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地理中的攀登勇士
30954900000017

第17章 洪堡(3)

他不但不愿帮洪堡整理资料,而且连自己计划写的书也不想完成。他怀念过去的旅行生活,想回到南美洲的丛林和草原上去,并且真的离开巴黎走了。

这时,拿破仑已经征服了西班牙,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也开始崩溃,摆脱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正在南美洲的土地上进行着。

邦普朗在现在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登陆,受到新成立的共和国当局的很好接待,并被聘为在大学讲授自然史的教授。可是邦普朗不想教书,一心想去进行旅行探险活动,所以他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又到南美洲内地去了。

在他进入一个正在进行着战争的地区旅行时,受到了巴拉圭骑兵的袭击。不过,他的专业特长又帮了他的忙,虽然在被袭击时受了伤并且当了俘虏,但他还是被雇佣为圣玛丽亚要塞驻军的外科医生和商业农业监督。只是邦普朗的行动自由被限制了,他不能远离市镇去旅行。

当洪堡得知邦普朗的消息后,十分焦急,他请学术团体写信去,要求释放邦普朗,还委托一位旅行家专程从法国赶到巴拉圭,为邦普朗说情。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没有奏效,他们坚决不放邦普朗走。9年之后,经过哥伦比亚总统博利瓦的帮助,邦普朗才获得了自由。这时,洪堡和一些大学都请他回欧洲去,可是邦普朗既不愿回欧洲,也不想再去旅行了,他对这块南美洲的土地产生了感情,决心留下来。邦普朗娶了一个印欧混血种的妻子,安了家,还是整天搞他的植物采集和种植工作。

洪堡80多岁的时候,曾托人给邦普朗捎去一封信和自己的画像及着作,并劝邦普朗回欧洲来。邦普朗再一次谢绝了老朋友的盛情邀请,他在给洪堡的回信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所热爱的植物世界,它们在我的一生中一直是我的伴侣……我真正的家在这里……我在这里过着既快乐又安静的生活。我希望我将在这里死去。我的坟墓将由我所种植的橘子树和棕榈树的树林来遮荫。”

邦普朗是一个植物学家,一生都热爱并从事植物方面的工作,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志趣,但他并没有对科学的发展作出很多贡献。丰富的考察资料,只有经过系统地整理,科学分析和总结,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更为艰巨和困难的工作,也正是邦普朗没能做到的。

在邦普朗再度踏上南美洲土地的时候,洪堡却又进入了亚洲腹地,进行新的旅行考察。

亚洲之行

在巴黎居住了20多年之后,1827年,洪堡回到了柏林。国王任命他到枢密院任职,并在大学讲授自然地理课,这时他已经是声誉极高的学者,在他讲学的时候,就连普鲁士国王也常常坐在听众席中。他在知识界显赫的业绩和威望,使人说出了这样赞颂的言词:“他一入场,我们其他的人在前一刻所进行的活动,就成了不屑一看的木偶戏了。他好比一头巨象,拉垮一棵橡树就像我们捡起一根针那么容易。”

洪堡已经有这样高的声望,岁数也大了,可是他对自己的学识并不满足,他还要继续去旅行,去攀登那些还没有被征服过的高峰。

1829年,洪堡已是60岁的老人,岁月的推移和艰苦的脑力劳动已使他头发都变白了,可是他的精力依然十分旺盛,洪堡说过这样的话:“做一个聪明人是不够的,一定要做一个最聪明的人。”而聪明并不是天生的。这一年,洪堡与艾连伯尔格、罗塞一道完成了他对亚洲地区的旅行考察。

洪堡一行从柏林到了莫斯科。俄国沙皇为了保障他们旅行的安全,专门派了一队士兵护送,还派了一位有名的厨师来照料他们的饮食。

他们的科学旅行从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乌拉尔山开始,一直向东走到中国的边境。

在乌拉尔山,洪堡勘察了白金矿产地。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洪堡指出在这里有可能会找到金刚石,他的这个推断后来的确得到了证实。

俄国期望这位科学家能帮助他们在乌拉尔山找到更多的矿藏,所以还指定了一名矿务官员为洪堡的矿产研究提供帮助。

洪堡的考察项目并不限于矿产,他想在这里取得有关气象、生物、地质以及文物古迹等各方面的资料。他研究了俄罗斯干旱草原地带的植物,测量了西伯利亚的温度,还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历史文物。

洪堡一行,一直走到了中国边界。在一个边防哨所,洪堡向镇守的中国边防部队司令官赠送了一方蓝布。中国官员热情而有礼貌地接待了这位科学家,向他回赠了一本中国历史书籍。洪堡非常高兴,他告诉中国官员:“我哥哥威廉是一个语言学家,他一定喜欢这本书,这书对他肯定是有价值的。”

他拿出笔请这位司令官在书的封套上签名,中国官员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书套上大大方方地写了“清福”二字。洪堡收起了书,而这支签名用过的笔就请中国的边防司令官留下作个纪念,这位官员也高兴地把这支凝聚着德中人民友谊的笔收下了。

在回国的归途中,洪堡一行又到了里海岸边。里海是一个面积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水面辽阔,波涛滚滚,湖水和海洋一样也是咸的,所以人们不叫它湖而称为海。洪堡考察了里海四周的地理环境,还搜集了不少水生生物标本。

洪堡这次亚洲科学旅行,用了半年时间,行程达11万英里。在这次旅行考察之后,洪堡写下了《亚洲地质和气候片断》二卷及《中部亚洲》三卷。

罗塞还写了这次旅行的游记。

回到柏林之后,洪堡再也没有离开首都外出过。他住在离普鲁士王宫不远的奥拉宁堡大街,全力投入他的研究和着述工作。作为国王的客人,他经常进出王宫,他一个人还常常在林荫路上悠闲地散步。

几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洪堡的哥哥威廉去世了。

手足情深

洪堡非常尊敬自己的哥哥威廉。在南美洲的5年旅行中,他给哥哥写了许多信,把他的见闻、感想、打算都告诉哥哥,让哥哥和自己一起享受旅行的快乐。当洪堡从南美洲风尘仆仆回到巴黎的时候,第一个迎接他的,正是哥哥威廉。他们俩从小互敬互爱,长大以后又相互帮助,彼此鼓励,都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兄弟情谊,一直是世界上广为传颂的一段佳话。

威廉是德国有名的语言学家,他提出的有关语言本质、语言的发展和分类等方面的理论,对欧洲语言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并写有不少语言学方面的着作。

威廉的妻子是个十分善良贤惠的女人,她和威廉一样喜欢洪堡,对他就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疼爱。不幸的是威廉的妻子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这对威廉是个沉重的打击,洪堡也感到很伤心。

1835年,威廉给妻子上坟的时候,受了风寒病倒了。这时他已经是快70岁的人了,病势越来越严重。洪堡一直守候在哥哥的身边,他看着威廉那憔悴的面容,心里非常难过。哥哥强打精神,反而劝洪堡要注意身体。兄弟之间的真挚深情真是感人肺腑。

威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看是不行了,威廉望着洪堡那充满忧虑悲伤的眼睛,略带幽默地宽慰弟弟:“我很快就要和我们的母亲一道了,那时我将会了解天国的法则。”最后,威廉倒在洪堡的怀抱中离开人世。

洪堡在晚年的时候,常常向朋友们谈起他的哥哥,他说:“可惜你们不认识我的哥哥威廉,在我们俩个人中,他的聪明才智比我要强多了。”在洪堡眼里,哥哥威廉是他的老师,而自己只不过是哥哥的一名学生。

老骥伏枥

洪堡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了,许多旧日的先生和朋友已离开了人世,而他却还像年轻时一样精力充沛地工作着。他的伟大着作《宇宙》,就是在这时开始着手撰写的。

洪堡这时已是欧洲着名的科学家,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这种会见每天要占去他好多时间。许多学术活动、社会活动都要请他去,国王还经常请他参加一些外事活动,甚至宴请宾客也让他作陪。向洪堡请教的人不仅是一些自然科学家,连经济学家、作家、语言学家也经常来向洪堡求教。

洪堡简直忙得没法进行自己的工作,下午他要接待一批批来访的客人,晚上又要去陪同国王共进晚餐。他只好利用上午的时间查阅材料,夜间进行写作。

工作就是生命。不管有多少繁杂的事务,洪堡编写《宇宙》这部科学巨着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顿,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希望把当代有关宇宙及地球的一切知识,都写进这部书里。

时光流逝,洪堡变得苍老了。人们称他是当代最博学的人物,而他对自己却从不满足,他还和学生们一起到教室里听课、记笔记。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洪堡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的。

美国诗人贝阿德·泰勒,专程到柏林拜访洪堡。这时的洪堡已经80多岁了。他热情地接待了泰勒,并询问了许多有关美国的问题。使泰勒吃惊的是,这位专心于科学着述的科学家,对当代的事务这么关心,对美国的了解竟这么清楚。

第二年,泰勒又一次拜访了洪堡。洪堡在书斋里接待了这位美国客人,他指着桌子上最近一卷《宇宙》的清样说:“自从你去年走了以后,我还一直干着这件事。这一卷马上就要印出来了。”泰勒关心地问:“您还能干这些吃力的工作吗?”洪堡疲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工作就是我的生命。我睡得很少,前天我还用了16小时改正这些清样。”在送别泰勒的时候,洪堡诙谐自信地说:“下次请同你的夫人一道来,我一定会很有礼貌地活到那个时候。”后来,泰勒在回忆这次会见的情况时,有这样一段描述:“他好像把他的身体看成同他不相干的样子。他好像用一种好奇的眼光观察他自己逐渐衰退的体力,就如同他年轻探险时观察一棵逐渐衰老的树一样。”

《宇宙》第五卷预定在他89岁寿辰时完工,在这部巨着完成之前,他不想休息。有时,他也陪同国王在王宫花园里散步,不过这也只是例行公事,是工作间隙的短暂小憩。对年近90的洪堡说来,脱离劳动的休息时间是没有的。

在《宇宙》第四卷出版后不久,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为纪念华盛顿诞辰,举行了一次招待会,洪堡也应邀参加了。在宴会上,大使馆的秘书举杯,为“乔治·华盛顿,美国的国父”、“亚历山大·洪堡男爵,科学之王”祝酒。

洪堡也站起来讲话,但他的声音是那么微弱,在热烈的掌声中谁也没听清他讲的是什么。他已经不适宜在这种场合呆得太久,为了他的健康,招待会还没结束,朋友们就帮他披上大衣,把他送回了住所。

洪堡快90岁了,朋友们准备为他的90寿辰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会。而洪堡的健康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很久了,对朋友们讲,这年的春天他就要离开他们了。洪堡真的没能度过他的90大寿,也没能全部完成《宇宙》第五卷的写作。在春意正浓的四月间,人们已经看不到在林阴大道上散步的那熟悉的身影了。

1859年,这位给人类留下巨大精神财富的科学家,离开了人间。

谦逊的伟人

洪堡一生中走过很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布西欧、北亚和南北美洲。他的考察成果,对科学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着作。还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着作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传播。

洪堡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也是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肯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并不畏艰险地到许多地方旅行考察,知识非常广博。

洪堡并不是孤立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对每一个现象,他都是把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依其内部力量不断运动发展。他认为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不会是孤立、偶然地产生,而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他以自己多年来在各地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对比各种自然要素的异同,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了它们的规律,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由洪堡首先创立的,并使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据了它应有的地位。

洪堡对植物的分布与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考察与深入的研究。他对平原地区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引起的植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山地上因高度不同、气候变化所形成的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都作了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关于植物生态学的理论。

洪堡首先提出了等温线的概念。他创造了用等温线来比较各地气候差异的方法,他把各地的平均温度都换算成海平面高度上的气温数值,填到地图上,再把数字相同的点连成线,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北半球的等温线图。他对大陆内部的气候和沿海地区的气候进行了科学考察。

洪堡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时最着名的科学家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达尔文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一本书或一打书对于我的影响,能和洪堡的着作及赫瑟尔的自然科学研究导论相近似,他们激起我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对于自然科学高大的建筑作一种贡献,虽至微小,亦所不顾。”

德国人民把洪堡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柏林大学就是以洪堡的名字命名的。世界上还有一些山岭、河流、湖泊、冰川以及植物、矿物也是用洪堡的名字名的。比如,1820年洪堡在南美洲旅行时,发现了沿南美洲西岸,自南向北流的洋流,人们就称它为“洪堡洋流。”这股洋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秘鲁寒流”。

有这么高声望和成就的洪堡,却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尊重别人、从不自满,直到晚年还刻苦地学习。

在柏林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每当着名的博克教授讲授希腊文学和考古学的时候,课堂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在这些青年学生中间,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位身材不高、穿着棕色长袍的老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像别的学生一样,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地做着笔记。晚上,在里特教授讲授自然地理学的课堂里,也经常出现这位老者的身影。有一次,里特教授在讲一个重要地理问题时,引用了洪堡的话作为权威性的依据。这时,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这位老人。只见他站起身来,向大家微微鞠了一躬,又伏身课桌,继续写他的笔记。

这位老人是谁?他怎么会和年轻的学生们坐在一起听课呢?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洪堡。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并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学问,他还在刻苦勤奋地学习、研究着各种知识,谦恭地以一名学生自居。

他虚心地听取其他学者发表的科学论述,并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学过的东西补课。对于一位颇负盛名的老科学家来说,这种虚怀若谷,谦逊好学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洪堡曾说过“伟大只不过是谦逊的别名”。他自己就正是这样一位谦逊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