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青春期自我保健·男孩版
30953400000008

第8章 心理篇(4)

有人说,孤独感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自我意识”不能实现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自我意识”的完成则是一种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传递—接收—反馈等阶段。想使“自我意识”完成,人与人之间必须要相互理解。

一个人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无论哪一方面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碍,都会产生孤独之感。但由于方面、层次的不同,所产生的孤独感的程度也大不相同,要想避免孤独感的出现,则需要不断地多层次、多方位地与其他人成功地进行沟通。

从某种程度来说,孤独感并非是件坏事,如果能得当地利用孤独感产生的效应,则可丰富自我。因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两个层次,一是外在的生活,如社交活动、游玩、体育运动等,这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另一种是内在的生活,这是对外在生活的思考和内省的过程。如果说维系外在生活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那么推动内在生活的动力则是孤独感。

如何战胜空虚感?

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失去追求的目标,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就会产生空虚感。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答谢国家的培养之恩,就不能虚度年华,要使自己的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射出耀眼光芒。

在人生的长征途中,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制定一个合乎自己实际的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三五年的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几个月的目标);既要指明方向,又要提供方法。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明白诸如“考上大学”之类的想法,还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要树立一个可以影响一生的理想,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心态,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良好向上的心态。这样一来,就不会受到空虚的侵扰。

如何与异性健康交往?

异性交往与同性交往一样,都是获得、发展友谊的途径,而且异性交往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也是必要和必需的。但是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要寻找异性的优点,避免用习惯思维或抱有成见的态度对待异性,更不要仅凭借对一两个异性的印象,来判断所有异性的善与恶。要主动寻找异性的优点,并加以赞扬。对待品行、工作、学业优秀的异性,要多与之交往,不仅可学习对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还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而对待表现不好的异性,不但要远远避开,还要加强防范,避免身心受到伤害与不良影响。

另外,应从正确的渠道,如健康的书籍或相关的课程中,了解和掌握性知识,增强性道德意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尊重异性。这不但对于克服异性交往障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日后的生活也有积极的帮助。

什么叫“他亲期”?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孩子随着身体长高,心理上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特殊的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如不再那么依赖父母,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希望能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交往的兴趣由家庭转向朋友,由同性转向异性。而此时的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实行全方位的包干,干涉他们言行举止的发挥和体现,使孩子感到不满足并产生反感,进而便与父母疏远,甚至产生心理对抗和行为抗争。有少数的青少年还出现了仇视父母的态度,希望通过与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心理学家将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所特有的这种表现称为“他亲期”。

“他亲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作为青少年应该对自己的心理、生理变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年龄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自身还存在着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懂得一些必要的青春期卫生知识,用理智去战胜不良情绪,跨出误区,顺利走过“他亲期”。

什么是青少年逆反心理?

青少年进入了青春期,身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一些人,特别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就使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的存在。为了维护自尊,做出一些能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举动,而对教育者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这就是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对成人把他们视为“小孩”感到非常反感,认为自己有能力对任何事物持批判态度,“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

这种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致使青少年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如何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首先,要重视复杂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活动,都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逆反心理,就不能把他们局限在家庭、学校这块小天地里,而是要让他们置身于社会,关心国情,了解民情,把对他们思想、情操、品格、人生观等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其次,要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平衡这个规律,不失时机地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使其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家长要努力与青少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导,杜绝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青少年。同时,青少年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经常思考自己,时时剖析自己,主动设计自己,自觉分清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努力塑造完美的人格,追求事业的成功。

如何对待父母偷看自己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也就是保持自己的秘密而不被他人知晓的权利。父母亲在未经你允许的情况下,就拆看你的信,你觉得他们太不尊重你了。但是,你是否愿意换个角度去想想父母的动机呢?

他们是关心你的生活,想知道你交了哪些朋友,出发点是善良的。青春期比较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父母是担心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如果你信的内容均是探讨功课和对朋友、生活的看法,则不需太在乎双亲的注意;但若你信的内容引起他们的责备或不满,你就要想一想自己的做法和交朋友的态度。

不妨和你的父母说一说,也听听他们对你电话及对你信件内容或拆信的看法,大家取得协调之后,对你未来的交友会有帮助。

荒废学业去崇拜偶像对吗?

崇拜偶像,是多数青少年都会编织的梦。这种梦会使你觉得生活多了不少乐趣,也多了一个重心。但梦毕竟是梦,如果将偶像崇拜转化成不切实际的冥想,而出现了荒废学业、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行为,那么未免反应也太过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众人的偶像,你是希望有人为了你而荒废学业甚至自残呢?还是希望自己能带给他们正面的影响呢?

花费时间和金钱收集了一大堆资料、照片、录音带,你觉得自己真的了解这个偶像吗?还是你只是了解了他的基本资料和外在的光鲜?他们吸引人的地方,不管是谈吐、才艺、仪态、反应,你都注意到了吗?

偶像终究是虚幻不真实的,多数是包装出来的假象。事实上,有许多人迷恋的,也只不过是偶像光鲜的外在而已,如果只是一张脸,恐怕你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了。多多充实自己、珍惜自己,让自己也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偶像吧!

心理异常的早期征象有哪些?

学习或工作效率无原因的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和考试。

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突然改变有些人显现出睡眠不好,常常是夜伴孤灯而坐,或者做一些完全可以在白天先做的事情,或者半夜醒来辗转难眠;也有些人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度过,整天无精打采;饮食上饭量锐减,还有些人不到吃饭的时候自己弄东西吃,有时几餐不吃,有时又暴饮暴食,并且不加选择地乱吃东西。在人际交往上和过去的习惯完全不同,前后判若两人。其他方面如业余时间的安排以及个人嗜好等方面也显出突然的变化。

个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原来性格上的某些缺点,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者多愁善感等更加突出。另外有一些人本来是良好的性格也变成不良的表现,如原来活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原来彬彬有礼的人变得粗暴无礼,原来言辞坦然的人变得疑虑重重等。出现短时片断地说错话,或做出别人都以为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如何进行青春期的心理保健?

讲究学习的心理卫生青少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要在情绪平静的状态下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不要把它看成负担。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成熟产生一些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也会带来一些苦恼,造成情绪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身心疾病。因此,要逐步学会善于控制因生理变化引起的不稳定情绪;善于控制由父母与自己的矛盾引起的不稳定情绪;善于控制由学习与生活的挫折引起的不稳定情绪;还要善于控制走向社会初期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

培养自信心青少年常常对人对事有些胆怯,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无论对学习、工作,还是对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正确估价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充满自信心。

社交要慎重走上人生之路的青少年,如何交友,交什么朋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交了好朋友,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交了坏朋友,会使自己的身心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可能误入歧途。有的青少年交友很轻率,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没说几句就交了朋友,后果往往是不好的。与异性交朋友就更要慎重。特别是要注意对异性朋友的友谊应保持高尚与纯洁,更不能在异性的引诱下,做出越轨的行为,否则将损伤身心健康。

防止猜疑与嫉妒有些青少年心胸狭窄,猜疑心与嫉妒心比较重,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烦恼,结果心情抑郁,影响了心理健康。因此,要努力培养宽阔的胸怀,不要庸人自扰,要使自己生活在无比的欢乐与幸福之中,以此度过美妙的青春年华。

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仅要追求生理美、修饰美,还要追求风度美与精神美。

如何使自己快乐起来?

曾经有一少年问一个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而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智者笑答:“办法很简单,只要实践四句话:‘把自己看成别人,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看成别人,把自己看成自己’就可以。”从此之后,少年认真身体力行这四句话,果然如己所愿。

如何理解智者的这四句箴言呢?把自己看成别人。当自己受到挫折、屈辱时,把自己看成别人,置身事外,不快之感自可减少;如功成名就,万事如意时,把自己看成别人,若无其事,就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该把自己看成别人时,就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这样就不至于自以为是,自我封闭,作茧自缚。把别人看成自己。与人交往中,遇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事碰到自己头上,我会如何想,该如何办?对别人多点同情,多给点帮助。把别人看成别人。为人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怠慢别人,不要强求别人怎样做。怎样做是别人的权利与自由,别人就是别人,我无权干涉。把自己看成自己。我就是我,不是别人。把自己看成自己时,时时、处处、事事都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