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89

第89章 不能不说,也不能多说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掌握卓越的说话技巧,可以让你得到别人的关注、远离麻烦。但有两种容易走极端的人:一种是永远闭口不说,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和他无关;还有一种是说得过多,这种人的特点是滔滔不绝地表达,根本不想听别人的意见。显而易见,这两种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马克是一家速食品公司的职员。在工作中,人人都承认马克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他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领导也对他的工作深表满意。可是马克有一个问题,他始终没有意识到,就是他非常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次开会的时候,马克总是先到会议室,但是当大家都在表达看法的时候,马克只是点点头,仔细记录别人的看法。当领导向马克询问意见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说:“我想我没什么可表达的了,大家都说得很好。”

工作了几年,马克发现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提升或加薪,而自己却停步不前。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其实,对于老板来说,他们更欣赏那些敢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人,认为这些人富有创造性和开创精神,可以为公司承担更大的责任,而马克只适合按部就班地做他原有的工作。

你看,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喜欢保持沉默的话,老板永远不懂得你的真实想法,而实际上,你的很多想法都是富有价值的。

作为员工的你,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多注意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工作的重点,熟悉工作任务,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促进团队的合作,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更好的机遇。

让表达自己成为一种习惯,让其他人了解我们的看法,你会发现,你能在不知不觉中战胜怯懦。一旦你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哪怕是很幼稚,你也会开始搜寻自己的经验,作为谈话的资料,这样,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了:你的视野开始扩展,你看到自己的生命有了一层新的意义。

但是话又说回来,说得过多也不是明智之举。说得过多,容易错过别人有用的看法,容易给人不谦虚的感觉,也是不恰当的职场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口才很好,他们仿佛不知疲倦,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的人固然有其好交往、易沟通的优点,可是在交往中抢尽风头,总是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像是在唱独角戏,不仅很失礼,也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

有些人,当别人说的话自己不同意时,往往不待别人说完,就想插嘴。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不但不能使别人放弃自己的主张来迁就你的意见,而且还让别人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你想,别人正有一大堆的话急于说出来,你却不断地插嘴,这时他根本就不会注意你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倾听,并且鼓励他把意见完全说出来。

有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明白,应用这一方法究竟合算不合算。

美国某汽车公司需要采购车座上的绒垫,当时有三家商店分别派职员前去推销。其中两家商店所派的职员都能言善辩,只有另外一家商店的职员,因为患病,讲不出话来。

他到了汽车公司,沙哑着喉咙,很勉强地说:“我实在发不出声来,我们店中的商品,我只能写给你们看。”那家汽车公司的主任,一见他这种情形,便对他说:“你不必讲话了,你把商品拿出来,我们可以作出比较的。”于是他站在旁边默不作声。

结果,其他两家商店所派的善于辞令的职员,都空着手回去了,他却做成了这笔买卖,全部订货的总价格竟高达160万美元之多。这笔庞大的生意,简直是他没有想到的。

这是个特殊的例子,固然不能与一般的事例相提并论,但是这个事例却形象地说明:不开口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会胜过多说话。

法国大哲学家洛士佛科说:“与人谈话,如果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如果让对方说得比自己好,那就可以化敌为友了。”这句话真是说得一针见血。

另外,如果你对谈话的背景、内容不十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意少说多听了。千万不要急于表达,给自己带来尴尬。

二十几岁的你,想要学习说话的艺术,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你唯一不能忽视的,就是自己的不断成长。人生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是发展的、变化的,它从来不会等待你的成长。如果你止步不前,那么最后只会发现自己被历史的车轮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犯错,但一定要及时改正,而不要指望别人会像家人一样原谅你;年轻的时候,你会遇到很多比你经验更丰富、阅历更多的人,你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收获更多;年轻的时候,要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要不断地学习,要学会感恩,这些都会帮助你不断成长,成为社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