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3095100000055

第55章 最智慧的奇言妙语(15)

吟诗者急忙分辩:“杜荀鹤就是有名诗人,一点不错。他的祖父杜甫你不知道吗?”

另一人回答:“诗圣杜甫自然是人人知道的,但没听说他有个孙子叫杜荀鹤。”

吟诗者说:“贤兄于诗道所知太少,你没听说过大杜、小杜吗?杜甫是大杜,杜荀鹤就是小杜(小杜,应指晚唐诗人杜牧)。”

另一人说:“不管他大肚小肚,反正征徭役赋税征不到野鹰身上,要是野鹰应征,那野兔野猫也在被征之列了。”

吟诗者说:“古人之话,没有错的。一定是当年征收鹰的翎毛,所以杜荀鹤才说野鹰无计逃避!”

两人争执不下,后来到同僚中评议,惹得人们捧腹大笑。

017囊萤和映雪

晋朝的时候,有个穷书生名叫车胤,家贫买不起灯油,夜里读书,就把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照明。还有一个人名叫孙康,冬天常常站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读书。

后来,这两个人苦学的名声被人们到处传颂,大家都把囊萤和映雪作为学习的典范。

有一天,孙康去拜访车胤,正好车胤不在。

孙康问其家人:“主人到哪儿去了?”

家人回答:“到河边捉萤火虫去了。”

过了几天,车胤回拜孙康,只见孙康背着双手闲站在庭院中。车胤问:“你怎么不读书呢?”

孙康仰头看天说:“我看今日这个天色,不像要下雪的光景。”

附注:名和实应该是统一的,但有些人做出了某种成绩以后,在名誉面前飘飘然,变得只图虚名、不务实际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18名门之后

松江钱某本乃钟鼎簪缨之族,祖父钱龙锡曾为明末崇祯朝内阁大学士。至钱某一辈已入清,星换斗移,家道衰敝,以致时时不能举炊。

一日,钱某往亲戚家乞借,得米数升。因其自幼娇养,躯肢无力,归途雇一佣夫背米。一路间,佣者三五步作一停歇,且亦叫苦不迭。

钱某怪其出活不力,叱之曰:“我乃相国之后,不能肩扛手提,自是必然。你既为佣者,何以动辄喊苦叫累?”

佣者叹曰:“小人祖父亦乃前明尚书也!”

秃子碰上癞子,无奈!不过相比之下,尚书之孙尚能认清形势,自食其力挣一口饭吃,也算是懂得“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

019人不知而不愠

有一位村学究放年假回家,把所得束脩摆放在桌上,向他的妻子炫耀说:“此乃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得来者。”

妻子闻言,也从柜中取出钱若干放在桌上,与他相互炫耀。学究见妻子所摆的钱比自己的束脩多十倍,问她从何处得来。

妻道:“此乃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得来者。”

学究大怒,与其妻争吵起来。其父在门外听了,就说:“此细事,何必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附注:古时教书,学生所奉的干肉,即学费,叫束脩。学究炫耀其束脩来自“读书”,是借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妻言其所得钱来自“朋友”(暗示非正当男女关系),是借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其父亦借用同篇之句,来“劝解”儿子儿媳夫妻争端,息事宁人,妙语解颐。

020马拍拍马

古时,苏北海陵城西郊有一劣绅,姓皮名马拍,惯于阿谀奉承之术,人多厌恶。

有一天,县官来乡间巡视,皮马拍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赶忙迎上前去,纳头便拜,还连声说:“向老爷请安,向老爷请安!”

县官暗暗好笑,冷冷地说:“起来吧,你姓什么?”

马拍低垂着头,高声回答道:“请老爷明断!”

县官斜眼相视,斥道:“废话!谁知你姓张还是姓王?”

马拍一听,满脸堆笑,献媚说:“大老爷实在高明,小人既姓张又姓王!”

县官甚感惊异:“什么?说说其中缘由!”

马拍这才站起来,解释说:“小人先父姓张,不幸因病辞世,后来母亲改嫁,继父姓王,因而小人既姓张又姓王。”

县官颇觉有趣,接着又问:“你今年多大年岁?”

马拍将身子一弯,又是一句“请老爷明断。”

县官面带笑容:“我怎知你是三十还是四十?”

马拍听罢,又是那一套:“大老爷实在高明,小人今年既是三十又是四十!”

县官开心地说:“你且讲与我听听!”

马拍依旧弯着腰答道:“小人今年已满四十岁,前不久,不料贱内亡故,意欲续弦,又恐别人嫌我年岁大,只得隐瞒十岁,谎称三十。”

县官不禁笑了起来,又逗趣地问:“你何时出生?”

马拍还是那一句:“请老爷明断!”

县官故意打趣他,说:“谁知你的生日是三十还是初一!”

马拍挺直了腰杆,得意忘形地拉开嗓门说:“大老爷实在高明,小人的生日既是三十又是初一!”

县官倒觉新鲜,连忙催问道:“快说来听听,这又是怎么回事?”

马拍说:“我娘生我时难产,六月三十日,我头已伸出来,直到七月初一,全身才离开母体。所以,小人的生日既是三十又是初一。”

说完,县官和随从都捧腹大笑,马拍见此,心花怒放,得意扬扬。

021不宦的伪君子

春秋时,有个齐国人去见田骈,对田骈说:“我听说先生品格清高,宣称不愿做官,而愿替人服役。”

田骈答道:“您从哪里听说的?”

那人回答道:“我是从我邻居女儿的事推断出来的。”

田骈不解,问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那人解释说:“我邻居的女儿宣称不出嫁,但刚满30岁,就生了7个孩子。不出嫁是不出嫁,但比出嫁过分得多啊!如今先生宣称不愿做官,却有俸禄千钟,仆役百人。没做官是确实的,但财富比不做官多了很多啊!”

田骈自命清高,声称不做官,却暗中猎取名利,远胜于当官者。齐人采用隐喻的手法,对其虚伪的行为进行了讽刺。

022灵丹妙药

中英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屈膝投降,丧尽民族尊严,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州人民对此深为不满,于是有人撰写《狐媚药方》予以讽刺:

余黄堂号(谐音“荒唐”)精制此方,服用的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固宠求荣,加官晋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药方如下:

柔肠两根,黑心两个,厚脸皮两张,舌头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叩头虫不拘多少,笑脸三分。

以八味药材,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临用时以狼心两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剂药方包括八味药材和狼心、狗肺,与之相配的有“两根、两个、两张、一副、一对、三分”等数量词,连珠炮似的将卖国贼厚颜无耻、媚敌求荣的奴才嘴脸剖析得入木三分。

023抬杠大王

有个文人不懂道理,最喜欢跟别人抬杠。有一天,他问艾子:“很多大车下面或者骆驼的脖子上都要挂一个铃铛,这是为什么?”

艾子告诉他:“大车、骆驼都是体积很大的东西,又常在夜间行走,如果突然相遇,就很难互相让路回避,挂个铃铛,发出响声,好让别人事先知道。”

“哦!”文人说,“这么说,佛塔上面挂着铃铛,是因为夜间行走叫人回避吗?”

“佛塔上挂铃铛,是因为鸟喜欢在高处做窝,容易把佛塔弄脏,所以要挂上铃铛来吓走鸟儿,怎么能跟大车和骆驼比呢?”

“猎鹰的尾巴上也挂着小铃铛,难道小鸟会在猎鹰的尾巴上做窝吗?”

“你这话说得真怪!”艾子又好气又好笑,“猎鹰追猎物,有时候要飞到树林里去,它的爪子上系着丝绳,如果丝绳被树枝挂住,猎鹰挣扎时铃铛就会响,猎人听到声音好过去把它解下来,这怎么是为了防止小鸟做窝呢?”

文人说:“我曾经见过送葬的时候,挽郎摇着铃铛唱歌,一直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是因为怕脚上的绳子被树枝挂住。”

艾子面带怒色地说:“挽郎是引导死人的,他摇铃铛唱歌,是因为死人活着的时候总喜欢跟人抬杠、争论,现在终于闭嘴了,他心里感到高兴!”

跟胡搅蛮缠的人讲道理,正好落入他的圈套。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停止争论。

024假冒从侄

王凝任侍郎后奉旨巡察长沙。有一个新任柳州刺史的王某将要赴任,路经长沙,去拜见王凝。他对门人说他是王凝的从侄,烦请通报。门人通报后,王凝让问一问来人小名叫什么。门人返回又问王某,王某说小名叫“通郎”。

王凝于是叫他儿子来问:“门外有个叫通郎的侄子来拜见,咱家族中,你们同辈有这个人吗?”

他儿子想了一会儿说:“有,论辈分该是我哥哥。”

王凝于是叫人速邀王某入室,受了王某一拜,便问王某在任柳州刺史前官居何职,王某回答说以前是在北海盐院任职,因罢官而改任新职。王凝听后有点不高兴,因为他知道从盐院罢官多有贪污受贿之疑。

等王某走后,王凝又叫他儿子来说:“刚才那位王某,资历复杂,我怕不是咱们王家宗支。”他儿子赶紧去查家谱,果然有一个通郎,可是已于某年某月某日死去了。王凝听后大怒。

转天,王凝在大厅里备下饮宴,招王某赴宴。王某一进门又要称侄拜礼,可是忽被两壮士挟持住,使他鞠躬不得,王凝走上前对王某说:“你不是我家宗支,昨天误受你一拜,今如数奉还。”说着给王某行了拜礼,然后与王某对面而坐。

饮宴间王凝说:“当今清平之世,不可再乱入人家认亲戚啊。”庭中的属吏卒役都纷纷窃笑。王某面红耳赤,没等饮宴完毕,便借故而退。

语林趣话篇

001壮观牧爱

明朝正德年间,陈民望出任黄州郡守,重修谯楼,竣工后在楼上高悬一匾,上书“壮观”二字。当时的同知王卿是陕地人,为官清廉,他看见匾后对邓震卿说:“‘壮观’两个字,用我们家乡话来读就是‘赃官’啊!”于是二人大笑。

又绍兴府有一匾,上书“牧爱”。戚编修对当时的守令说:“这块匾应该撤了,你看,从下面看上去,就成了‘收受’两个字。这不是自污门庭吗?”

在这里,“壮观”与“赃官”谐音;“牧爱”与“收受”形似。

002苏轼扪腹

一天,苏轼退朝回家,吃完饭,用手摸着肚皮慢慢地行走,忽然,他回头望着婢妾们问道:“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一名婢女马上抢着答道:“装的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

又有一名婢女说:“装的都是见识。”苏轼还是认为没说到点子上。

轮到朝云,她回答道:“学士装了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东西。”

苏轼听后,忍不住捧腹大笑。

003怒目与低眉

隋朝时,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游览钟山的开善寺,他问小和尚说:“金刚为什么要怒目而视?菩萨又为什么要低眉顺眼呢?”

小和尚回答说:“金刚怒目,所以能降妖伏魔;菩萨低眉,所以能普度众生。”

004先下后补

有一个新中进士的人想学作诗,孙继芳和他开玩笑道:“如果你想学作诗,首先得服用巴豆、雷丸、泻药,把肚中的那些八股文全都排泄掉,然后再以《楚辞》、《文选》为冷粥补养一下。等到那时你才可以学诗。”

后来,此事在文士中被传为笑谈。

005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东汉末年,孔融被抓,朝廷内外惶恐不安。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只有八岁,孔融被捕时两人依旧在玩着琢钉戏,脸上毫无惧怕的神色。

前去抓人的官吏问他们为什么闻讯不站起来,他们回答:“大人,难道倾覆的鸟巢之中还会有完好无损的鸟蛋吗?”仆人送来肉汤,大儿子口渴就把汤喝了。小儿子说:“今天的灾祸,我们岂能逃过,又何必知道肉汤的味道呢?”不久,孔融的两个儿子也被抓走了。

行刑时,弟弟对哥哥说:“如果死人也有知觉,能够见到父母,不正好是我最盼望的吗?”于是伸直脖子受刑,脸色不变,见到的人都替他们感到悲伤。

006杀心

东汉人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当蔡邕到达邻居家时,他们已酒酣耳热了。有一客人在屏后弹琴,蔡邕在门外暗自听琴,不由心中一惊,道:“不是邀请我来吃饭吗?但这乐曲中却有杀心,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便回到家中,不再赴宴。

蔡邕一向受乡里人推崇,主人听说蔡邕回家的事,立即亲自追回并问其中缘故,蔡邕便告诉了主人,在座者听后都不明所以。

弹琴者说:“我刚才拨动琴弦,见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正欲飞未飞,螳螂因而随之一进一退等待时机。我不觉心动,唯恐螳螂失去猎物,难道这就是将杀心表现在了乐曲中吗?”

蔡邕莞尔一笑说:“这也可以称为杀心了。”

007严遵不仕

东汉时,隐士严遵在成都街市以给人卜卦为生,每天可得一百钱,卜卦完毕,就关上门来著书。

有个叫罗冲的富翁问他:“你为什么不去做官?”

严遵说:“我没有这个基础啊。”

罗冲就给他准备了车马衣粮。严遵说:“我把这些看成是累赘。我收入有余,而你才真是困乏呢,怎么能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

罗冲说:“我家有万金,而你的钱不足百金,却说有余,这不是很荒谬吗?”

严遵争辩道:“不对。我曾在你家住过,你家到半夜还有人劳作不停,日夜辛劳仍不能满足;而我以卜卦为业,连床都不下,钱就自己来了,如今还剩余几百钱,上面的尘土有厚厚一层,而我却不知怎样来用掉,这难道不是我有余,而你困乏吗!”

罗冲闻听此话,十分羞愧。严遵感叹道,“给我财物,是损害我的精神;替我扬名,是毁灭我的躯体,因此,我不愿做官。”

008此酒不可共饮

南北朝时,宋明帝刘彧有个妻舅叫王彧。刘彧患病时,担心自己死后国舅王彧篡夺王位。泰豫元年春,刘彧病情加重,便派人赐毒酒给王彧,并转告他说:“我并不认为你有罪,但我不能一个人去死,请你先走一步。”同时有亲笔诏书:“为你考虑,要保全你家,因而有这样的处分。”

诏书到达的时候,王彧正与人下棋,他看了信以后,神色不变,将信封好后放在棋盘下,继续与客人下棋。

等到一局棋下完,王彧将棋子装回盒内后,才慢慢地对客人说:“刚才接到的是赐死的诏书。”于是将诏书展示给大家看,客人看了都大惊失色。

王彧端着酒杯正要饮时,门客焦度十分愤怒,把酒泼翻在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坐着等死!州中文武亲信有几百人,还可以抗争一下!”

王彧说:“我明白你的忠心,但要真心为我好的话,还是请为我的家人考虑吧。”

于是,他写了答谢的书信,然后举杯对客人说:“这杯酒不能劝大家共饮了。”说完,就仰头将毒酒一饮而尽。

009借诗还借表丈

唐代李播出任蕲州刺史时,一天,有位李秀才拿了诗文前来求见,献上自己的诗作,李播看了后吃惊地说:“这些都是我及第以前所作的诗文,怎么成了你的呢?”

李秀才惭愧地说:“这是我从前在京师的书坊中以一百铜钱买的,我带着它们说是我自己写的,在江淮一带游历了很久,您就把这些诗送给我吧。”

李播说:“我久任郡牧,这些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用处,就送给你吧。”

李秀才道谢后告辞,李播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

李秀才说:“到江陵拜见表丈卢尚书。”

李播大笑道:“你又错了,卢尚书是我的表丈,为什么以他冒充你的表丈呢?”

李秀才不由窘态百出,但又对李播说:“确实如您所说,不过,承蒙您把诗借给我,那就连江陵的表丈也委屈借我一下吧。”

010流下直高

谭琯在某人家教学生。主人喜欢音乐,歌板师的饭菜要比教师的丰盛。谭琯感到不公平。

朱彝尊知道后,写信给他说:“君子要以类族来分辨事物。物各有族,对人来说,亦要以类分辨。君子必须了解自己的地位。譬如,娶妻送彩礼,只需要布匹裘皮,而买妾就需要百两银子,至于赎出官妓,更要花费上千两银子。品流越低下,价值就越高。饭菜的丰盛与否,正像拿鱼喂猫,拿肉喂狗,对于老兄来说,又有什么损害呢?”

011只谈风月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听说龚孝拱很有才能,想笼络他。有一年,龚孝拱经过上海,曾国藩摆下盛宴邀请他,宴席进行大半,曾国藩见龚孝拱已有醉意,就将自己的心意说了出来。

龚孝拱听后大笑道:“以我的地位,您给我官位,只不过到监司为止了。您试想,我怎么能居于您的下面!算了,不必多言,今晚只可谈风月,不要说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