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23

第23章 学会选择,因小失大不值得

有人说,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棋时有弃车保帅之说,如果只因为心疼车的勇猛,不忍舍弃,那么一定有杀身之祸。虽丢弃了一个车,但保证了不失败,再发强攻,就仍有取胜的机会。人生也应该这样,要懂得以小的代价换来大的成功。

一天早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个4岁的孩子,正在沙发上独自玩耍。突然,妈妈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于是,赶紧冲到客厅看孩子。

原来,孩子的手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里。花樽是上窄下阔的款式,所以,他的手伸了进去,却抽不出来。妈妈用了不同的办法,想把孩子被卡着的手拔出来,但都没有成功。

妈妈开始焦急,她稍微用力一点,小孩子就痛得叫苦连天。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只好决定用下下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有些犹豫,因为这个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不过,要想儿子的手能够拔出来,这是唯一的办法。结果,她忍痛将花樽打破了。

虽然损失很大,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太计较了。她叫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损伤。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皮外伤,但他的拳头仍是紧握住似的无法张开。是不是抽筋呢?妈妈再次惊慌失措。

原来,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握着一枚硬币。他是为了捡这一枚硬币才让手卡在花樽的口内。小孩子的手抽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妈妈当时就面临着选择,为了儿子的手,可以打破古董花樽,因为儿子更重要。但孩子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会做出那样因小失大的事情。当时他不会了解,为了自己一心想要的那个小硬币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大。只有等他长大了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当初的愚笨。那么你呢,二十多岁的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懂得选择与放弃的智慧吗?

1965年,一个19岁的美籍犹太人考入了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攻读电影及电子艺术专业。大三时,这个狂热地做着导演梦的小伙子拍了一部24分钟的短片,讲的是一对在沙漠相遇的年轻恋人的故事。

那时,环球公司是每一个想进入好莱坞的电影人梦中的圣地。1969年,该公司的行政长官西德尼·乔·辛伯格偶然看到了这个年轻人拍的爱情短片。影片刚一放完,辛伯格便激动地对助手说:“我认为它棒极了!请尽快安排这个导演来见我。”

第二天,助手向他报告,这个年轻人并不是导演,只是个大三的学生。辛伯格回答,我不管他是谁,我要见他!

一个星期后,辛伯格见到了这个年轻人。

“我喜欢你的电影。我们签个合同吧。”辛伯格开门见山地发出邀请。

年轻人犹豫地说:“可我是犹太人,我才读大三,还有一年才毕业呢。”

“你是想上大学还是想当导演?”辛伯格问。

当天下午,年轻人与辛伯格所在的环球公司签了一份标准的“自愿服务”7年合同。在合同的限制下,年轻人等于是把自己的每一分钟都卖给了环球公司。有人戏言,只有神经不正常的人或者有着疯狂野心的人才会签这种合同。这份合同对辛伯格来说是一场豪赌: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大学尚未毕业的人做导演,这可是环球公司从未有过的事。

事实上,不论是这个年轻人还是辛伯格,都是“神经不正常的人”或“有着疯狂野心的人”,然而,正是这个年轻人,陆续拍出了《大白鲨》、《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等传世杰作。

年轻人名叫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一个电影史因之而更加辉煌的名字。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的选择,斯皮尔伯格选择当导演,他付出了辍学、来自父亲的怨恨以及长达7年的自由身的代价。然而,没有这些代价,没有疯狂追逐梦想的勇气,他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切莫因小失大,要抓住人生的关键点。当名利成为你人生唯一的重点,你的生命就已经失去了重心。二十几岁的你要注意,眼前的失去并不一定是真的吃亏,同样,眼前的利益也不一定是最大的利益。只有学会有舍有得,才能避免因小失大,目光短浅。这才是成大事者应有的心态。

二十几岁的你,面前有很多路可以选择,因此你更要懂得选择与放弃的智慧。在以后的人生中,拥有豁达的心胸,不计小失,这样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