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课外英语-美国各洲小知识(一)(双语版)
30902100000023

第23章 阿肯色州(7)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后历时10年,雕像仅食指就有2.5米长,1米宽,指甲则有75厘米厚。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在1995年它被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黄石公园是美国建立最早(1872年)、规模最大(占地8956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它位于美国西北部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交界处,因公园内的黄石河两旁峡壁呈黄色,故名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最独特的景观是被称为世界奇观的间歇喷泉。全园有间歇喷泉300多处,占全世界此类喷泉的一半以上。最有名的是old faithful erupts(意译“忠诚”)喷泉,每天喷射21—23次,大约平均每分钟喷发一次,每次持续五分钟左右,每次喷发时能把7500至1.2万加仑的滚热泉水抛向高空,水柱高达180英尺(约合55米)热水在空中遇冷气时即凝结成白色云柱,十分壮丽。100多年来,天天喷发准确无误。

黄石公园还有众多的色彩斑斓的热水池,由于池壁、池岸长年累月为岩泉冲浸而形成色彩丰富的一幅幅动人的天然彩画,最美丽壮观的是Mommouth hot Springs。这个热泉流经的乳岩有白、黄、绿、青兰等不同颜色,美艳迷人。黄石公园的黄石峡谷谷长24公里,深400米,宽约500米,两侧从橙黄到桔红色的岸层色彩,光耀夺目。黄石公园还有大小众多的湖泊,其中最大的为黄石湖,湖岸长达180公里,是美国最大的高山湖,舟游其间,风光无限。黄石公园瀑布很多,有上瀑布、下瀑布、火洞瀑布,彩虹瀑布等等,其中下瀑布落差94米,比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还高一倍,比我国黄果树瀑布也高出20米。

黄石公园群峰列岫,森林密布。园内最高峰为华许布恩山,海拔约3550米,比我国的峨嵋山金顶高出200米;山间森林繁茂,早年被火山爆发烧毁,烧焦的森林仍留有痕迹,有些地方遍地横枯,但新林又长出,形成新枯共存、新旧交替的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奇观。在黄石公园旅游中,不时能见到野生的黑熊、棕熊、野牛、野鹿、麋、白鹭、天鹅、加鸽大雁、鹈鹕等,成群结队出没山中林间、草地河湖。

猛玛洞穴国家公园

猛玛洞穴国家公园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猛玛洞穴国家公园位于肯塔基州,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石灰石构成的天然洞穴群和地下长廊。它为多种植物和动物,尤其是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猛犸洞穴拥有已经探明的350多英里的通道和其他尚未探明的通道,因而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洞穴体系。它坐落于肯塔基州中部,这个地下洞穴是几百万年以前水流经过灰岩沉积区时,溶蚀岩石形成的底下暗河通道。日久年深,由于水位下降,留下了这些狭窄的水平通道、宽广的洞室和联系这个巨大迷宫的垂直通道。最底下的通道现在仍然在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大。水渗入洞穴形成的石钟乳、石笋和石膏晶体装点着洞室和通道。珍稀的动物如盲鱼、无色蜘蛛显示了动物对绝对黑暗和封闭环境的适应,在经历数以千年的演化后,50种洞穴生物的生存受到了流入洞穴系统现代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的严重威胁。猛犸洞穴令人这个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迹向人类已有的对自然界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

地面上的52,830英亩的景色优美的保护林地为野营、远足、骑自行车、垂钓和骑马等娱乐活动提供了条件。这里是花的海洋,已经鉴定的花卉共有900多种,其中21种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这里是鸟的天堂,目前已经观察到的鸟类有200多种,37种鸟有着婉转的歌喉,其中11种在园内筑巢生息。其他的鸟类如猫头鹰、啄木鸟、唐纳鸟、野火鸡等也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还是小动物的乐园,野鹿、负鼠、野兔、土拨鼠、麝鼠、海狸、火狐狸和山狗等随处可见。

将近30英里长的格林河和诺林河蜿蜒流过公园,是乘独木舟游园的好方式。河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其中的5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还有3种属于洞穴鱼类。70多种的淡水贻贝中包括3种濒临灭绝的品种生活在河边的泥沙和卵石中。园内的四通八达的人行步道有70多英里长。一条半英里长的小路会把您带到“冥河之泉”,在那里您会看到流经洞穴的河水奔涌出地面。有些小路还是专门为残疾人修建的,乘坐轮椅可以到达世界遗产的小路起点在“落日汽车旅馆”,这条半英里长的小路设有照明灯、有长椅的休息区。

大峡谷

美国大峡谷闻名遐迩,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它位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西北与犹他州、内华达州交界处凯巴布高原的三角地带。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一大片隆起的高原,最深处达1500米,地形险峻绮丽,地质多由花岗石构成,色彩夺目。

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科罗拉多河流经大峡谷,将大峡谷分为北峰和南峰。南北峰相距只有十英里,但驾车需绕行5小时约215英里。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名。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它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以其规模巨大的丰富多彩而著称。它令世人注目也是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地质历史。这里记录了550-250万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没有沉积,要么就已经风化了。

峡谷的形成比其岩石则晚得多(约5-6万年前)且复杂得多,主要是科河的侵蚀,降雨和冰雪融化等的流蚀作用也几乎同样重要。奇特的造型主要是由于流蚀对质地不同的岩石作用的快慢不同,峡谷丰富的色彩则是由所含的少量的各种矿物造成的,富含铁的岩石呈红或红褐色。

直至美国内战时期,大峡谷还鲜为人知。1869年,内战老兵,热爱科学和探险的John Wesley Powell进行第一次漂流。1880年起大峡谷地区开始发展畜牧业,到1890年,当时这里尚是高山草原,有10万头牛,25万头羊在这里放牧。但到1906年成立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时,大多数牧场主被迫改行,因为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的半干旱草原变成了灌丛和荒漠,畜牧业难以为继,旅游业渐占主导地位。至1901年,铁路修到南岸,更使之迅速发展。1919年成为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于1916年成立)。

美国独立会堂

独立会堂位于费城的市中心,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它宣告着美国独立。1776年和1787年曾先后在这里发表过两篇重要的文件,即《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这两个文件不仅在美国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所阐述的原则也为世界各国立法者立法提供了标准。

独立会堂建于1732年,当时作为宾西法尼亚州的议会大楼(State House),被视为国家将要出现的象征。在当时的13个殖民地里,这是最雄心勃勃的建筑。由于当时的地方政府采取边建设边投资的政策,因此这个建筑也是一点一点完成的,直到1753年,也就是开工的21年后,才宣告竣工。它由当时绰号“精明的律师”的安迪·哈密尔顿(Andrew Hamilton)审查设计并担保完成的。哈密尔顿由于1735在纽约成功地为彼得·曾热尔(Peter Zenger)辩护而名声鹊起,这次成功的诉讼被视为捍卫新闻自由的里程碑。这座建筑经历了许多修葺,比较著名的有1830年由希腊复古主义建筑师约翰·哈维兰德(John Haviland)的改造和1950年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中心的修缮,这次修缮将其恢复为1776年的面貌。

这是一座顶部带有尖顶的气度平和的砖式建筑,在原来的设计中,尖顶里放一口重2080磅的大钟。不幸的是,这口钟裂过两次,现在静静地伫立在地面的一个特制的防护棚中。现在尖顶中放置的仅仅是这口钟的复制品。独立会堂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的建筑设计,而在于它是形成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和讨论场所。

独立会堂无论怎么讲都可以称之为美国的诞生地。《独立宣言》在这里通过,联合宪章(或联邦宪法)也是在这里讨论、起草并通过。这个迄今最为古老的联合宪章是由当时的13个殖民地中的12个的代表们共同商定的,当时只有罗得岛殖民地没有派出代表。乔治·华盛顿主持了这次1787年5月到同年9月的讨论会。这个由前言和7个章节组成草案被提交给当时的13个州,经过9个州的批准后生效,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而州作为第9个州批准了这个草案,次年的3月联合宪章正式实施。

在这个文件中最为著名的革命性特征是“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另一个重要之处是将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由于上院最初位于议会大厅的上层,而下院最初位于议会大厅的下层,这就是上下院之分的由来。前者不分大小赋予每个州平等的权利,后者则是按照各州的大小分配名额。

当年就在这座会堂中,来自于大小不同的各州代表为了建成一个有利于自己所在州的联合政府,在长达5个月的激烈讨论中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针锋相对的智力角逐和口舌之辩,好在这些当时的精英们在思想的碰撞和摩擦后,最终相互妥协、让步,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据说,乔治·华盛顿为了防止自己的意见在联合宪章中被不适当的夸大,因而在当时热烈讨论中很少阐述个人的观点。为了防止外人偷听辩论的内容,即使在1787年炎热的夏日里,会堂的窗户仍然紧紧关闭。独立会堂的地下室一度沦为市井流氓的拘留所,二层也有过作为自然博物馆的历史。现在它作为诞生了《独立宣言》和联合宪章的所在地而成为世界遗产,对广大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