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30890600000001

第1章 人生是你自己的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不是“追求本我”,而是“做公认的第一”。我们不是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走自己的人生路,而是在家长、老师、社会潮流的驱动下被动地接受已定格的轨迹。我们走的是别人的路,实现的是别人的梦想,然后,我们又自然地把自己的理想寄托给下一代。于是,循环开始。我们似乎只能永远在原地画圈,也许这个圈在不断地扩展其广度,但绝不会扩展到空间,永远只是一个平面,我们似乎永远无法突破这个已定的界限。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孩。然而不久,女孩染上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对女孩说,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女孩被船长太太对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很想亲眼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女孩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

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只顾拉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女孩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女孩的病便痊愈了。女孩长大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勒芙。

命运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的个人条件比别人差,而是因为他们既没有想到要走出阴影,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天地。二十几岁的你,请记住,你的人生不应该有任何束缚和限制,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生活的强者。

一个学生去拜见一位事业有成的老者,在闲聊中谈起了命运。学生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

“当然有啊。”

“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老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笑着抓起他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你的手相,给你算算命。”老者给学生讲了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方面的话之后,突然对学生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

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学生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老者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学生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老者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学生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老者很平静地说:“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在别人的嘴里。”

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人生是自己的,别人不能帮他去规划,不能帮他走过去。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的人生可以活得有张力、有质感、精彩、美丽,也可以活得乏味、平淡。到底要拥有何种人生,由你自己来选择。

著名作家萧乾自幼没有父亲,生活艰辛,从小就开始为自己的事情作决定。他十几岁的时候,做家长的三堂兄要他辍学去当邮递员,他坚决不从,最后不惜与家庭决裂,仍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后来感慨地说,他的一生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如果自己的什么事都由家里决定,他很可能只是一个邮递员。

无独有偶,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在一次电视访问中也同样流露出自己做主的重要性。当记者问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时,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歇根大学。他们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是蒙台梭利小学。

他们说,在蒙台梭利小学的教育环境下,他们不断被告诫要“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这样的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鼓励尝试、积极主动、自我做主的习惯,为将来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开复在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曾经这么说过:“很多学生在‘开复学生网’上问我:‘我该怎么走,我的未来该怎么办?只有您能帮助我并告诉我该怎么选择。’这种思想是很消极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决定你的人生。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学会自己作决定。”

二十多岁的你要明白,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取得了成功,他们都是经历了各种磨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有一天,你的父母会老去,你不可能总在父母的羽翼保护下生存,你必须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人生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

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前途都是光明的,辉煌的未来等着你去创造。拥有自己的理想,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希望,二十几岁的你,真的有资本去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