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30937100000006

第6章 体别第二(2)

长子到楚国后,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但他按照父亲的嘱咐,他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就此离开吧,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告别后并未回家,而是想:“这么多钱给他,如果二弟不能出来,那不是吃了大亏?”于是留下来听候消息。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陶朱公的贿赂,他并不想接受,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所以那些钱财他分毫未动。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陶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弟弟一定会出狱,而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向庄生要回了钱财,并暗自庆幸。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进宫见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财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实行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好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

长子回家后,陶朱公大笑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你弟弟的!你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你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手头不宽绰,所以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看见我十分富有,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以前我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二桃杀三士

雄悍的人有勇力,又暴躁,两个拳头就是天下的道理,恃强鲁莽,为人很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属性情中人。他们的优点是为人单纯,没有多少回肠弯曲的心机,敢说敢做敢当,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对自己衷心佩服的人言听计从,忠心耿耿,赤胆忠诚,绝不出卖朋友。他们的缺点是对人不对事,服人不服法,任凭性情做事,只要是自己的朋友,于己有恩,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盲目地给予帮助。也因其鲁莽,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做出坏事情。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很得国王齐景公宠爱。三人结义为兄弟,自诩“齐国三杰”。他们挟功恃宠,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甚至在齐王面前也“你我”相称。乱臣陈无字、梁邱据等乘机收买他们,欲阴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眼见这种恶势力逐渐扩大,危害国政,暗暗担忧。他明白奸党的主力在于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屡次想把三人干掉,但他们正得宠,如果直接行动若齐王不从,反而弄巧成拙。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士也奉陪左右,威武十足,摆出不可一世的骄态。

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由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般大,香浓红艳,清芳可人。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6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挑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及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赐给他才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捷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主公的围,这功劳大不大吗?”

晏婴说:“擎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傲眼左右横扫。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上性命,你看这功劳怎样?”

景公说:“真是难能,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赐给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500多人,逼徐国纳款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劳?该不该受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10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拔剑自刎而死。公孙捷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古冶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人已亡,我又岂可独生?”

话刚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齐国三位武夫,无论打虎斩龟,还是攻城掠地,确实称得上勇敢,但只是匹夫之勇。两个桃杀了三个武士。他们不能忍耐自己的骄悍之勇,才被晏婴利用。

固执的张昭

固执的人立场坚定,直言敢说,也有智谋,可以信赖,行得端,走得正,为人非常正统,不论在思想、道德、饮食、衣着上都落后于社会潮流,有保守的倾向,也比较谨慎,该冒险时不敢冒险,死抱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肯向对方低头,不擅长权变之术。这种人是绝好的内当家,敢于死谏的忠直大臣。

三国时期,小霸王孙策把内部诸事都托付给长史张昭,临死之前(才26岁),对弟弟孙权说,外事可问周瑜,内事可问张昭。张昭是吴国名士,为人清廉耿介,直言敢说,颇得吴国人敬重。

公孙渊被曹操打败后,派人向孙权俯首称臣。孙权大悦,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万名将士乘船循大海迂回中原(时为曹操控制中原和北方)去向公孙渊庆贺。群臣都反对,张昭说:“公孙渊反复无常,本不可信;他现在归降只因为受曹操攻击而已,如果公孙渊变卦,反投曹操,我们的使臣兵马怎么生还?”孙权反复责难张昭,张昭执意不让,弄得孙权很没面子,拔刀击案说:“东吴人士入宫就拜我,出宫就拜你,我敬重你也够深了。但你经常当着众人的面反对斥责我,我就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忍不住下令惩罚你了。”

张昭直眼盯着孙权说:我虽知谏言不被采纳,但只愿竭尽忠诚,报太后临崩前,呼老臣到床边遗诏老臣顾命之恩。孙权掷刀于地,与张昭对泣,但终没采用张昭的建议,派人到公孙渊处。

一气之下,张昭托病不出,孙权也因此恨他,叫人用土封了张昭家的大门。张昭又叫人从里边把门封上。

后来公孙渊果然杀了孙权的使臣,降于曹操。孙权自知失策,多次派人向张昭谢罪,请张昭重持朝政。张昭坚辞不出。孙权又亲自到门前去请张昭,张昭仍称病不出。孙权用火烧张昭的大门,想逼张昭出来,张昭还是不出来。孙权又叫人灭火,守候在大门外良久,张昭的几个儿子才把张昭扶出来。孙权用车载张昭回宫,深自内责,张昭重上朝会。

张昭治理政事细致周密,直言耿介,秉性忠诚,但在胆略勇气上,却不是一位好将领、好军师。

甘宁投奔孙权后,向孙权献策:汉室日渐衰微,曹操盗国家之权,当率兵向西进;刘表占据荆江一带,但昏庸无能,儿子又不争气,不如早图之,否则被曹操先下手;要取刘表,先须攻黄祖,黄祖一破,乘势而上,可以渐渐夺取巴蜀之地,这样就可成霸王之业。

孙权很赞成甘宁的建议,张昭反对说:“现在东吴四处都还没安定,如果远征黄祖、刘表,恐怕国内会有叛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你当萧何一样的信任,你却安守着怕叛乱,何以仰慕古人呢?”

当曹操率83万大军攻赤壁之时,东吴将士都惊恐不已。张昭对孙权说:曹操虽是狼子野心,但挟天子以令诸侯,动不动就是朝廷的圣旨,天子的口谕,与他抗争本属不顺。东吴可以抗拒曹操大军的只有长江天险,但曹操现在已占据了荆州,收编了刘表的水军,顺江而下,水陆并进,长江天险已不存在,如何与他争斗呢?不如暂时归降曹操。

后来孙权用鲁肃、周瑜,与刘备合力打败兵力强大的曹操,即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赤壁之战。

张昭死时81岁。史书评张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王以下,举邦惮之”。

“傻”阿留

朴露之人,胸怀坦荡,性情质朴敦厚,没有心机,不善机巧,有质朴无私的优点。但为人过于坦白直诚,心中藏不住事,有什么说什么,太显山露水,城府不够,甚至可能被大家当傻瓜看,作为取笑的对象。与这种人合作,尽可以放心。但因其缺乏心眼,办事草率,有时又一味蛮干,不听劝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

明代周元素是江苏太仓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他有一个画僮叫阿留,跟随他已有四五年了。十三四岁的阿留,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一副憨厚的样子,看起来傻乎乎的。

一天早上,周元素外出前对阿留交待说:“你在家看好门,有谁来了,记住他的样子,等我回来再告诉我。”

晚上,周元素回来后问阿留:“今天有谁来找过我吗?”

“有,来了好几个。”阿留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一口气讲下去,“有个矮矮胖胖的,有个瘦瘦高高的,有个漂漂亮亮的,还有个拄着根拐杖。”

周元素听明白了,笑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人来过?”

阿留嘿嘿笑着回答:“我怕来的人多了记不住,老头子走后,我就拴上了大门,没再出去过。”

周元素没再说什么。他是个很忠厚的长者,也了解阿留就是这么笨的一个人,至少在这方面他毫无长处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