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漫游时,杜甫开始真正沉迷于诗歌创作。这时,他们常登高台,高歌怀古,纵酒吟诗,诗歌的琼浆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心灵里酿制而成。
一天,杜甫与高适、苏源明、张玠等人结伴登上了兖州城楼。杜甫的父亲在兖州做司马,所以这一次杜甫做东,在城楼上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朋友,四人边饮美酒,边欣赏着城外苍茫的美景。
秋天傍晚的兖州城外,视野非常开阔,夕阳照着城外苍茫的平野,东入青州,南入徐州之境,一片苍茫。平野上空只见浮云悠悠,一直连向远方,与渤海、泰山相连。这片平原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秦始皇的颂德刻石和鲁恭王的灵光殿等古迹。四人登高怀古,想到前程渺茫,不免惆怅万分。
酒饭毕,撤了酒桌,四人倚栏而立,由于酒的激发,四人不觉都作慷慨悲歌状。这时高适提议说:“如此胜景良辰,岂可无诗。大家就这兖州城外的秋色,各作一诗如何,看谁今日夺魁。”
于是大家欣赏着美景,饮酒赋诗,不大一会儿心中就都有了一首诗。
苏源明说:“今日杜甫做东,又是在他父亲的管辖之地。这头一个吟的,就该是杜甫了。”
杜甫说:“好吧,大家不要见笑才是。”说完就口吟一诗,《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三人听了杜甫的诗歌,都不觉兴奋地喊:“杜子美这首诗了不起啊!有乃祖之诗风,将来你一定有你祖父的名声。”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咸亨进士,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的作品俱在,以五律著称,格律严谨,技巧纯熟,对律诗的成熟有很大的贡献。杜甫一直深为有这样著名的诗人祖父而感到自豪,他在步入社会初作诗时,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祖父,继承祖父的诗歌创作传统。
例如杜甫的《登兖州城楼》就与其祖父杜审言的《登襄阳城》很相似。《登襄阳城》一诗云: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是杜审言流放峰州途径襄阳时写的。这首诗虽作于逆境之中,但毫无凄楚悲怆之情。诗人笔下,襄阳山水雄浑壮丽,气势磅礴,令人神往。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接天,虽然看不见章华台和冠盖里,但诗人却能想象得出。最后感叹时光易逝,富贵荣华岂能长久。
拿杜氏祖孙两首诗相比较不难看出,杜甫的五言律诗深受其祖父的影响。五律的一般写法是前起后结,中四句二写景二言情。但杜甫较之传统写法有所创新,和其祖父杜审言一样,他在中间四句皆写景。只不过前景寓目,后景感怀。比传统有所突破。但与其祖父的写法相比,则继承了其祖父“闲逸雄浑”的诗风。杜审言有:“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杜甫有:“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在雄浑开阔的磅礴气势上不相上下。
杜甫在做诗上与其祖父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湿”,“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等语,与杜审言的“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之句,在语句体格脉络上,都十分相似。这些都很清楚地表明了杜甫的诗歌创作师承其祖父。
杜审言诗歌创作的特点之一是善于把握变幻莫测的风物和微妙的情绪,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红”,“春情著杏花”等,这种艺术感受和表现能力对杜甫是很有影响的。杜甫的“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等句,既是描写风物,也是表现情绪,与其祖父是一脉相传的。但写景的精微,表现力的强烈,艺术效果的鲜明,造诣的高超,都远远超过其祖父杜审言,在语境的纤细、气势的恢弘上,比其祖父走得更远。
在游历了兖州城楼之后,他们一行人又登上了泰山。泰山在山东省中部,绵延于济南、长清、历城、泰安之间。主峰海拔1500余米,周围160余里。古代有作为的帝王均到泰山上封禅,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都曾经封禅泰山,杜甫也亲眼看见唐玄宗率领浩荡的车队从洛阳城出发向泰山而去的场景。因此,泰山在杜甫的心里就有了极其崇高、伟大的地位。这次亲自登上泰山,对泰山的神奇更是充满了礼赞。在泰山顶上,杜甫面对着日出时的壮丽景色,诗兴大发,豪迈顿生胸中。这时,杜甫禁不住脱口而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就是杜甫的第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望岳》。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时期的不朽之作,其语言的精炼及概括力,描写景物的大气磅礴,气势恢弘,对心理感受描摹的真实又精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宏伟志向,在古今所有咏泰山的诗作中,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杜甫在登上泰山写下这首不朽名作以后,的确整个天下都囊括在他的胸怀中了。
当下众人都拍手叫了起来,高适说:“在兖州时,你的诗歌还只能算是和你祖父平起平坐。现在你这首诗,就远远盖过你祖父啦!真是浩荡云霄的作品。”
杜甫这次胸中好像吐了口闷气出来似的,也不谦让,自命不凡地说:“登上这泰山,真的感觉到自己好像是天下第一的人物啦。”
高适说:“弟此话虽然有点狂傲,若是别人说出此等狂傲之言,老夫自然不服。但杜子美今日吟出如此豪气冲天之作,我是心服口服!”
《望岳》一诗,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远不是其祖父杜审言能相比的了。杜审言还只是某一个时段的名诗人,但杜甫已经超越了时代,走进了历史的视野。
这一年,杜甫二十五岁。以这首《望岳》为起点,标志着杜甫正式走进了中国文学史。《望岳》一诗,是杜甫人生的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预示着将来的伟大发展也是其继承祖父文学成果之后的伟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