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32

第32章

原文

休①对咎②,福对灾,象箸③对犀杯④。宫花⑤对御柳,峻阁对高台。花蓓蕾,草根菱,剔藓对剜苔。雨前庭蚁闹,霜后阵鸿哀。元高南窗今日傲,孙弘东阁几时开。

平展青茵⑥,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

注释

①休:灾害。②咎:吉凶。③象箸:用象牙制作的筷子。④犀杯:犀皮制成的杯子。⑤宫花:宫庭中的鲜花。⑥茵:指草非常柔软,可以当坐席。

释义

灾害和吉凶相对,幸福和灾难相对,象牙制成的筷子和犀牛皮制成的杯子相对。宫庭中的鲜花和杨柳相对,险峻的楼阁和高耸的台阁相对。花儿有蓓蕾,草儿有草根,韩愈《石鼓歌》中有"剜苔剔藓露节角"句。下雨之前院子里的蚂蚁在忙碌着,下霜之后鸿雁由于天气寒冷而哀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的话,汉武帝时公孙弘为丞相,广招天下之才。平阔的青草地上,野草十分柔软;庭院前的槐树郁郁葱葱的,像高高挂起的碧绿幔帐。启示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赞美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对文让我们感受诗情画意。

典故

桃花源记陶渊明,名潜,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和诗,流传下来的很多,《桃花源记》便是其中的著名篇章。一天,一个渔夫划着他的小船,顺着溪流前进,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桃林。小船穿过了桃林,迎面是一座山,山下有一个小山洞。原来这儿正是溪流的源头。渔夫靠近山洞,向里面望,好像有些亮光,便丢下船,向山洞走去。洞口很窄,可是里面却越来越宽,走了几十步,一出山洞,竟是另一个世界。那儿有整齐的村舍、肥沃的田地,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十分幸福安乐。他们见了渔夫,很是惊异,邀请他到村里去。村中人都来看他,大家互相打听,谈得非常愉快。村里人告诉渔夫,他们的祖先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乱世,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世代相传,和外界完全隔绝了。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朝已经灭亡,更不知道秦朝以后经历了汉朝,而现在是晋朝了。村中人家杀鸡煮饭,轮流招待,渔夫住了几天,才告辞回家。临别时村中人一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说,不必对外面的人说我们这儿的事。可是渔夫回到家中,还是对人讲了这件事。有人想去看看,可他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后来,"不足为外人道也"成了一句成语,略同于"不要外传"。后人还用"桃花源"来比喻理想中的生活或安乐而幽静的环境;也用于比喻一种脱离现实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