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口才
30891300000003

第3章 这样说服最有效

说服别人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才能,具备了这种艺术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始终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这种艺术才能对于管理者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大部分首先是通过说服别人来实现的。所以,管理者要在说服艺术上多下苦功,练就一种高效的说服能力,这将会使你能够轻松地做好管理工作。

说服下属的要点

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下属进行管理。在工作中,当管理者与下属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的时候,管理者为了推动工作的进展,就要对下属做一些说服工作。

下面是管理者说服下属的6个要点:

1.自信的语气更易说服下属

当下属与管理者发生争执时,下属一般也会产生不安困惑和矛盾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下属会更依赖于坚强有力的东西。管理者在说服下属时,如果表现的非常自信,会使下属不由地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所以,管理者表现出自己的自信时更能使下属转变自己的观点。

2.掌握要点和难点

大部分管理者只考虑到如何巧妙地说服下属,但能掌握“要点”的人却非常少,例如告诉对方“如果不这么做,公司就会有危险”,“这样会给大家添麻烦”,“如此才可以拓展前途”,“必须拉拢他加入我们公司”……这样才算符合说服的需要。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下属,是有些困难的。必须要彻底检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若抓不住意见的重点,不但无法说服下属,反会遭到下属的反击不得不知难而退。这就是因为“该说”的话表达得不够明确之故。如果一开始就心生胆怯,心想“我真的能顺利说服他吗?”或“万一遭到拒绝怎么办”,甚至认为“对方说的也有道理”等,这些都是因为说服的基础不够稳固,才想不出“如何说服对方”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说服前先检查一下谈论的内容是否必要,再开始进行说服,才可事半功倍。

3.掌握对方心理

不考虑下属的感受,只单方面谈论自己的事,不但无法打动下属,反会显得疏远。因为从感情与理性两方面来说,强迫性的做法会使对方在感情上产生不悦;而脱离要点会使对方在理性上无法理解。此时,首先需要训练的是静听。任何人都希望站在自己的立场,不喜欢被人说服,更有甚者认为让别人说服是一种耻辱,所以要努力先使下属保持平静,消除其压迫感,否则说服就无法成功。因此,与其自己先发言,不如先听对方的,从谈话内容中了解他。给予下属发表意见的机会,可以缓和他的紧张,进一步使他对你产生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下属谈话找到说服的重点。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对方发表意见呢?可以先诱导下属谈论他感兴趣及关心的话题;至于下属有兴趣及关心的话题,则多半是他个人身边发生的事。从下属的谈话中,可以了解下属的嗜好、个性及说服重点。

4.说服必须简明扼要

为了缓和谈话的气氛,管理者可以与下属闲聊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者先对下属某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表扬。但在涉及需要说服的具体事情上时,一定要简明扼要,让下属能够很清楚地明白管理者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5.间接的说服有时更有效

在双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固执的下属,可能会有一些抵制的心理,如果这时管理者去进行说服,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第三者”去进行间接的说服。“第三者”可以是公司的人事经理,或者行政经理等,也可以是当事人比较要好的同事。在寻找“第三者”时,管理者要将情况向“第三者”解释清楚,并且要确保“第三者”也赞同你的观点。

6.说服的场合必须舒适和安静

如果有外人打扰,会影响说服的效果,说服的场合最好比较安静和舒适。如果是在对自己有利的环境里,如管理者的办公室等,会更加增强说服的效果。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午饭的时候,或一起外出的时候,随意地进行一些说服工作,有时也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说服上司的技巧

一个管理者不但要说服下属,还要说服上司(没有上司的情况除外)。有时候,上司应该成为被说服的对象。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上司产生偏见,作出错误决断时,作为有责任心的下级对他们的提醒和说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既是对上司的爱护,又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值得提倡。

对于管理者来说,发现上司的问题,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敢不敢当面提出。通常情况下,人们存在一种消极防卫心理,即担心多嘴多舌触犯上司,会招致打击报复,故而对上司的问题佯装不见,听之任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其实,这种明哲保身、三缄其口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不负责任的,应该抛弃它。一切称职的部属都应出于公心,多一点大无畏精神,敢于对上司的问题给以同志式的说服,哪怕上司一时想不通、不理解,甚至打击报复、给小鞋穿,也在所不惜。更何况,上司并不都主观固执,独断专行,绝大多数还是愿意倾听下级意见,希望把工作做好的。因此,要想说服上司,首先需要有一点勇气。

当然,由于彼此地位、职务的差异及隶属关系的制约,部属说服上司必然不同于说服下级或同事,只有善于把握上下级关系的特殊性,采取得体的口气、恰当的方式和技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摆出确凿的事实

对于说服的企图不应太直露,也不宜对他们正面讲大道理。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具体问题,多陈述事实材料和自己的看法,让事实出来说话。只要摆出令人信服的确凿事实,上司便据此做出新的判断,并改变原有看法。比如某部五连协助地方电视台拍摄一部电视片,因时间紧,这天中午加班拍摄。五连赶到现场时,团长发现少几件道具,不能拍大场面,有些恼火,立即当着全连的面批评连长工作粗拉,影响拍摄。连长辩解了几句,团长更火了,说他目无领导,令他写检查,还要给处分。随行的丁参谋感到团长这样处理有些不妥,而且部队也有意见。当天下午找团长反映情况,但团长坚持自己的意见。丁参谋在指出连长不该当面顶撞之后,解释说:“我了解了一下情况,五连道具没带全,是因为布置道具的小李没交代清楚,责任不在他们。后来导演又临时作了镜头调整,并未影响拍摄。再说当着连长的部下狠批连长,你叫他以后怎么带兵?”丁参谋到这儿,团长沉思起来。当天晚上,团长对丁参谋说:“你说得对,我今天是有些不冷静,走,一块到五连去。”他面对全连作了自我批评,连长很受感动,也检讨了自己的问题。这个事例说明,陈述事实具有很强的征服力,能收到明显的说服效果。

2.要选准时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心境不同,对否定性意见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对上司的说服不能不考虑到这一心理因素。要善于选择他们心境最佳的时机,比如,他们遇到高兴事,心情愉快时;一项工作完满结束时;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此刻,上司易于听进不同意见,哪怕较尖锐的意见,也易于笑纳。相反,当他们心情郁闷、工作繁忙、情绪急躁时,最好不要进言;而在其他时候进言成功率就很高。另外,在上司遇到重大难题,或陷入困境时,这时情绪尽管不佳,但出于找出路从困境中解脱的心理,此时进行说服,也属好时机。说服时机的把握不能一概而论,应因人而异,看准时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要“坐到一条板凳上”说话

一般说来,上司最讨厌部属站在对立面上挑剔、教训、指正自己。所以,要想说服上司改变主意,就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要从关心、爱护的立场出发,在思想感情上向他们靠拢,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能理解你的诚意和善意,从内心感到你是和他“坐在一条板凳上”同舟共济的。这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就为你的说服铺平了道路,你的说服也就变得更易于被接受了。比如,1948年冬,我军为保护历史名城北平,我党敦促傅作义将军举行和谈,但他顾虑重重,拿不定主意。他手下的少将参议刘厚同老先生受我地下党员杜任之之托,出面说服傅作义。他语重心长为傅先生的前途着想,劝道:“宜生,是当机立断的时候了,要顺应人心,和平谈判。万万不可自我毁灭,万万不可。”他还针对傅作义怕被人看成是叛逆的顾虑,开导他,给他讲了商汤放桀、武王伐纣的故事,说:“汤与武王是桀、纣的重臣,后人不但不称汤与武王是叛逆,反而赞美他们。忠,应该忠于人民,而非忠于一人。目前国事败成这个样子,人民流离失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希望和平,如果你能顺应人心,倡导和平,天下人会箪食壶浆来欢迎你,谁还会说你是叛逆?”刘老先生这样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以情开路,以理攻心,使傅作义终于答应和谈。

4.给上司思考的时间

说服上司还应注意维护其尊严,切忌使用指责态度,使他们当众丢丑、难堪。与此同时还应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要逼他们当场表态、认错,也不宜和他们进行辩论,若把上司驳得张口结舌才鸣金收兵,自以为得计,其实很蠢。因为这样说服非但不能改变其立场、观点,而且会因其自尊心受到挑战,而变得固执起来,使说服归于失败。因此把握说服的分寸感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只要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对方就会定夺,并以自认为恰当的方式予以接受。比如,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张治中听说毛泽东主席不准备在会讲话,便给毛泽东提建议,说服他讲话:这次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代表大会,你是国家主席,开幕进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过了两天,毛泽东对张治中说:“就只你一个人希望我讲话。”张治中进一步说服他,并指出不是他一个人,是全体代表、全国人民都希望听到主席的讲话。毛泽东是不大同意讲话。但是到正式开大会时,毛泽东主席却讲话了,且讲得很全面、很有力量,受到热烈欢迎。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对张治中说:“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讲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说几句话,谁知一拿起笔来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讲话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下属要相信领导,对于正确的意见、建议,他们会给以充分的考虑的。不过,下属不要企图“立竿见影”,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会权衡利弊,得出正确结论,这时,你的说服也就见效了。

说服前要了解说服对象

管理者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在这边一个劲儿地说,下属在那边心不在焉,“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事过之后,他根本没有领会你说了些什么。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很可能是你没有对对方的“听力”细加分析,只是一厢情愿地唠叨而已。

所以说,如果要说服别人,消除误解,化解矛盾,首先要分析对方的“听力”。

所谓“听力”,并非耳朵接受声音的能力,而是指对方对不同意见的接受能力。有时,你话是说了,但因事先未了解对方的“听力”,反而不能奏效,却因此引起口角之争。常常有如下的情况:

有的人比较精于逻辑思考,能冷静地听你的话,还一边思考分析,这种人并不立刻相信你的话,但要求你说话有根有据,条理分明,然后他再分析研究;

有的人不习惯长时间思考,也不善于同时把握太多资料,甚至无法与你一起逐步推理,他只急于等你作出确定不移的结论;

有的人满脑子人情世故,他不考虑你说话的精髓,却喜欢在你片言只语中去搜索寻找“弦外之音”,揣测你的话会有什么影射含义;

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常常未听完你的下文,就动起感情,或怒或怨,把你下面的话听漏了,听错了,听偏了;

有的人在听你的话之前,心中早有固定的“模式”,你不管说什么,听到他心里都会走样;

有的人心地狭小,只能容纳某一类事物,其他一概不能接受;

有的人幻想太多,听你的话时,常常中途发挥想象,甚至会把他自己的想象加进你的话里,当做是你说的……

凡此种种,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说服的方式。

了解别人是要有许多学问的。不能说服别人,往往是因为在说服前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就像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药方,当然会出乱子的。要说服一个人,就要先了解、分析、研究这个人,再根据其性格和喜恶来确定怎样去说服,这样才会使说服取得成效。

说服要以理服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的两条原则。以理服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人从你讲的道理中领悟到其正确性,从而接受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劝导说理要对准要害。大凡被劝者往往对某一问题想不开,挽上了疙瘩,怀有成见。要成功说服,非对准这个要害不可。否则,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再就是劝导说理要具体实在,既不能讲空话、套话、大话,也不能像某些报告那样“宽正面,大纵深”,需要的是实在的论证说理。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到一家纺织业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

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火贵。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还经常丢纱呢,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还带‘长’呢!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

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过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是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

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一点是摆事实,出言有据,事实确凿,对方的观点就会不攻自破。

怎样说服顽固的人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说服别人,大到思想观念,小到生活琐事。作为管理者也常常需要对下属说服教育,以便推动工作顺利进行。然而,成功地说服别人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被说服人的思维惯性和既成偏见是相当顽固的。尤其对于一些顽固的人,我们在进行说服时不必急于求成,可以采用一种“层递渐进”的技巧,来逐步说服对方。

所谓“层递渐进”技巧是指在说服时遇到十分固执的对象,可以先由对方不经意的问题切入,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逐渐引向实质性问题,使对方随从说服者层层推论的思维轨迹,渐渐接受说服者所讲的事理。具体说主要有以下方法:

1.由大及小层层剥离

在说服别人时,可以采用由大及小的方法去分析事理,这是一种由点及面,层层剥离的技巧,可以使被说服者对说服者所持的观点、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细致的了解,并能减轻对方接受新观点的心理压力,进而心悦诚服改正错误。

某饭店服务员王小姐拾到顾客遗失在店内的手机,想悄悄据为己有,被经理发现了,让她上交,可王小姐说:“手机是我拾的,又不是我偷的,更不是我抢的,不上交也不犯法。”经理说:“小王,你知道什么叫‘不劳而获’吗?”“不知道!”王小姐嘟着嘴回答。经理说:“你看,‘不劳而获’是不经过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你什么时候学会咬文嚼字了?”王小姐有点不耐烦了。经理耐心地问:“你说,抢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

“是的。”“你说,偷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当然是的。”“那么,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不是‘不劳而获’呢?”“这,这……当然……”王小姐语塞。经理顺势教育道:“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和偷、抢得来的东西,在‘不劳而获’这一点上是相通的,除了国家法律,我们还应有一定的社会公德,再说店里也有工作守则,拾到顾客遗失的物品要交还,你可不能犯糊涂啊!”经过经理的说服教育,王小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手机交了出来。

在这里,经理避开王小姐振振有词的歪理,而是有意和她弄清楚一个看似与论题无关的“不劳而获”的意义,再诱导她由大及小,从面到点,步步推进,层层剥离,最后才切入实质性的问题拾到东西据为己有,同偷、抢一样是“不劳而获”,是同样可耻的行为。一席话使王小姐受到了教育,打消了错误念头。

2.由小及大招招紧跟

在说服别人时,也可以采用由小及大的方法,分步骤分阶段去分析事理,这是一种得寸进尺,招招紧跟的说服方法。此法的好处是容许被说服者在接受说服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

美国费城电气公司的推销员威伯到一个州的乡村去推销电,他叫开了一所富有农家的门,户主是位老太太。她一开门见到是电气公司的,就猛然把门关上。威伯再次叫门,门勉强开了一条缝。威伯说:“很抱歉,打扰您了。我知道您对电不感兴趣,所以这一次登门并不是来向您推销的,而是向您买些鸡蛋。”老太太消除了一些戒意,把门开大了一点,探出头,用怀疑的目光望着威伯。威伯继续说:“我看见您喂的明尼克鸡种很漂亮,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带回城。”接着充满诚意地说:“我的来航鸡下的蛋是白色的,做的蛋糕不好看,所以,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的蛋。”这时候,老太太从门里走出来,态度比以前温和了许多,并且和他聊起了鸡蛋的事,威伯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您养的鸡肯定比您丈夫养得牛赚钱多。”老太太被说得心花怒放。长期以来,她丈夫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把威伯视为知己,并高兴地把他带到鸡舍参观。威伯一边参观,一边赞扬老太太的养鸡经验,并说:“您的鸡舍,如果能用电灯照射,鸡的产量肯定还会增加。”老太太似乎不那么反感了,反问威伯用电是否合算。威伯给了她圆满的回答。两个星期后,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用电申请书。

威伯的诀窍就在于他不急于求成,而是采用了由小到大,招招紧跟的说服方法,一步一步具体而又细致地为对方剖析情势,为其出谋划策,这就一步一步地把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促使老太太态度一点一点地发生改变,就这样由小到大地一步一步逼近预定目标,最终取得了说服的成功。

3.由此及彼渐渐推理

如果正面说服别人有一定难度,不妨暂时远离话题,向对方谈论一件看起来与之毫不相干的事,再诱导对方归纳出其中蕴含的道理,进行以此类推,回到原来所论之事,对方只得依常理而行。

朱女士是某大学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师。她上课时,日本留学生河野大辅常迟到,而且总是穿着拖鞋进教室,只要他一到,劈劈啪啪的响声就闹得教室十多分钟安静不下来,朱老师曾几次向他指出,他总是油腔滑调地回答“老师,我只有一双拖鞋,要是不让穿,我只好不来上课。”他的话引得留学生们哄堂大笑。有一次,上课时讲风土人情,朱老师请各国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意让河野大辅介绍日本国家的“榻榻米”,河野大辅来劲了,跑上讲台连说带比画告诉大家使用“榻榻米”的规矩,朱老师冷不防插问道:“如果有人一定要穿着鞋子踩上‘榻榻米’,日本人会怎么看呢?”河野大辅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日本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有病。”朱老师笑了,然后问道:“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里,你一定要穿拖鞋来上课,中国人怎么看你呢?”河野大辅愣了半天,恍然大悟道:“老师的圈套大大的,我的钻进去了。”第二天他穿了一双崭新的运动鞋走进教室,还故意朝朱老师抬了抬脚。

在这里,朱老师说服调皮的洋学生,就是运用了由此及彼的渐渐类推方法。尽管各国的文化传统有差异,但都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否则就会显得没有教养。在常理面前,河野大辅不得不服。

4.由远及近步步深入

要说服某些偏执的人,可以采用以迂为直的策略,先聊一些与实质性问题较远的其他话题,再由远及近一步一步切入实质性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逐渐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地引导对方,看来所费的周折大,但却是取得说服成功的捷径。

中学生小张,其父母均在国外工作,自己随同外婆生活,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高,上课时爱找邻近的同学讲话,老师多次教育也不改正,于是班主任周老师找他谈话,周老师说:“小张,昨天物理老师说你这次考试成绩相当不错,老师打电话告诉你外婆了,他听了很高兴,老师也很高兴,这说明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就能提高。你爸爸妈妈一直在国外工作,长期以来,你都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有时还能帮外婆做点事情,说明你有相当强的自理能力,这在我们班级中也是很不错的。最近老师的工作较忙,对你的关心也比以前少了,这是老师工作上的疏忽,今天老师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最近这些日子,你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达到了上次你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你能告诉我吗?”小张不好意思地说:“不太好。”周老师则进一步诱导:“的确,学习中免不了要犯这样那样的过失,要改掉它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今天既然到老师这儿来了,能不能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咱们一起找出这种现象的根源,然后努力克服它,你说好吗?”接下来,老师和学生间开始了相当友好的沟通。最后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老师劝告。

在这里,周老师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小张就采用了由优点说到缺点,由副题引入正题,由关心访问到互相探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才接触实质性问题的方法。由于周老师对症下药,方法得当,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终于取得了说服的成功。

总之,说服的过程是说服者对被说服者攻心的过程,也是被说服者心理渐变的过程。运用“层递渐进”的说服技巧,从理论上讲,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从实践中看,只要运用得恰当巧妙,就能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

争辩不要伤了和气

争辩是维护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一种激烈的言行,但从争辩所获得的胜利来看,大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无意义的争辩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都蒙受损失;而最可怕的影响,却是在社会关系上,因争辩而发生不合作的现象。管理者最好不要陷入和别人的无意义的争辩中,因为这不仅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还有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喜欢争辩的人,表示他的自尊自大。避免跟人争辩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必间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你用礼貌对答他,你无条件的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以后你立刻避开他,在不必要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交往。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使是避免争论。你抱着不抵抗主义,让向你进攻的人,自动停止他的策略,你的精神不能耗费于无益的争辩。不但避免普通的争辩可能;就是避免有目的进攻的争辩挑战,也同样有可能。你的心目中只需记住:用爱解仇,仇可立解,以恨止怨,怨必更深。

林肯劝诫他的属下说:“你们的工作,难道不够繁忙吗?为什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跟人们争辩呢?况且互相争辩,总是得不偿失。”

一般所谓讨论是以理智做出发点,而争辩完全属于情感的。你在人家讨论以前,你得先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对方是不是可以与之讨论的人,倘若你认为是可能的,那么,你便阐述你的意见,但是希望要注意这几点:一要清楚明白;二要简单;三要言词锋利;四要语句动听。万一双方的讨论,有涉及意气或感情的时候,你应该立即停止。就是对方要跟你啧啧不休的时候,你也应当坚决终止所讨论的问题。因为感情冲动,常是一发而不可收;你要保持情谊,那么不如暂时牺牲一下个人的主张。反正真理总是不可混灭的,你当深深地体味这句话。

有的时候,争辩是无法避免的。在争辩的时候,大家几乎忘记了理智,纯是受着感情的支配,每个人都可能说出一些感情冲动的话。因为争辩的时候,双方只是在闹意气,往往失去理智,任凭气愤情感冲动,甚至因此而牺牲多年的友谊。

要记住,争辩时的心灵表现,实在已经超越了常态,而这种心灵表现,却是有害无益的。许多聪明的人,他知道争辩无益,于是用各种聪明的方法,来解决与对方的争辩。他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使争辩变做胡闹,使大家都一笑置之。

争辩会自然剧烈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步步进逼,使对方恼羞成忍,那么争辩的场合,一定剧烈得不堪收拾。如果辩论不能完全避免,有时为了正义,也得不惜热烈举行舌战,而且必须坚持到底。

但在不可避免的辩论中,也有种种辩论的方怯,若辩论的目的是在寻求真理,这种辩论的方法,可以分下列几种:一是暴露全部的错误,把对方的理由、弱点完全部揭露出来;二是暴露对方理由重心的错误,提出对方理由的重心,加以无情的驳斥;三是对比式的说明,使对方的错误和自己正确的意见互相对比。

辩论欲求胜利,应该使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大得很广泛,你的知识愈广,见闻愈多,那么材料也愈丰富,自然辩驳起来,也更能顺利。因为事理的真相,需要用各方面的证据来证实,你的知识领域狭小,那么你一定强于应付,而很容易流入于意气之争了。在辩论的时候,你应当注意自己的态度,许多人常常回力辩论意见,于是把平心静气的讨论。变成了怒目相向;因为大家的意见相争,常使好朋友变做仇敌。因此,必须把头脑放得很冷静,态度很沉着。心平气和,是你应该把握的秘诀,成功的人,常在暗中克服他人的意志,而决不涨红了面孔来大声争论。

在辩论时,永远要避免正面冲突,回为普天下想得到辩论胜利的唯一方法一就是避免辩论,即使辩论会得到胜利,但那胜利也是空虚的,因为你永远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你想到底愿意要哪一种:空虚的胜利还是人家的好感?二者决不可兼得。林肯曾申斥过一位与同事发生冲突的青年军官说说:“打算成大事的人,决不消耗时间去同别人争辩,也不容他承受争辩的结果损伤性情及失却自制。”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工作和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不仅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败了就败了

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打住话题

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说句得体的话

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