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81

第81章 话不要说得太满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可能明白说话是自己的一种资本,但是也要明白,有时候话不能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然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那些把话说得很满的人,总觉得自己的见解没有错,根本不容分辩,于是说话从不留余地。可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让自己下不了台。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于亮,问他:“有没有问题?”

于亮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把话说得太满、太大,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倒就溢出来了。不如留有一点余地,让自己无论何时都能从容转身。一味拍胸脯,只会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甚至心生反感,故意刁难你。不信?那我们就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列车上有两位推销员对同一商品进行推销。他们推销的是一种新产品——螺旋状的袜子。

为了表明这种袜子的透气性,第一位推销员随手拿起一只袜子,说:“来帮帮忙,拿住袜子的一端,使劲儿拉。”说着,他就和一位顾客对拉起袜子来,结果证明袜子的韧性的确很好。然后他又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针,在拉得绷直的袜子上来回划动,袜子也没有损伤。他说:“看,这种袜子不易抽丝。”接着,他又拿起打火机,在袜子下面晃动。火苗穿过袜子,而袜子也未受到损伤。

一番介绍之后,袜子在顾客手中传看。一位顾客有意地拿起针,只是一划,就在袜子上划了一个洞。原来,只是顺着纹理划不易划破,并不是划不破。另一位顾客要用打火机烧,急得推销员赶忙补充说:“袜子并不是烧不着,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最后,大家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袜子的质量虽说不错,但当时的气氛明显地影响了顾客的消费情绪。

而第二位推销员,也是一边说一边演示。他说:“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学性,袜子怎么会烧不着呢?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它也并不是穿不破,因为就算是钢也会磨损的。”这番介绍没有给天性爱挑剔的顾客留下可乘之机。接下来,他一边给大家传看袜子,一边讲解促销的优惠价格,销售效果明显好于前一位推销员。

两相对比,你应该已经看出差别来了。说话绝对是一门值得你花大气力研究的艺术,给自己留点余地,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说话之道,同时也是做人之道。

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名人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考虑”等等,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求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这样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会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情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在日常交往中,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会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总之,说话要有分寸,不要说得太满,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交往中游刃有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学好这一点吧,将话说得有分寸,人际交往会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