸如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等,均要通过新闻传播者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提高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加强新闻传播队伍的全面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新闻传播队伍由新闻传播机构中的业务人员组成,主要包括:新闻信息采编播人员、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新闻产品的发行人员、新闻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的研究人员等。

(第一节)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4.1.1专业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产生

新闻传播工作是伴随着近代报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

公元十六世纪,适应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等一些商业发达城市,诞生了一种登载商业性新闻信息的小报,这就是最早报纸的萌芽。依托这类小报,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生的专职人员就是最早的新闻传播工作者。近代新闻事业诞生后,资产阶级出钱成立专门从事采集、发布新闻的机构,雇佣专职的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的采制、编辑、印刷、发行各有分工,有条不紊,具有近代色彩的新闻传播工作由此正式产生。近代报纸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分工,其从业人员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它(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成熟。

在专职新闻机构出现的早期,新闻传播机构和其从业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低微,在统治阶级和上层人士眼里,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性质与邮差、信使或记事员相近。这种情形,在中国表现得尤其明显。中国近代报纸产生之时,人们甚至视报人为杂役,他们社会地位低微,甚至常常受到鄙视与轻薄。中国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先生论及清朝末年中国报业的情况时说道:“一报社之主笔访员,均为不名誉之职业,不仅官场仇视之,即社会亦以搬弄是非轻薄之”;“当时社会所谓优秀分子,大都醉心科举,无人肯从事新闻事业,唯落拓文人,疏狂学子,或借此以发抒其抑郁无聊之意思。各埠访员人格,尤鲜高贵,则亦事实之不可讳者”,直到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等以学者出而办报,声光炳然,社会对于记者之眼光始稍稍变矣。”近代时期,记者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改变及其社会地位的上升,一方面是记者队伍成分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报纸对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之使然。

进入现代以来,商业化报纸越来越成为报业主流。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新闻传播事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除报纸之外,通讯社、广播、电视也纷纷诞生,新闻传播机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报道领域和经营内容越来越广,而且内部分工日趋细密,专业化程度也越离来越高。社会上逐渐形成一个数量可观的新闻传播工作者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着其他行业和部门所难以企及的重要作用。

4.1.2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新闻传播职业有着与其他社会职业迥异的特点,形成了其极富特色的主要特征,具体而言,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专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传播工作与整体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他以全社会生产生活为工作对象,也以全社会人士为其服务对象。因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际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到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从国家元首、专家学者到工人农民、乞丐罪犯,都可能成为新闻传播工作者密切关注或采编报道的对象。因为这样,新闻传播工作者成为人们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消息灵通人士,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深灰活动家。不夸张地讲,在与现实生活保持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上,没有其它职业能与新闻传播工作者相比。

(二)新闻传播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传播事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责无旁贷地成为资产阶级用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夺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权的工具;同样,无产阶级报纸从创办那天开始,就作为资产阶级报纸的对立物,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思想武器的任务。不必讳言,无产阶级新闻传播工作者永远不是什么自由职业者,也不是旧时代报馆里的报人。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与鼓动着,在从事自己职业的时候,既要遵守新闻工作的规律,履行职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也要象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那样,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很强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他们胸怀大局,着眼当前,对时局的变化,反应十分敏锐,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都能从时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决不把政治性很强的新闻传播工作党当成单纯的文字工作。

(三)新闻传播媒体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传播媒体既是阶级、政党舆论的表达者,也是公众舆论的表达者。舆论经新闻媒体传播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千百万人的思想和行动,这种极具权威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新闻传播职业的鲜明特征。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新闻传播媒介在干预生活、针砭时弊、扶正祛邪、主持正义、反映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许多黑暗、腐败的事情,经过记者曝光、诉诸舆论之后,就会激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促成该问题的早日解决。由于新闻传播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这种作用,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第四种权力。

(四)新闻传播工作是一种节奏快、难度高的创造性工作。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期盼是新鲜和真实,快捷和真实也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这决定着新闻传播工作势必节奏很快而且难度很大。节奏不快就难以及时报道新情况,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就难以在其短短的时间里弄清事实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新闻传播工作者必须从来不重复别人的报道,也从不去重复过去的报道,他们想受众提供的新闻,总是新鲜的、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这一个”。通过新闻评论所要讲述的也是醒人耳目、令人信服的道理。这样一种工作性质,既是新闻传播工作的独特之处,也是它特别打动人心的地方。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在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与现实生活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切使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成为人民群众和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们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比喻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新闻传播工作者也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美好的形象。但同时,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们不允许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任何污点,如果新闻传播工作者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嘴上讲的道理同实际行动相脱节,其美好的形象就会立刻消失,并在人民心目中留下难以言喻的的恶劣印象。这不仅对传播者个人,而且对党和人民的新闻传播事业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这一职业特征,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铭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思想水平,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去树立起新闻传播工作的良好职业形象。

4.1.3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能否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检验和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胜任、是否称职的基本尺度。任何一位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如果不能正确行使职业权利和义务,不承担或不愿承担社会责任,那就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要被追究行政的或法律的责任。

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担当的正是把关人的角色。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他们掌握着这些信息能否发布和传播的选择大权。在传播过程中,他们又注定会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法融入新闻信息中传达给受众。新闻传播无疑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毋庸置疑。新闻信息对千百万受众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一条有失公正的新闻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一篇内容格调不高的文章可能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一则虚假的广告可能导致众多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这样的事例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几乎不胜枚举。可见,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体,作为新闻信息传播通道上的把关人,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关系到千家万户,与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他们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就可能违背原则,偏离方向,就会给事业带来损失,给社会造成损害。

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以贡献社会,改造世界为己任,认为奉献给劳动者的产品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给工人提供不好的东西就是犯罪。正是在这样一种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马克思写出了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回忆一个学生“用带着体温的钱买书”时曾经写道: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青年,迟疑不敢下笔。前辈们这种对社会、对人民、对读者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去继承和发扬的。

在我国,每一家新闻机构,每一个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所从事的都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播新闻,他们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正在为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这一伟大事业需要一大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人格高尚的新闻工作者。很难设想,一个心胸狭隘、私欲膨胀的新闻工作者,能够采制出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作品,能够担当起“开启民智、想到国民”的社会重任,能够成为洞察社会、评说时代、叱咤风云、受到社会和人民欢迎的名记者。因此,广大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应不辱使命,坚持守土有责,努力锤炼自己,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履行新闻职责,使自己真正成为人民所期待的那样一个社会环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代言者,社会公德的监督者、社会正义的维护者,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生。

(第二节)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修养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各类劳动中的知识含量与科技含量大为提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知识经济均无所不在。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迫切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与修养要求,主要体现为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三个方面。

4.2.1政治理论修养

新闻传播工作是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特殊作用,决定了新闻传播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担负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的这一特性,要求新闻传播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

首先,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新闻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分辨是非、鉴别事物的标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新闻传播工作者,是建设高素质新闻传播队伍的前提。有了这样的队伍,我们才能总揽全局,把握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生活的主流,从而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新时期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断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许多新矛盾。新闻传播工作者有责任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并且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学风,毛泽东曾喻之为“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的,用正确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解释各种新情况,分析各种新矛盾,解决各种新问题。

4.2.2文化知识修养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扑面而来。在这一社会现实条件下,具有鲜明信息产业特征、处在知识经济前沿的新闻传播事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传播事业能否顺应潮流,乘势而上,在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支善于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新闻传播队伍。新时代对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文化知识修养方面的要求,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首先,新闻传播工作者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运用新知识去有效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知识更新周期加快,各门学科专门化程度提高,相互之间交叉渗透,这一情况给新闻传播工作者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新闻传播工作者在坚持日常积累的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图书等不断更新科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拓宽知识视野,能够更真实、更准确、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和报道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变化,采制出更好的新闻传播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