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30875600000014

第14章 如何好上加好

家庭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孩子从这里走向生活。--马卡连柯

爱丽斯夫人建议让10岁的儿子每天早晨起床后晨读10分钟,可是这个计划在刚开始的两个星期里实施得还很不错,渐渐的就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形。爱丽斯说:"我知道我应该坚持下去,可现在我有点累了,我需要在坚持中给自己放一段假,过后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做父母的不能这样所谓的时断时续的坚持,你必须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孩子的表现达到了我们最初设立的目标,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行。做到这一切的确不易,它既耗神,又费力,还易造成神经衰弱。下面是七种让你能较轻松地坚持下去的策略。

注重最初的锻炼行为

第一种能让你坚持不懈的动力来源于优先培养的行为。所谓优先培养的行为就是你付以特别的辛苦与重视去锻炼的行为。一种优先被培养的行为,如果你想让孩子与周围的人合作,那么合作就是优先行为;因此你重点要将精力放在合作上,时刻找一些机会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合作,这会教你的孩子逐步学会珍惜合作。

一种优先的行为也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是一些孩子长期养成的一种错误的行为方式。他们长期地重复犯同一种错误,比如吵架,耍赖,不听话;孩子也可能同时犯几种错,形成几种犯错的方式。做父母的如果一次性针对全部的错误行为方式去教育孩子,一方面对父母来说是耗神费力的事,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你可以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总体上做到心中有数,但不要放弃,不要让孩子觉出你有"姑息迁就"的想法,在你最想放弃,身心疲倦的时候坚持下去,你就渡过了教育的"瓶颈"时期。否则,你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付出相当的代价。

优先被培养的行为可以让你集中精力。一次对每一种错误行为都能坚持不懈地实施教育相当困难,先确定一两个优先行为,再集中精力去教育孩子,渐渐地就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记住要采用积极的方式,每一种错误的行为背后都有相反和积极的一面。在你对优先行为培养的时候,尽量先找到其积极的一面。假设你选定孩子的那种优先行为是孩子爱耍小脾气的毛病,就必须坚持下去,不能稍有进展就给予表扬;面当孩子确实在脾气方面大有长进时,你要适当地给予鼓励,"我很高兴看到在妈妈告诉你不能给你买棒棒糖时,你没有哭,我很欣赏你的表现,谢谢你,我的孩子!"

当你对优先培养的行为坚持不懈时,它会对孩子的其它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你的孩子会从一种行为推广到另一种行为。从培养优先行为开始,又可在其它行为上取得一定进步,你怎么愿意拒绝这么好的一桩"生意"呢?这可是一箭双雕啊!

给自己一种有形的提醒

采用有形的揭示方式是帮助你坚持不懈的第二种方法。在桌子上的台历写着"别对孩子发脾气让步","让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大吵大闹";在浴室的镜子上贴着"寻求合作";在冰箱上贴着"请安静,别大吵大闹"。这些标签会帮你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不懈,同时告诉你将重煮放在何处。

肯尼与爱伦是同一个班的两位好学生,他们13岁,长得很帅,做事又都有创意且富于领导性,他们的风格很象,而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他们彼此互相憎恨,互相干涉对方的工作,尽管老师积极地从中调解,也丝毫没有太大的作用。到后来,老师几乎坚持不下去让两个孩子从对抗之中解脱出来,这太难了。

老师看到的就是两个人不断的争执和较量,老师想自己必须得采取些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状况,想来想去老师决定在教室后面贴上一个标签,上面写着:"盯住肯尼与爱伦"。

"要让他们从现在起彼此友好相处!"

简直像变魔术一样,这个标志不仅提醒了肯尼和爱伦彼此友好相处,也帮助了老师积极地坚持下去。它让这位老师将目光重点放在了两个孩子行为中的积极面上。

全班同学最初还认为这是个愚蠢的想法,到了一周下来,他们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想在墙上为自己贴上几句提示性的标语。他们喜欢让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些标语上,而老师则更高兴地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协作和良好的表现。

耐心实践

第三条你需要掌握的策略是你需要耐心,父母们急于求成--而孩子却不能随着你个人的意志迅速地转变,我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孩子长时间以来形成的那些行事方式。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孩子成才,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因此你必须有耐心。

让你保持长期的耐心确实不易,因为你希望你的付出会即刻有回报。我们的建议是你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想,在这之前你也许一直在采用吓唬或警告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已经了解了你的处事方式,现在可好,你一下又转变了过来。你毅力十足,坚持不懈,而你的孩子对这种做法会困惑不已--"爸爸,我不明白以前你在真正转达意思之前总要喊上三、四次",改变孩子的行为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记住,孩子与我们是不同的,你必须要有相当的耐心。

选择个好时机

如果你决定就孩子的某种行为实施一项计划或开始一种新的管教措施,你要选择个好时机。这是位颇有经验的母亲告诉我的。她是一位税务会计师。她说在实际中她渐渐了解到不要在自己工作繁忙的时候实施新的方案,那个时期,她每星期要工作60多个小时,一回到家也无法进入个人的最佳状态。她认识到这个时期不能节食,不能更改她的坏习惯,或是改正孩子某种错误行为,这一点是非常聪明的。

此外在假日去爷爷奶奶家串门等一些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重要且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之前尽量不要实施教育计划,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比较稳定和可以预测的时期,这种时期有助于你将计划实施到底。

注意每天中的"黄金"时段

一天中孩子有三个时段易犯错。每天早晨惯常的那些活动就让人比较头痛,因为大家都要面对出门去上班、上学的压力,这种额外的压力让父母和孩子既感到紧张又紧迫,是让大家容易发脾气和不理智的时候。为了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做父母的最好能提前20分钟叫醒孩子,分10分钟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吃早饭,然后逗逗乐,开心五分钟,尽量让孩子放松一下,这会无形中教会孩子该怎样为自己在新的一天为身体上、情绪上都做好准备。

研究表明,一天之中对父母与孩子来说最易发生冲突的时间是在每天的晚饭前,父母忙碌了一整天,身心疲倦,而孩子呢,恰好又是需要释放一整天在学校积累的全部能量的时候。研究表明这个时期每个人的血糖浓度较低,这种状况使大家都觉得有些烦躁、心慌,所以回到家后,先吃些快餐或点心会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帮助。为孩子制定一份计划,让他始终都有事做,也非常有好处,他会自己既玩得有趣,学得认真,又不扰乱里里外外的忙碌着的家长。

对一些孩子来讲,上床睡觉还是个问题。不要教孩子每天早早上床睡觉是对他表现的一种惩罚,而要让孩子渐渐意识到上床睡觉是去放松,是一种享受;同时养成一种睡前的好习惯:洗澡、讲故事、拥抱与亲吻,并画张图表或列个项目单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

对上述这几段比较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做父母的如果好好掌握将有助于帮你集中精力,并持之以恒地实施你的教育计划。

面对孩子的挑战

孩子会试探你,不论你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怎样谨慎而有力度,孩子会以各种方式抵抗这种改变。最初,他会对一种新的纪律方式表现良好,过一段时间,他又会退回到原先的做事方式上奋勇当先,错误反而有增无减;出现这种状况时,别失望,这一切都很正常;一旦你意识到孩子偶尔的会试探你,你就会减少挫折感和失落感,在这个阶段正确地面对孩子的这种反应也有助于帮助你坚持到底。

对孩子说"NO"的技巧。

理查进幼儿园不久,很快就学会了一样"崭新"的说话方式。他妈妈喜忧参半地对人说:"无论什么事,他都说'NO',有时真拿他没办法。。。。。。"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听到孩子的第一声"NO"时,一定觉得很逗,开心极了,因为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一个简短的"NO"字,是小人仔开始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觉醒--那率直的"NO",是他诉求"自治"的呐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过,理查的母亲不久便被孩子那声声的"NO"弄烦了!因为孩子对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说"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来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灵的孩童在考验着大人的权威,向他们挑战。不过,幼儿专家认为,幼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是孩子成长中自然和健康发展的表现。关键在于,大人如何改变和防治孩童这种说"NO"的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爱说"NO",正是从大人那学来的。大人常脱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让孩子听惯了--天性爱模仿的孩子能不跟着学吗?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说"NO",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平时说话,对孩子,尽量减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会跟着少重复它们,那么我们也少听到这句"NO"的反叛性词语了。

但这不等于说,孩子总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来对孩子直说,除避免直接冲突外,更可减少他们模仿的机会。那么,如何运用"肯定语"来表达否定意?以下,是避免用"NO"的几点技巧:

技巧1、直接说出理由:一个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运动场玩乐。他指着外面说:"我想玩。"妈妈如果说:"不可以!现在你要去睡觉,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妈妈不同意外,也学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应是:"吃完饭后,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没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现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达:午饭时间到了,吉吉正玩在兴头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钟。。。。。。妈妈如果说:"不,现在就去!"这不仅让孩子失望,更让她感到否定词的"力量",说不定回家后,很快会用这个"不"来对付父母。所以妈妈顺着她的感觉说:"我也不想打断你,因为你玩得正高兴呢。但我们的午饭时间到了。"妈妈牵起吉吉的手,把她带离现场。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时,抵抗情绪会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陈述问题:布朗喜欢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当时,乌云密布,看样子快要下雨了。爸爸如果说:"不能出去!待在家里玩吧。"孩子听到的首先是"NO",他以后自然会模仿的。所以爸爸只会说:"我也想带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气好了再出去玩好了。"爸爸摆出困难所在,让孩子意识到这时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实行:莎拉个性好动,也特别喜欢吃甜食,两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妈妈知道,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妈妈说:"不,你喝太多了!"妈妈的话,让孩子经历一次直接被拒绝的体验。这时,妈妈应摇摇头,告诉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点心时再喝吧。"孩子听到的是同意式的回应,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点心时间。

技巧5、给自己时间考虑:小志在捏泥土一组玩,但他很快不喜欢这活动了,向爸爸请求道:"我要玩水球。"爸爸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婉转地对孩子说:"你给我时间想想好吗?"这样既可避免直接冲突,又让孩子知道,爸爸正严肃地考虑他提出的问题呢。

当孩子对你提出要求时,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决定,就清楚地说出你的决定,不要再改变主意。如果孩子还是缠着你,你采用"疏忽"态度,以沉默作答,让他知道你说过的话是不能再改变的。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见难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应该如何稳固其合作表现?

首先,马上称赞他的良好表现。列一个表,记录下来,一天下来,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天"可观"的成绩。然后,贴上"红星"贴纸,孩子看了会很高兴的,有时他表现得更好更顺从的话,给他一个惊喜,贴上两颗红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记录,家长可以奖给他一个小礼品。

别忘了,这是避免直说"NO",但同样达到"不"的效果--一个短短的"NO"字,与以上提的几种避免办法相比较,是显得简单得多了,家长都爱脱口而出,他们习惯这样做了。但是,那随之带来的负面效果,却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与体力啊。想想看,用哪一个办法,更划算呢?

为孩子作出恰当的评价

帮助你能持之以恒的第七种策略也是做为成功父母所应具备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对持之以恒的认识。持之以恒可以教会你的孩子去期望、去预测他行为举止的结果。一旦孩子能够预测出他行为举止的结果,他自己就能做出较好的选择,而较好的选择又恰恰是培养责任心重要的一环。

对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的理解会使你更有意识地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对你教会孩子积极的表现非常重要。你越是持之以恒采用积极的反馈方式,你的孩子就会越快地学会正确的行为举止,这一点当你在培养孩子优先行为时效果特别好。每次在你觉得孩子表现良好时,就要感谢他的积极配合。当你看见儿子在打扫房间时特别卖力时,就告诉孩子你是多么为他感到骄傲,告诉他已经长大了,而且越来越有责任心了,知道帮助一家人了。

持之以恒对你采用惩罚方式教育孩子时更为重要。一旦你告诉孩子因为他的某种不良表现,将要受到惩罚时,你就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如果你任其发展或只是随自己的心愿行事,你会使问题错上加错,你只能让孩子知道你说话根本就不算数,而且你还会让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迟早迟晚孩子都会为这种错误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持之以恒还是做父母的对孩子爱与关怀的一种表现。在你持之以恒之时,你的孩子会更好地自律。他会明白他对你来说是多么重要"我知道爸妈是怎样地关怀我,又是怎样地在关注着我,他们倾注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期待着我的进步。"当你坚持不懈时,你也正在告诉你的孩子,你在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那是你应尽的职责,孩子很少在口头上愿意让父母持之以恒地去执行一份培养、教育计划,但事实上在他的心里,他们却希望父母们能坚持到底,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更明显些。

半途而废会让孩子对自己没有把握。它会让孩子感觉被,忽视、不安全及困惑,这种困惑会迫使孩子钻父母的空子,或利用一些模糊的条件。一旦孩子意识到你说到做到并且能持之以恒,他将认真地对待你,他会仔细地想想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想想父母的期望。

如果下次你在实施一个培养计划时想中途"休息一下",那就想想爱丽斯太太,想想你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错误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半途而废告诉了孩子你说话并不算数,而且孩子认识到这一点,他会接着再去犯新的错误"我倒要看看晚回家了,爸,妈能把我怎样!"这样会逐渐让孩子在犯错的路上形成一种负向循环,而唯有父母的持之以恒才能将这种循环打破。

对所有的孩子来说,犯些错是正常的,当你持之以垣地对孩子错误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和采取措施时,孩子的错误就会减少;而当你时断时续地实施你的措施时,孩子的错误行为反而会有增无减。

小结

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方法,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家庭教育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有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马克思。

?持之以恒最为重要,也是最难估计的一点。

?在你教育艰难期时,要鼓励自己。

?聪明地利用你的能量,将其集中在培养孩子的优先行为上。

?使用标志提醒自己。

?注意一天中易犯错的时段。

?面对挑战。

?记住持之以恒是爱与关怀孩子的一种表现,它会告知你的孩子他有多重要。

?耐心些,改变孩子需要时间。

§§第二部分 有效的惩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