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38

第38章 做人应以诚信为本

讲信用、守信义,决不食言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年轻的你,需要注意的是要谨防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以及那种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这样的承诺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说到做不到的人,让你成为一个食言的人,让你为他人所不齿,而最终失去他人的信任。

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承诺的分量,不要轻易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如果条件不具备,就不要给自己施加无谓的压力;而一旦作出承诺,就应当全力以赴,尽一切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

商鞅正是懂得说到做到,而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最终才能成功变法。做人也是一样,我们应该说到做到,决不食言,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才可以为我们后面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早年,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有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跑了3个多小时才买到。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了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这个少年正是由于懂得信守承诺的重要性,才得到了他人的信任。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诚实守信,兑现自我的承诺才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才是你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为所谓的面子问题或是攀比心理,总是轻易许诺,却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这样久而久之,只会让别人不再相信你。当你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心理。“空头支票”会给他人增添无谓的麻烦,也会使自己的名誉受损。所以,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但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二十多岁的你,或许正处在一个叛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期待着能受到他人的瞩目,期待着成为他人心中的英雄,因而会在自觉不自觉中轻易地许下承诺,有时甚至到了口出狂言的地步。或许你可以因此而得到一时的快感,但之后呢?当你作出这样的承诺,却又没办法实现的时候,可曾想过这样的不守承诺会为你以后的成长道路留下怎样不好的影响?

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要是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想搭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再也没人去救,商人被淹死了。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中,正是由于商人没有信守承诺才最终得到那样的下场。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那么,当他处于困境中时,便会因为他之前的不守承诺而没有人愿意出手相救。因此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便只有坐以待毙了。

对你而言,或许不守承诺并不会得到像这个商人一样的下场,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你的不守承诺,必然会给你带来一些损失,如他人的信任、自己的朋友、他人的帮助等等,而这些将会是你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