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
30873500000027

第27章 主题设计与组织(十):培养兴趣(2)

家长可以说是自己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家长们并未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逐渐形成两种现象,一是从来不过问;二是要求非常严厉。如此一来,学生的压力也在无形中走向两种极端,太过放松与异常紧张。部分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群体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如家长在背负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压力的同时忽视了对孩子学习的重视,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乃至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孩子误入歧途,还有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更有甚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下降就只知道打骂孩子,家长并不知道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只是个负担。

学生自身素质的因素

从小学延续而来的坏习惯可直接影响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一方面,在小学时并没能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就更无从下手了。同时,他们对老师的上课内容往往不能完全掌握,对他们来说云里雾里的知识更是将自己的学习激情打到了谷底。小学时有些学生并不重视学习音标,导致现阶段自己不能单独认读,学单词特费劲,渐渐地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变大,最后难以追上。另一方面,评分标准也是初中学科与小学的差异所在,成绩落差有个过程需要过渡。这个时候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只是一味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心理和失败定论一旦形成,结果就是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一蹶不振。

教师的因素

初一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学习劲头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喜好。一些学科老师的教法如果不能与学生年龄特性相符合,而仍采取旧式教法,又与学生缺少交流,上课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比如声音小,发音不清楚,讲课条理性差,课堂气氛不活跃,那么学生必然会对该学科形成厌恶之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家长在孩子入小学前会先教孩子识字,做算术,认为给孩子灌输的知识越多越好。这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入学后跟不上教学进度,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不顾孩子感兴趣与否,或者孩子能否接受的情况下,收益自然是达不到预期所想,甚至会有反效果,最后结果是孩子完全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学习中宣告失败。

其实在入学前,孩子认字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适当地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对文字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想认、想写和想读的强烈愿望。很多小学教师都深刻体会到,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动脑筋和没有解题愿望的学生才是最让他们头疼和束手无策的,而并不是那些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兴趣是人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切入点,只有当人们对某个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有观察、研究的意识倾向。成功人士都是因为执着于他们的兴趣才会取得成功的。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说过:“假如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从一开始就得到良好发展的话,大部分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激发他的求知欲,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非表示孩子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就协助他做什么,而是要将孩子的兴趣正确引导到学习中来。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并提出问题时,就表示他对它感到好奇,你应该认真对待他的问题,尊重孩子的问题,解答的同时还要循循善诱,培养孩子去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的兴趣,有了求知欲就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你说的问题幼稚且孩子不愿理会的话,那他的求知欲也会随着时间消失殆尽。

要想孩子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就一定要不断地加以鼓励,让他学会从小事做起,只要能成功就好,还要他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用拳头和责骂,这样在伤了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会让孩子变得厌恶学习。

4.老师发言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很简单,教师有技巧地维持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保持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学生的情绪波动都比较大,教师生动形象的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墨守成规的教师,他的授课效率一定非常低。

有人为师生关系作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一样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经过一定的师生关系互相配置,也许能爆发出剧烈的教育能量,形成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反之发生短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在电和此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于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何种的师生关系,主动权握在老师手中。在过去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说教者,学生面前,他们代表着知识的权威。可是今天,学生大大拓宽了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学生增强了独立性和扩展了信息来源,使他们才思敏捷、充满活力,某些教师在操作电脑、阅读畅销书等方面常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勤于向学生学习,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有时师生之间是以“能”会友的关系。如今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大大超过了教师,那么老师就应虚心地向学生请教。这没什么难为情的。反之,假如教师放不下架子,不努力学习,不自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交心,甚至还将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看成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会受到学生的厌恶,彻底破坏了师生关系。

被学生喜欢的教师都有同样的优点,这可以充分说明,任何年龄层的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话,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身份放低,以一个好朋友的姿态来传道授业,这样较易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而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学生更高一筹。

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因为他有不足之处需要学习,教师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就更加应该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举止行为的重要性。

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桃李满天下的同时还一直被他的学生爱戴着,那他的授业过程也一定非常美好。

孔子曰:有教无类。各位老师如果都能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你们一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永远敬爱的老师。

5.名人名句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

——爱因斯坦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贝费里奇

★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洛克

6.怎样提高兴趣

当学生处于需要学习与被培养阶段时,就像盛开的花儿渴望阳光和雨露一样,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爱,希望自己的小聪明,小进步被老师称赞。如果教师能善用自己的些微动作,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让学兴兴奋不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喜欢你之后,他们会“爱乌及屋”地喜欢你所教的一切科学知识,仅仅是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还可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

心理学家对我们说: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意识,只有当学生的主观意识中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了,这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催促他在学习中探索并渴望成功。

在培养“四有”新人时,不能盲目地追求结果而抛弃教育的过程。古人说的:“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教学时已经推崇先培养兴趣再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没有人愿意去学了无生趣的东西,寓教于乐是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同时更注重帮助差生,从心理上安抚他们。把学生平时表现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兹鼓励,帮助他找回自己的信心。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的名言是“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首当其冲最重要的非“兴趣”莫属。《教育心理学原理》表明“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毫不费力还津津有味,不感兴趣的则最好敬而远之。

成功的人在于他们非常执著,而他们执著的动力则是兴趣。没有人会为不感兴趣的工作而投入毕生的经历。可以说兴趣是智力开发的“触发器”,人类智慧的无限潜能都是被兴趣激发的。

兴趣目标是工作上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在选择工作前应先了解自己的兴趣,不然就会碌碌无为过一生了。正所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所以不同的人兴趣自然不同。人类的智慧无穷无尽,工、商、医、农、艺、科技的进步也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正好应了各人爱好的不同,三百六十行恐怕说的还是少了。不同的职业正好需要不同的兴趣特点。一个热爱技能操作者,凭借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方面发挥得如鱼得水,假如硬要他把兴趣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便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恰恰兴趣上的差异组成了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所以,不管你将要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先看看自己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先导”、“兴趣是学习之母”。它有种神奇力量,能赋予人们巨大的热情。所以说,要想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一定要善于发挥知识的趣味,使学生对其感兴趣。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对兴趣做出的科学论断。所谓成功没有捷径,但它的必经之路却是——“兴趣”

兴趣是人类选择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能影响其判断的有情绪的主观意向。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它让人对某些事物给予特别注意,并带给人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使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地开发与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学生的兴趣的重视。因为兴趣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和他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源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一定要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如果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的话,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提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