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高新科技展望
30956800000060

第60章 不让疼痛折磨人

疼痛,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生的一大灾难。

19世纪初,德国药剂师瑟图那从鸦片中分离、提取了吗啡,吗啡具有明显的镇静、止痛的功能。吗啡被广泛地用于克服疼痛,如胃痛、牙痛、神经痛等。但是,吗啡具有成瘾的缺点,又有其他副作用,因此不是理想的止痛剂。

脑科学的研究为研制新的止痛剂指明了途径。美国、瑞典等国的科学家曾在动物和人的大脑中发现了吗啡受体,吗啡受体能接收吗啡类特质。1975年,英国研究人员休斯从猪脑中分离出了具有吗啡样活性的多肽物质,称为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简称内啡肽。

内啡肽具有很强的止痛功能,其止痛效果比天然吗啡大许多倍,对于像三叉神经痛、神经根炎、外周神经痛、偏头痛等使病人疼痛不堪的疾病,能很快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并且它不会使病人成瘾,不存在天然鸦片的缺点。内啡肽的发现给医生战胜疼痛提供了一件新式武器。但由于内啡肽的功能十分复杂,它不仅有镇痛功能,还有控制垂体内分泌,调节体温、呼吸、心血管活动、消化、睡眠、情绪等功能。此外它还可能引起癫痫、休克、哮喘、肺气肿、过食性肥胖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对它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投入使用。但不管怎样,利用内啡肽的人工合成,将提供最有效的止痛药物。多少年来,剧烈的疼痛折磨着无数的病人。对大脑中内啡肽一类的物质的研究将为疼痛病人带来福音。在未来的医学面前,疼痛这种使人难忘的体验将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音乐疗法。音乐虽然只有7个音符,却可以奏出动人的乐章,产生奇妙的效应。医生们临床发现,让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能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产妇在分娩时如果欣赏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由于音乐有良好的医疗作用,现代医学与音乐之间又派生出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称作“音乐医疗学”。今天,音乐治病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科学家们预言,音乐医疗学将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未来医学,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美国纽约城的素霍区,有一个特别的诊所。当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和温馨宜人的香味充满整个空间的时候,10多位患者走了进来。他们轻快地脱掉鞋子,躺在床上,戴好特制的眼镜。五彩缤纷的颜色在这些人眼前轮番出现,低节奏的音乐自始至终在他们耳边回响。他们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逐渐进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梦幻状态,45分钟后,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将他们唤醒,有礼貌地请他们回家。

这是“三位一体同步兴奋诊所”的工作情况。它以音乐为主,伴有光线和香气,帮助人们减轻心中的压力,排除精神上的紧张。据说就诊者戴上特制的眼镜后,能够看到各种颜色不断地在眼前变化闪烁,面前出现一个色彩斑斓的奇异世界。令人赏心悦目;耳机传来一阵阵美妙的乐曲声和歌声,把人引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扑鼻而来的香味更是让人轻松自如。经过45分钟的“治疗”后,患者原有的紧张和精神压力一扫而光,代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安宁。

现代科学认为,音乐之所以能治病,在于人体是由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搏动、肺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神经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一定频率相接近,当人患病时,体内节奏处于异常状态,选择相应的乐曲,借音乐产生的和谐音频,可以使人体各种振频活动更加协调,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研究发现,音乐虽是7位不同音符形成的组合,但保持声波在35分贝左右有规律地振荡,由此产生的一种能量传入人体后,使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可对细胞起到一种微妙的按摩作用。音乐还能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促进内分泌系统释放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增进新陈代谢。音乐还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皮层下中枢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相应运动,稳定情绪,消除心理紧张状态,协调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而能使人消除疲劳,充沛精力,并且有益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现代社会,音乐与锻炼结成了牢固的伴侣。人体内固有的节奏感对节拍和旋律的反应较敏感,音乐的作用,好像是肾上腺素一样支持人的精力,运动员听完几首他喜爱的乐曲,仿佛注射了兴奋剂,走进赛场会打破纪录。而这种“兴奋剂”却不受国际奥委会药检委员会限制。

科学家们发现:β内啡肽是大脑在疼痛和紧张时释放出来的一种止痛剂。人们测量欣赏过音乐和没有听过音乐的两组人员体内的β内啡肽水平,结果发现听过音乐的人的β内啡肽比没有听过音乐的人要少得多,这就证实了音乐的镇静作用,肯定了音乐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医疗价值。

现在世界各国的音乐疗法正在不断发展,音乐医疗康复正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将来,人们到音乐诊所待上一段时间,疾病就会得到治疗,身心就会愉快,部分乃至全部地代替打针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