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36

第36章

上卷·十二文

原文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①对三军②。九经③对三史④,菊馥对兰芬⑤。歌北鄙,咏南薰,迩⑥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⑦,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注释

①四辅:四个辅佐之官。②三军:步、车、骑三军。③九经:九部经书。④三史:三部史书。⑤兰芬:兰花的芬芳。⑥迩:近。⑦偃:倒。

释义

家和国相对,武功和文才相对,四个辅佐之官和步、车、骑三军相对。九部经书和三部史书相对,菊香和兰花的芬芳相对。史家说商纣王喜欢北鄙之声,这是一种主杀伐的音乐,所以国家灭亡了。传舜时有《南风之歌》,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近听和远闻相对,周代太保召公奭,西汉名将李广。西汉时文翁任蜀地郡守,他推行的政策将百姓教化得如同风吹草倒一样顺服;韩、赵、魏三分晋国。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说法;在初秋的衡山群峰间,大雁高飞,像和白云贴在了一块儿。启示经史子集,如菊馥兰芬,幽幽弥漫在历史的画卷中,世人可尽情徜徉,感受其博大精深。

典故

爱屋及乌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他想了许多办法,才获得释放。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他首先请来军事家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他还把都城东迁到丰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不久,周文王逝世了。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周公),异母弟姬奭召公),是武王两个得力的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他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京城朝歌。因为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军队也不愿意为他送命,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灭亡。以后的八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周朝。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为此,他曾同姜太公商量。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