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50

第50章

原文

蛇对虺①,蜃②对蛟③,麟薮④对鹊巢⑤。风声对月色,麦穗对桑苞。何妥难,子云嘲,楚甸对商郊。五音惟耳听,五虑在心包。葛被汤征因仇饷,楚遭齐伐责包茅。高矣若天,洵是圣人大道;淡而如水⑥,实为君子神交。

注释

①虺:一种毒蛇。②蜃:蛤蜊。③蛟:蟒蛇。④麟薮:麒麟的住地。⑤鹊巢:喜鹊的巢穴。⑥淡而如水:《礼记》中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句。

释义

小蛇和毒蛇相对,蛤蜊和蟒蛇相对,麒麟的住地和喜鹊的巢穴相对。风的响声和月亮的光辉相对,麦子的穗儿和桑树的嫩芽相对。隋朝时何妥和元善都是有文才,但元善在很多方面都胜过何妥,何妥心里不服气。一次,他就《春秋》提了一个问题,元善回答不出来。汉所雄,字子云,他作有《太玄》,有人讽刺他不切实际,于是他又作了《解嘲》。楚国郊外和商朝的野外相对。音乐的韵律美是耳朵听出来的,各种心思想法都存在于自己心中。以前汤和一个小国葛国相邻,葛国的国君是个无道之君,对汤的仁义之举毫不领情,甚至杀了给葛国送饭的人,所以汤征伐了这个小国。楚国要攻打齐国,找了个齐国不敬献包茅的借口。高耸入云的,是圣贤之人所走的正道;两人交往过淡而如白开水,但这实际上是君子相交的高深之处。启示关注历史人物,聆听历史故事,在与古人的神交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典故

知音春秋时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是楚国人,在晋国做大官,称"上大夫"。有一次,他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顺便回家看看。在中秋佳节的晚上,俞伯牙坐的船,停泊在江边,他一边欣赏月色,一边取出瑶琴,轻轻弹奏。忽然,俞伯牙发现有个樵夫在偷偷地赞赏他的琴音,立刻叫人去把那个人带来。俞伯牙又弹琴给樵夫听,他抬头远望高山,在琴音中表现出山的高大之状。樵夫听了,说道:"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又对着江水,在琴音中表现出水的奔流之势,樵夫听后,说道:"汤汤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大喜,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呀!"问过姓名后,才知道他姓钟,名子期。两人便结为兄弟,当天晚上谈了一夜。天明临别,俞伯牙约定,明年回楚国时,一定要到钟家去拜访。谁知第二年在俞伯牙如期拜访钟子期的时候,钟子期已去世。俞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的墓前弹了最后一曲,便把瑶琴在石上摔个粉碎,表示从此以后,坚决不再弹琴,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唯一的知音。基于这个传说,人们把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叫做"知音",并且用它来代指彼此非常了解的知心朋友。人们还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形容音乐的高妙,也用它来比喻友谊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