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求知文库——发明大家
30952700000002

第2章 富兰克林(2)

起初,这件事是在“共读社”上提出的。社友们每次讨论的时候,都感到手边参考书籍不够。富兰克林灵机一动,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藏书搬到社里来,让社友们共同浏览。第二天,一座小“图书馆”就成立了。书架上大小图书,琳琅满目,大家翻阅起来很方便。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没有专人管理,随便拿取,图书有减无增,没多久“图书馆”就瓦解了。这个尝试虽然失败了,却给人很大启发。他们总结经验教训,由富兰克林主持,用“共读社”名义发起募捐,请一位着名律师协助,成立了费城图书馆,也是北美第一座民办图书馆。首批读者50人,按规定每人先交纳40先令开办费,以后每年再捐10先令。图书馆成立以后,从海外购来一批图书,每周开放一次,捐款者可以自由借阅,但是要按照规定期限送还。费城图书馆成立以后,读者越来越多,有人把家里的藏书也捐赠给图书馆。消息传开,各地纷纷仿效,也建立起图书馆来,大大促进了北美开创时期的文化传播。几年以后,依靠政府的资助,把图书馆改成公立的。从此,图书馆就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文化机构。

富兰克林既是图书馆的创始人,又是最热心的读者。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他曾经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酒楼茶肆或者哪种无聊的游戏上。”

富兰克林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名言,直到今天还是人们的座右铭:“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一天,图书馆从国外买来一捆装帧别致的新书。富兰克林很有兴趣地翻阅起来。但是当他打开书的时候却皱起了眉头:书里全是他不懂的外文。富兰克林这时已经27岁,他下决心要掌握外语。那时,欧洲有大量劳苦群众为了逃避赋税、战祸到美洲来谋生,学外语的条件很好。富兰克林先学法文,三个月左右就能够看书了。接着,他又学意大利文。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位朋友。那小伙子是个棋迷,每天课后都要拉着富兰克林下几盘,常常耽误学习。富兰克林不愿浪费时间,就想了个办法,他和对方约定,每次只下一盘,胜者为师,或对话提问,或文法造句,可以随意命题,考核对方。谁不守约,就取消下次对弈。

两人棋艺本来不相上下,所以互有胜负。富兰克林就用这个办法把那个小伙子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切磋琢磨,进步很快,不到半年意大利文就过关了。

外语学习常常有相通的地方,富兰克林在学会法文和意大利文以后,乘胜前进,紧接着又学会了西班牙文,可以直接阅读塞万提斯(1547—1616年)的原着。有一天,富兰克林心血来潮,想试一试难度最大的拉丁文。他幼年曾经在学校学过一年拉丁文,有些基础,只是多年没有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出乎意料的是,他拿来一本拉丁文书浏览,由于通晓了几国文字,融会贯通,居然十有八九都可以读懂。富兰克林又惊又喜,从这里他体会到,所有的学问只要勤学苦练,入门之后,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有成效。

几年以后,富兰克林作了费城的邮政代表。他整顿邮务,改革市政,发起成立救火会,热心社会福利事业。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致力研究科学技术。富兰克林注重实验和观察,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认为科学和技术应当造福人类。这个观念导致他后来在科学技术上作出重大贡献。

富兰克林最早的科学活动,是发明新式火炉。这种火炉结构新颖,使空气进入炉膛前先经过预热,可以增高炉温,节省燃料。新火炉试制成功以后,他的一位开铸铁厂的朋友仿制出售,深受市民欢迎。宾夕法尼亚省长很赏识这项发明,要给富兰克林专利权。富兰克林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应当把自己的发明贡献给社会,不能用来谋取个人的私利。

富兰克林这种通过科学和发明为他人服务的哲理,对后来美国的科学史发生了深刻影响。1734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科学团体“北美增进有用知识哲学会”。他的科学活动从此进入盛期,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电学研究。

在电学领域垦荒

尽管我国商代甲骨文就有雷电的记载,古希腊人也早发现琥珀的静电特征,然而人类认清电的本质,驾驭它来为我们造福,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

富兰克林诞生时,电学几乎还是一片荒地。在这以前,对电学作过探索的学者寥寥无几。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算是一个,他在《论衡》

里解释过雷电。不过王充主要是哲学家,没有对电作进一步研究。到了16世纪,英国的一位御医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3年)发现除了琥珀外,其他多种物质摩擦以后也能够吸引轻的东西,他首先使用了“电”的名称。但是电究竟是什么,这位御医也只好摇头了。以后,在17世纪整整100年间,电学只有一项发明,那就是奥托在1650年用硫磺制成一台简陋的静电启动机。这台仪器很原始,起电的时候要用手来摩擦。18世纪以前的电学,不过就是这样。

到了富兰克林时代,电学才走出襁褓。

1745年冬天,电学界传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德国的克莱斯特(1700年—1748年)和荷兰的马森布罗克(1692年—1761年),几乎同时发现了电震现象。克莱斯特用铁杆插在潮湿的玻璃瓶里,用摩擦起电机使铁杆带电。他的手无意中碰到铁杆,突然感到全身剧烈颤动,几乎昏倒在地。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一位同事以后,不久,又听到荷兰莱顿城的马森布罗克也遇到类似情况。马森布罗克的瓶中装有水,电震程度更厉害,以至他写信告诉一位朋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那位朋友照着他所说的一试,结果同样可怕,电震的时候还发出响声。这就是有名的“莱顿瓶”和电震现象。这一发现使人们对电产生了崭新的认识。从前人们只把琥珀吸芥等静电现象当作有趣的游戏,“莱顿瓶”第一次向人们显示了电的威力,并且也是第一次可以把电荷储存起来。它像春雷一样把电学惊醒了!

第二年,一位名叫斯宾士的英国学者来波士顿讲学,表演电学实验,主要仪器就是莱顿瓶和几根供摩擦起电用的玻璃管。富兰克林恰巧有事到波士顿,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斯宾士的表演。虽然实验并不完善,而且有的现象斯宾士本人也不能解释,但是在富兰克林眼前却展现出一个崭新的领域。富兰克林当时已经40岁了,他像年轻人一样兴冲冲地拉着斯宾士问长问短。斯宾士很感动,临别的时候拍着他的肩头说:“这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处女地,先生确有兴趣,就来参战吧!”

富兰克林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回到费城。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以后,他的一位通信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从伦敦寄来一只莱顿瓶,赠给费城图书馆,并且附有实验说明。这只莱顿瓶是经过改进的,里外都衬有金属箔,电的性能更明显。科林逊是一位植物学家,他不远千里寄赠莱顿瓶,足见这项发明当时影响很大。富兰克林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几位挚友动手试验起来。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位40出头的新兵,一年以后竟成为电学研究的主将。

起初,他模仿斯宾士的表演,做了一些简单的试验,一一应验。没多久,他就有了好几项有价值的新发现。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电学研究,富兰克林索性把印刷所也出让了。朋友们听说他改行搞电学了,都觉得奇怪。他们远道赶来观看试验,经常把家里挤得满满的,连丽德也成了热心的观众。富兰克林常请客人们即席登场,当实验助手。他还自备原料,在玻璃厂吹制了各种瓶子和试管分赠好友,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研究。通过反复实验,细心揣摩,富兰克林对静电特性渐渐有了独到的见解。有一次,他叫两位朋友并立在绝缘板上,他自己却站在地上。左边的朋友用手摩擦一个玻璃管,使它带电。右边的朋友再用手指接触玻璃管,也带上电。然后他伸出双手分别和两位朋友接触,只要气候干燥,接触的时候就会看见电火花。但是,他发现如果两位朋友在和他接触以前互相触摸一下,就不会出现电火花。这个现象在客人们看来有点像耍魔术,而富兰克林却得到很大启发。1734年,法国人杜法伊(1689—1739年)发现,摩擦玻璃棒和摩擦胶木棒所产生的电特性不同,同电相斥,异电相吸。这样,杜法伊就断定电的本质有两种。富兰克林对这个观念一直有疑问,现在终于找到答案了。他确认:电的本质只有一种。每个物体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质,定量不足带“玻璃电”,如果过量就带“树脂电”。他并且用正负符号表示这两种电荷,这和“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现代解释已经很接近。富兰克林用这种观念圆满解释了实验,他指出摩擦玻璃管的朋友失去电质带负电,另一个朋友带正电。两位朋友互相接触以后,电质重新平衡,所以不带电了。他根据这个实验提出了着名的电荷守恒原理,就是在任何一种绝缘体系中,总电量是一定的。富兰克林因此成为电学史上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

富兰克林用莱顿瓶也做了不少新实验。他发现用尖头的东西接近莱顿瓶铁杆,会闪现比较强的电火花。如果换成圆钝的东西,火花就很弱。他还用仪器证明了莱顿瓶内外两层所带的电正好极性相反,数量相等。这些新发现使富兰克林非常兴奋,也受到很大鼓舞。但是莱顿瓶也给他带来过麻烦。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联在一起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时候守在一旁的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后来足足躺了一个星期。这次惊险的意外事故给富兰克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始终也忘不掉。也正是这个印象,使他联想到空中的雷霆闪电。

信念坚定

从前,人们对雷电的认识还很愚昧。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认为雷电现象并不是“天怒”,也没什么“雷公”,是一种自然现象。他还猜测到这是“阴阳纷争”的结果。当然,王充当时指的是阴阳之气的“纷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阴阳电是两码事,但是他在一千多年以前能够认识到这一步,是相当了不起的。但是由于科学水平和文化交流的限制,王充的见解没能引起广泛注意。在富兰克林时代,西方大都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却都没有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荷兰学者布尔哈维的观点,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

丽德被莱顿瓶击伤这件事,使富兰克林开了窍。那震耳的轰鸣,惊心动魄的闪电,不正和空中的雷电很相像吗?经过反复思考,富兰克林毅然断定:

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实验室里人工产生的电一样,都能够产生光和声音,点燃物体,熔化金属,破坏磁性,杀伤生物。这个见解无疑是人类对电的认识的一大进步,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这以前,为了感谢科林逊赠送莱顿瓶的友情,富兰克林曾经把自己的电学实验心得整理成文,寄到伦敦。这位植物学家深为朋友的研究成果感到喜悦。他把论文送到皇家学会。可惜论文没有引起那些身居高位的权威们的注意,因为富兰克林当时在电学界毫无名气。皇家学会会刊也拒绝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