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30937100000050

第50章 论刚柔(5)

半途而废者

有一位小孩,天下大雨,闲在家中不能安分。他的父亲就从杂志上扯下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叫孩子把地图重新拼好。父亲为自己的机智而得意,以为孩子至少会“工作”一上午,就准备出门。不料孩子很快就把地图拼好了,父亲怪而问之,小孩回答说:地图背面是一个人,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对用人者来讲,这是一句名言:人对了,世界就对了。人选对了,事情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纯粗无周密,与粗中有细相对,张飞就贵在粗中有细,可惜到头来仍死于粗中少细,因喝醉酒而鞭打部下,部下辱而怒,而割头叛主。

半途而废者意志不坚是首要原因。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而欲成大事者,历来甚少。聪明有余之士,更应观其是否有坚韧不拔之志。

《孙子兵法》上讲,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纯粗无周密者,性情鲁莽,且一味的刚,不分形势,不辨场合,不知进退,任凭性情行事,又缺乏周密思考,惹下事端不能收场,甚至可能撇下烂摊子一走了之。

纯粗者还包括做事拖拉,粗中少细,不动脑筋。这种人缺乏计划性,做事情凭着感觉走。这类纯粗者,如果没有人去督促,任其行事,往往也会半途而废。纯粗,却肯不断学习的人,虽在初始办不好事,但在经验积累中不断进取,又是一种好品格,属孔子讲的“困而学之”。“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的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初时有勇无谋,纯粗无周密,后来孙权叫他读书,逐渐成为智勇双全的栋梁之才,败关羽于麦城,威震华夏。

以上种种真假混淆的迹象,不细细分辨,很容易被忽略。

纯奸能豁达者

从本性上讲,纯奸者有豁达开朗的特质。“纯奸”一词,更多的含义,是指心机内藏,城府渊深,喜怒不形于色,哀乐不现于面,为人行事处处保留三分。“奸臣贼子”多以身败名裂而终;纯奸而豁达者,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人事,举止大度豁然,气魄宏伟,多少有高人之风。

对比一下耿介朴露的人,“纯奸能豁达者”的优势就很明朗了。耿介朴露的人,忠心可嘉,正直凛然,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家为己两袖清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因其愚忠与耿介,有时也令人难堪。从旁观者看,耿介之人能学纯奸者的圆滑之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东林党人李东阳,虽不满太监刘瑾专权,但考虑到自己不辞官,还可以保护一些善良之人,就忍受被朋友责难的痛苦,心与愿违地与奸臣周旋。这样的直臣是让人赞佩的。可惜本性难移,要让耿介之人转变个性,十分困难,俗语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武公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诸侯。他要扩张地盘,便打邻邦胡国(即后来的匈奴)的主意。但当时胡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又勇猛善战,用武力固然不容易,想政治渗透也不可能,因为胡汉不相往来。郑武公实施长远战略,派了一位使者到胡国去,说要攀个亲,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王。国王自然欢喜,立即答应了。郑武公就做了胡国国王的岳父,把女儿嫁到胡国。

这位新夫人到了胡国,把国王迷糊得昏头昏脑,花天酒地,日夜亲爱,连朝也懒得上了,对国家大事置之不理。郑武公暗自高兴。过了相当时期,他突然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商议着要开拓疆土,问群臣应向哪一方面进攻。

大夫关其思说:“以目前形势看,要扩张势力,相当困难,各诸侯国都有攻守同盟,一旦有事,团结一致对敌。惟有一条路可以试一下,那就是向‘不与同中国’的胡国进攻,既可能得到实利,名义上又可替朝廷征讨外族。”

这个提议与郑武公不谋而合,也说到了他的心里。但郑武公一听,立刻反问:“你难道不知道胡国国君是我的女婿吗?你怎么敢挑拨离间?”

关其思继续大发议论,口沫横飞地说出一大套非进攻胡国不可的理由,特别强调,国家大事,不可牵扯儿女私情,国君应为国牺牲个人利益。

“狗屁!”郑武公发火了,厉声斥责他,“你要陷我于不仁不义吗?你想让我女儿守寡吗?好吧,你既然有兴趣叫人做寡妇,就先让你老婆尝尝滋味吧!来人!把这家伙斩了。”

郑武公心里早已不顾女儿的前途和幸福,而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慈父心肠,而且为此不惜牺牲一位大臣。图大谋,舍亲利,古来如此,刘邦亦如此,李宗吾先生称之为“厚黑”,这是纯奸能豁达者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这样做也极具欺骗性,使对方放松警惕。

果然,关其思被斩的消息传到胡国,国王对这位岳父大人感激不已,更加纵情声色,渐渐地连边防都松弛下来,郑国的情报人员可自由出入。

郑武公认为时机成熟,突然下令,挥军进攻胡国。

郑武公向群臣解释:“兵不厌诈,这是欲擒先纵的计谋!我对胡国早有主意,牺牲女儿嫁给他,是为探其国防秘密,斩关其思为坚定他的信心,使其松懈防备,一旦时机成熟,攻其不意,事成矣。”

郑武公牺牲了女儿的幸福,换来了领土的扩张。欲擒先纵,“奸”;牺牲女儿与关思其,不计小利,“能豁达”,故可以成功。

纯奸能豁达者,其特点是心机深藏与胸襟豁达,由此去鉴别他们,即可知其成就。用人者很难克服的一个弱点是个人的喜好,因同性相悦的缘故,忠正刚直的看不到奸诈多变者的长处,奸诈多变者看不起忠正刚直的呆板迂腐,因此,欲成一番事功的人,必须正视“纯奸能豁达者”的特点。抛去褒贬意义,“纯奸能豁达者”是绝大多数有用之才的共同特征。于鉴人之道,这个观点是极有见地的。纯奸,更确切地说,是富于权谋。

粗蠢各半者

这种人的可取之处是长寿。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如果无力手刃仇敌,不妨与他拼比长命,等着仇敌先死,比他活得长久、快乐,也可视作一种胜利。

孔子把人分为四等,一等人生而知之,二等人学而知之,三等人困而学之,四等人困而不学。第四种人没有进取心,因此孔子认为不足论。在这里论及的“粗蠢者”,名声虽不好听,但其能力品性比“困而不学”的人为高,所以可以略作讨论。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的粗人,不存心机,凡事过目即忘,不为忧虑所困,对人生没有太多的奢求,虽然会为惊喜之事狂欢,为恼恨之事怒吼,情绪的激烈程度强过别人,但转眼之间忘得干干净净,在漫不经心中倾向于大度能容。伏亦不伉、跳亦不扬的蠢人(人言其蠢,未必就蠢),只享受眼前的快乐,不大争名利(因为他知道自己无力去争),随遇而安,率性而为,胸无城府,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笨”、“傻”、“蠢”的评价,因此生活愉快。粗蠢各占其半的人,无忧无愁,心悦意畅,有儿童般的单纯和快乐,自然能心宽体健,胜人以寿。

古人讲糊涂学,常常说“难得糊涂”。粗蠢各半者,是自然生得糊涂;而奋争事功、忧心积虑的人终日操心、案牍劳形,为杂务所苦,困扰不堪,性命不易长久;胜人以寿就成为粗蠢各半者的优点。憨人自有憨人福,粗蠢各半者亦有所成,概因为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粗与蠢——或许,这又不能言其粗蠢了。从做人来讲,许多的智者与奋斗者,能以粗蠢看待自己的遭遇,未必不是一件赏心乐事。

粗蠢各半者,因其漫不经心,要防其无心误事,但无野心这一点是好的,可以派上许多用场。

前面列举了内刚柔的三种表现,“粗”,“蠢”,“奸”,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即使最伟大的人物,也有犯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蠢事。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不会利用、不会弥补自己的缺点。曾国藩给后人留下的一个启发就是,他找到了一套既适合自身特点,又能打败太平天国的办法。他用看似笨拙的办法赢得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