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部心情
30883200000069

第69章 西安:中国文明的锤炼之地

center——2005年10月21日在第十五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识西安情况介绍会上的发言

中国文明显然是人类最悠久和最重要的文明之一,曾经给世界以强劲的影响。式微二百年之后,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明将再一次为世界所关注,它也有可能再一次作用于世界。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建立便是一种风向。

论中国文明,凡学者无不认同它包含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而这三种思想的确立和传播,精深和光大,则是在西安完成的。我以为西安是中国文明的锤炼之地。

关于儒家思想,其原创者和大成者当然是孔子。不过孔子敬拜的人,是在西安一带建功立业的,其为周公。孔子有一度很悲哀,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足见景仰之情。周公制礼作乐,以仁治国,为孔子所十分推崇,而他终生奔波,遍地游说,则是希望恢复周公之礼,天下归仁。问题是,周公的种种文明之举,皆是在西安一带发生和推行的。当然从孔子之述到儒学之立,经过了几百年,而且先有其枯,后有其荣。把孔子的主张整合为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正宗,把孔子提升为至圣先师的,是董仲舒。是他向汉武帝进言:“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接受了董氏所议,遂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中国悠久的传统。凡中国人,无不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问题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这一关键环节,也是在西安发生的,并由西安普及天下。

关于道家思想,其祖李耳是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他见够了兴衰,想透了荣辱,遂主张绝圣弃智,小国寡民,避世无为,贵柔守雌。这些见解,都是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成为中国人在社会重压之下得以生存的方法。老子的方法仿佛是在庭院另开后门,前门不好走,前门堵死了,还有后门可以通行。苦难的中国人,往往是靠道家思想生存的。西安附近有楼观台,周朝大夫尹喜曾经在斯地仰观天象,发现紫气东来,结果竟是李耳西行,他打算隐居而去。应尹喜请求,老子留言五千,表达了他的主张,遂为道家之源。

关于佛教思想,其从白马负经到雁塔藏经,凡六百年之间,派别繁多,流布复杂,有泉涌漫漶之感。它本是印度人的创造,中国人对其发生兴趣,是因为长期战乱,儒的天命和道的长生遭到怀疑。佛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之说,不仅仅给痛苦的灵魂以安慰,而且也像给沉闷的铁屋装了一扇天窗,可以透光并透气,甚至是多了一条活路。佛教为中国人所接受,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法门寺舍利之迎送,在唐朝共有七次,它像开展群众运动一样,为佛教造了声势。玄奘取经而归,受唐太宗欢迎,并请其住慈恩寺,由斯立法相宗。武则天争权和执政,以佛教为自己包装,从而支持了华严宗。善导创净土宗,在关中修行几十年,葬神禾原,并由僧徒造香积寺。官方对佛教的高度尊奉,尤其是三大派别在西安的光大,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实现。

在西安还有一些伟大的事件,其发生及效应,建构了中国文明,并成为中国文明的素质。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开辟了一条具有样板作用的统治之路,对文字的统一,显然也有助于其统治,而且有利于社会团结。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人懂得了外交,而唐朝对万国使者的接待,则是自信并成熟的民族交际了。也许自那时候始,中国文明之中便已经有了国际意识和国际准则,所谓礼仪之邦,闻名遐迩。

西安,过去伟大,现在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