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场
30894700000016

第16章 气场在人际沟通中的应用(1)

从人际关系学这个角度出发,气场可以用来影响他人的能力或两个人或多个人能否和平共处的能力。你拥有什么样的气场决定你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人际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没有人喜欢和一个给自己压迫感、令人厌恶的人交往并建立友情,同样每个人都喜欢与给人感觉舒服、感觉被喜欢、被尊重这样的正面感觉的人交往,并建立友情。

人际沟通时所用到的语言、表情、动作所营造出的气场氛围,就其影响力来说,语言影响最小,动作影响最大,表情居于两者之间。

(第1节)认真倾听的气场容易获得好感

认真倾听的气场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倾听是与别人的心灵最靠近的一种行为方式,倾听的气场是最容易与人产生共振的气场。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要想快速地得到对方的好感,让自己的气场与对方的气场发生共振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倾听这个行为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心理学上讲,倾听是对他人的情感、语言尊重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强对他人的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倾听,可以减轻人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在你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人在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对方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获得了你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双方之间互相信任的交往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在这种情意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件事: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一次断了粮,饿了七天七夜。幸亏弟子颜回找到一点儿米,煮起稀饭来。饭快熟时,孔子望见颜回舀了一勺吃了,孔子假装什么也没看见,起身说:“今儿个梦见了老祖宗,要我给他点儿干净饭吃。”颜回赶忙说:“这饭不行,方才掉进了煤灰,我怕浪费粮食遭罪,就把沾煤灰的稀饭舀出来喝了。”孔子感叹道:“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自己亲眼所见有时也不见得就那么可信;人都觉得自己的心思可靠,然而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有时也难免靠不住,弟子谨记,知人不易啊!”

的确,知人不易。孔子不轻下断言,倾听了颜回的诉说,了解事情真相,不愧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如果我们主观推断,妄下断语,给亲人、朋友造成心理伤害,那么我们得到的将是不再被信任、被尊重,无异于向我们关上心灵的大门。我们与对方的气场将永远无法共振,因为关闭的心灵,是对我们气场的最好屏蔽。

倾听,是为了了解人的内心世界,需要什么,忧虑什么,做事的动机又如何,是开启对方心灵的钥匙,是扫除气场向外辐射屏蔽的最佳工具。

打造一个认真倾听的气场,需要做的有许多。

倾听别人的话要有正确的态度。了解别人要从“听”开始,而且必须安静地听,认真地听。每个人在倾听者面前都会不由自主的敞开心扉,尽情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人们可以由“倾听”中更易获知对方言行的动机及观念,洞察人“话中有话”的真正心声。也就是说一个尽情倾诉的人他的气场是对你打开的,在你与他的气场之间没有任何屏蔽物。

心无旁骛地专心倾听。倾听时同时还做着别的事,比如你一边听别人说话,一边用手机发短信,你很快就发现这样出现两个恶劣后果:一是不尊重人,说话的人会感到受轻视,不被重视,也就不会再有心情与你谈下去,这实际上就是在你们两人的气场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两个不能交换能量的气场,实际上就是两个无法沟通的心灵。二是你不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即使别人仍然在说,你们的气场还是不会发生正常的能量交换,因为频率相差太多的能量场是无法和谐共振的。这只会导致你不能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做出错误判断。错误的判断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

衷心接纳地倾听。大家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象只有一只,然而那些盲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这只象,因而他们所认识的象有着显着的不同。通常,我们看事物的观点,都受我们的经验、背景、需要的影响。做为一个好的交往对象,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设身处地地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看同一件事物,才能了解对方的感受,并且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倾听,务必明白并衷心接纳别人的感受。做到这一点你就是调整了你们双方的气场频率向着一个值靠近,你们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就不会是难事了。

倾听是有很多技巧的:

(1)保持沉默

当有人向你倾诉时,你要保持沉默,表示正在注意听,非必要不打断人的话,使人体验到你那种安详、容忍、关怀的接纳态度。而且“沉默”更能表现出对人分析、评价等能力的信赖。在听别人谈话时,若无耐心,不投入,急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及忠告,不但剥夺了他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自己的办法可能与他人的状况脱节而流于空谈。

(2)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

眼睛注视着对方,身体前倾;还有,把手边的事先放在一旁,这代表你关心对方所说的话,而且给对方信心,让他把话说完。

(3)点头、微笑

在倾听别人倾诉时,要学会适时地使用非语言交流,如身体语言中的点头、微笑。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非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点头是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让人能继续表达他的想法。微笑在此时代表的是一种亲睦关系,是增进人际关系的营养剂。在倾听时点头、微笑表示你的了解和接纳。了解倾诉者的心情,接纳其意见,可使之放松戒备,愿意倾诉。倾听时,若过于理性分析,指出人的荒谬可笑之处,将使他又羞又愤,无地自容,于是为了自我防卫,而不去理解别人的意见。反之,知道别人同情自己后,倒能较理性地思索,较客观地反省,往往自己就解除了困扰。

(3)体贴、激励

以简洁的话语表示他的话你听进去了,如:“你一定很累!”“一定很生气!”“你被冤枉了”,表达出自己的关怀后,再引导人探讨问题的核心,鼓励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开放性、无固定答案的问题激发人的理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你想想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依你看该怎么办?”“你想出什么办法了?”

(4)不要轻易插嘴

打断别人的话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这常常会激起别人的反感。当你打断别人的话时,你给人的感觉是,你想表达的东西更重要,更有意义;或者你想要表示的是自己对对方的话持赞同或者反对意见。无论是哪一种,你都会让对方的思路嘎然而止,即使你只是要表示一下你的恭维。事实上说上几句中听的话,是无法让气场达到共振的效果的。彼此将内心想法完整地相互交换,才能达到气场共振的目的。为了思考说些合情合理的话因而忽略对方所说的内容,抑或在中途加以妨碍时,彼此将无法相互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地仔细聆听更能让对方感到称心。

(5)引导对方谈你感兴趣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如果别人总是说一些你很不感兴趣的话题,你想让自己认真地去倾听,那几乎是做不到的事情,即使你伪装出来,对方如果不是很自负,或得意忘形的话,他是可以感觉到的。因为他的气场是可以感觉到你的气场状态的。所以当别人的话题实在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么适当的引导一下话题,即满足对方表达的愿望,也会使你自己毫不辛苦的、认真倾听下去。

善加利用对方的谈话资讯,以引导谈话方向。多提些问题,引导对方谈谈你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有些年岁大的人尤其喜欢向年轻人说道理。当老年人一遍又一遍地向别人诉说自己的往事时,年轻人就表现出心情沉闷的样子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向老年人询问一下一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聆听师长或者前辈所说的话,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闻。毕竟,长者有义务向晚辈传递一些美好的往事。老年人并非单纯地陶醉于往事之中,或者只谈过去显赫的功绩,他们说的话,有很多时候是希望晚辈能从中学到一些对人生有利的东西。倘若聆听过前辈们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后未能进行个案研究,自己也有可能重蹈覆辙。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所以当你愿意安静地聆听他人说话的时候,你便是最受欢迎的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多给别人耳朵,少给别人声音”,努力地改善自己倾听的技术,让自己拥有一双善听的耳朵。

积极倾听的气场给人的感觉是被推崇、被理解、被宽容、被接纳、被认同,这些感觉对于搭建人际关系网是最有效的,因为人们对于这些感觉的追求是一种本能,是最强烈的渴望。当你营造出一个倾听的气场,你就满足了人们对这些感觉的渴望,当对方的心理得到这种满足的时候,他的气场频率也会最大程度的与你的气场频率相靠近,你被接受,被视为可以相交,进而相知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成吉思汗小时候很笨,什么都学不会,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会注意聆听别人的话。征服世界后的他曾说:“我的耳朵使我变得聪明起来。”杰出的领导者们惜字如金的反面是善于倾听和发问。

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想要很好地了解一个人并和他形成良好的关系,就应该多倾听而不是多说话。这就是为什么嘴只有一张,而耳朵却有两只的原因。懂得适时地闭嘴是我们一生之中应该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认真倾听的气场对于每个人的帮助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一个人是否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是很容易编织出来的。它来自一个让人信服、尊重、温暖的气场。而倾听是最容易打造出这样的一个气场的。所以我们说认真倾听的气场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

倾听别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你对谈话内容漠不关心,这会打击到别人的热情。更不要面无表情地听别人的谈话,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对方不知所措,而且可能会对你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如冷漠、呆板、没有同情心等一系列负面感观。无故打断对方的谈话也是要不得的,这个在前文中已经提过。所以让别人知道你在认真倾听,让别人感觉到到你友好的气场,人际关系场将任你驰骋。

(第2节)诚信的气场吸引力更大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最缺少的就是相互信赖。对于别人与自己的交往,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他并不是真的在为我着想。因为我们无法轻易地就相信别人,这是因为许多不太好的例子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我们的潜意识也不允许我们随随便便相信别人,别人的诚信度永远让我们在不停的衡量中丧失许多机会和避免受到欺骗。这些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也坏处,但是宁可不得到,也不失去是我们保全自我的最低准则。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和交往中,没有一个令人信赖的气场对我们的阻碍是很大的,怀疑是屏蔽善意气场的最有力屏障。所以为了让我们工作、人际交往都顺利起来,打造一个令人信赖的诚信气场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

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受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费用都承担起来。孩子感动地对他说,长大了定会赚钱回报他,对此,这位绅士深信不疑。

孩子的诚信行为感动了那位绅士,孩子的气场让绅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对于孩子的感激之语他才深信不疑。

诚信的气场不仅能感动人,也能让上位者信服。它的能量强大到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以诚信闻名的季布的故事。

秦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府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季布心中仰慕古代的游侠,立志当一个“除恶济贫”的人。他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决心做一个说话讲信用,行动讲效果,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成年后,他身材魁悟,武艺精良,说一不二,很受大家器重。为了躲避差役,季布干脆离开家乡,沿途帮助穷苦人民,主持正义。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名气。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这个谚语就演变为成语“一诺千金”。

季布遇上楚霸王的农民起义军后,就兴冲冲地参了军。楚霸王项羽对季布的名声早有耳闻,听说季布到了军中,亲自召见了他,任命他当了将官。季布勇敢善战,不久,他就成了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

楚汉相争,最终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他有一天突然想到,季布曾跟从项羽在成皋与他发生着名的“成皋之战。”楚霸王项羽曾命令季布押解汉王刘邦的父亲太公。当时项羽曾以刘邦父亲的生命相要挟,幸亏他当时巧妙应对,才使其父幸免遇难。不过对于当时听命于项羽的季布印象深刻。

一想起此事,刘邦就恨得咬牙切齿。他让大臣去查明季布的情况,但谁也不知道季布的下落。于是,他发布了“通辑令”缉拿季布,说“谁抓到季布就赏给千金,敢于匿藏季布的要诛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此时,季布已经逃到了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躲在好友周氏的家里。他见到了城门口悬挂的通辑令后,决定一个人出去拼个鱼死网破。他回到朋友家打磨自己的宝剑,被敲门进来的朋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