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3095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离江西九江约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占地十多亩的院落,绿树衬托着灰色的院墙,绕过一泓湖塘到院内,花木扶疏,一栋古建筑掩映在巨大的古树华盖之下。这就是我所念的小学。

那时乡下教师奇缺,一村几十个学生,由一位老先生代课。先生是清末的秀才,姓刘,相传八岁能诗,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十一岁便作画示人。他在讲授语文、算术之余,也教我们“四书五经”,背些唐诗宋词,或吟诵一些非常有趣的联句。

老先生教书非常简单,他先领读两三遍,学生跟着熟读背诵,然后一个一个地背诵,背不下来,便挨板子。而懵懵懂懂的我,不曾感到丝毫的枯燥,那华美的字句,铿锵的声韵,使人感到不可名状的快慰,那令人心弦震颤的、难以名状的朦胧美,就是给我们这些孩子的第一次语言美学的启蒙。

先生并不迂腐刻板,他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趣文妙语,包括笑话、寓言、故事、谜语、诗词、对联、酒令等,虽大都是散落在民间的故事,但古人那份幽默与机灵、调皮与顽皮、嘲谑与反讽、尖锐与刻薄,都透着一种活力与朝气,一份生命的自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有趣的野史和掌故,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胸襟顿时开阔起来,似乎与先生一起达到了明心、明理的境界。

后来进中学,上大学,看过不少书,但对古人的逸事掌故、趣闻妙语情有独钟。有道是,读经不如读史,读史不如读子书,读子书不如读稗官笔记,那些来自酒楼茶肆的对句演义,道旁坊间的诗赋传说,或幽默通俗,或高雅深邃,或闲逸旷达,彰显着语言文字的魅力,突显出古人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

本书中的对联、谜语、幽默诗赋、奇趣妙语,既像笔记,又像小说,但又是可以触摸的历史,其中集纳了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过去的种种情境,或引人发笑,或让人辛酸,或悲伤,或动人。其中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语,内中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描绘丑恶社会现象的同时,肯定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独特优美的人格,带给读者别样的惊奇。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地阅读,本书还特别选编了部分国学文化知识的内容,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精髓,提升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内涵。

没有细节的历史和没有细节的人生是乏味的,而且让人难以相信,细节如此充满张力,如此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古人的行为、品性、情趣和理论的记述,虽然多半含有个人化的色彩,不都具有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但它们包含着某种人生哲学,展示出古人的自由人格,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榜样,提供了一个检讨人生的范本。

四十多年过去了,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而我书架上的藏书却日见其多,一些最爱读的书则闲散地搁置在床头,丝毫显不出豪华,但家和心情因此而不一样了,风雪夜归也罢,蛰居简出也罢,这寓所就不会让人寂寞。

丛筵先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一曲古乐,吾愿足矣!”也许,你正在翻阅的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不妨随意地慢读慢赏,古色古香的文字,妙趣横生,芳香四溢,你的心中便会漾起一种久违的古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