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校教师介绍,这些“班级名片”都是各班学生自行设计的。大家集体讨论选出本班“吉祥物”,利用“吉祥物”的形象设计班徽,并根据其象征意义提炼本班班训;老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寄语”,并将这些内容共同浓缩在一张“班级名片”上。“吉祥物”的卡通形象造型可爱,班训寓意深刻,易于被学生接受,对激励他们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将班训、班徽、班级吉祥物、教师寄语等写在一张卡片上,做为一种集体的宣传方法把“班级名片”挂在教室门口,既可提醒本班学生注意,又可广泛对外宣传。这种宣传方式可谓一举数得,益处多多。
班集体形象打造要讲求实效
班集体形象在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指向,是一个目标体系。它既是班集体的追求方向,更是班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发展目标。宣传主要是为了让师生更加了解班级体形象,取得思想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认同,获得目标追求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各种行动,以达成并维持班集体形象。最终将其转化成现实。
班集体形象作为外在的行动准则和内在的精神表征,既有具体的发展要求,也有长期的发展目标。譬如,有个班集体的班训是“一勤二公,适应社会”,班主任将其陈述为:“做人其实很简单,一是勤奋二是为公。勤奋让人自信与充实;为公会使人加倍地尊重你。”这一班训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养成自信的心理品质,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这一班训还兼顾了班集体近期发展目标(一勤二公)和远期发展目标(适应社会)。
班集体形象第一原则讲求实效。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总体发展目标,班集体形象都要高于班集体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形象打造不讲求实效,就会成为一个空壳!要实现班集体形象长远目标,需要合理确立目标阶梯,拾阶而上,逐步达成,不可急于求成。讲求实效还要处理好作为塑造与精神养成之间的关系,不能离开行为塑造而空谈精神养成,而应在行为训练中提高精神境界。例如,“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一个不错的班集体形象设计,在形象打造中,就要引导学生养成正义、勤朴、自强、乐施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引导学生熟悉并学习一些“古今完人”的精神和事迹,并自觉以之为榜样。“习惯成自然”,在不断的行为实践中,学生自然便取得了精神上的提高。如果离开了这些具体的行为训练,“天地正气”便无从养起,“古今完人”也只能是一个虚无漂渺的东西。
班集体形象转型要循序渐近
班集体形象是班集体的精神核心。以往班级形象往往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不对的,班级形象要随着社会变化,教育发展,师生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小学生,其发展变化很快,小学的班级形象不适合高年级,因此,班集形象要适时调整。
班级形象变化是要在温和平稳的过程中过渡,不是急速变化。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弱,班级形象转变要求平和,尽量避免给学生带来伤害。尤其在转形前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让同学参与到新形象的设计中来。让学生尽快接受新形象;在新旧互换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拖拖拉拉。在班集体转型后,立刻建立新形象,让其成为班集体的风向标。
班集体的不同文化
班集体文化远远强于亚文化,因此很容易忽略亚文化。事实上,在看似不居主要地位的班集体亚文化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缘,好的老师往往会发现、了解和引导它,兴利除弊,因势利导,让它对班级起到推动作用。
班集体亚文化的建立需要师生共同进行,但是,师生之间的基础是不同的,无论在文化视野还是在文化阅历上,班主任都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班集体亚文化建立中,老师是主体,承担主要责任。
理性调整
事实证明,在文化的花圃里,百花齐放远胜于一枝独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说明文化在交流和竞争中充满活力。强制执行是能让某种文化占主导地位,但它却缺少向心力,一旦外压的权力消失,它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导致文化散乱和行为失去规范。
集体主义占主导时,我们都认为,即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所有人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和班集体主文化统合起来,甚至改变自我文化认识,尤其是与集体文化不同的部分。而在现在的主体性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已经知道学生虽然是集体中一员,但也是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个体。他们在这种多文化的文化氛围里,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班集体亚文化因此有了它存在的空间。
文化迅速变化的时代,师生之间经常存在分歧。而班集体亚文化又多是典型青少年文化,老师不能接受,因此很多老师就采用强制手段来打压。但是,班文化成立毕竟不是老师的个人行为,它要求老师以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和社会立场寻找到一种平衡。因此,在班级文化中,老师不要感情用事,要多加认识各种文化所处的环境及学生的需要,正确认识辅助文化存在的意义。用正确的态度接受它,让各种文化在班级里竞争存在,而使班级文化充满活力。
全面动态掌握
充分了解,掌握班级的辅助文化的发展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指引。例如一位名叫李爽的班主任在接到家长关于学生沉湎于动画片、漫画书的“投诉”之后,决定“先来观测风向”,于是“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并暗示学生说可以写动画片。结果,“作文本收上来了,果然有许多篇涉及卡通的文章”。接下来的几天,班主任又“格外注意到学生们的文具,上面是各式各样的卡通造型,就连课本上也贴了很多卡通贴画”。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对卡通非常了解,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而在班集体亚文化的探索中,老师要独具慧眼,全面掌握。
一,要充分掌握好的亚文化。亚文化的种类多,潜伏性强,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尽可能地掌握全面而不被忽略。第二,全面掌握亚文化。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单独用好的、坏的来衡量,都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要极端。
班集体亚文化具有流变性的特点,它的变化速度快,种类多,因此要正确全面掌握亚文化。
扬长避短,取精去糟
保持文化多元和宽容,并不是让班主任可以放弃班集体文化建设的责任,让各种班集体文化遵循丛林法则去弱肉强食、自生自灭。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文化个体,有限的文化视野和稚嫩的文化理性决定了他们是“限制自由”的文化主体,需要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班集体文化建设者的引领和帮助。
班集体多元文化是建立在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代表了社会成员的共识和默契,是一个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石。班主任作为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这就要求老师了解学生的文化心理,尊重学生的文化选择,又要“出乎其外”,发扬核心价值理念,引导青少年积极认同社会主体文化。
正确理解文化宽容。辅助文化作为班级里不完善的文化,有好有坏,在班集体中,老师指导孩子,不要被那些不好的辅助文化影响。如宣扬色情、暴力等的垃圾文化,班主任应该坚决杜绝;有好多辅助文化是好坏掺杂在一起的,如追星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等,对于这些,老师帮助学习进行选择,取精华去糟粕。比如,李爽老师对学生中流行的卡通风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没有采取强制性制止的措施”,而是“提议班委会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卡通是否可以看’的辩论会”。辩论之后,学生“最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针对卡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安排、学业为主’”,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积极主动构建
在班级文化形成中,有两方面:文体文化的形成和辅助文化的规范。也就是说主体文化是好的,促其产生;辅助文化是不好的,加强控制。主体文化是否都是好的先不说,片面的否认辅助文化是不公平的。正像上面所说的,辅助文化也有它的价值,在班集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被规范外,也要支持构建。
建立班级文化,一方面是班级文化自身价值决定的,也是班级文化形成的需要。事实表明,主体文化和辅助文化的对立,会引起班内混乱。而重视亚文化并参与主体文化共同被建立发展,会有效地缓和班集体亚文化群体的敌对情绪,为他们主动悦纳班集体主文化打下基础。同时,在班集体辅助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采用一些目标措施,如:有意识地培植一些与班集体主文化性质相近、形式不同的亚文化,形成一个同质文化群落;在班集体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建构桥梁性的亚文化,为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创造条件,等等。这些措施有利于班集体文化建设。李爽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卡通风”的好坏,而且还积极发挥他的教育功能,“爱看卡通的孩子中还有几个爱屋及乌地迷上了画画,在我的建议下,班宣传小组吸收了他们,让他们把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并设专栏为他们举办卡通画展”。这就使有用的辅助文化得到合理利用并促使其良好发展。
班集体消极言论如何对待
面对消极班集体舆论,班主任有三种方法。一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方法会让一些负面的东西有发展的机会,进而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强制执行,强行控制。这种方法看上去简单有效,但是会让学生反感,不利于班集体管理。三是因势利导,积极引导。这种方法才是切实可行的。能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被学生接受。
消极班集体舆论的引导不只是对班集体内部舆论调控,又要与校园舆论、社会舆论等外部舆论环境的净化紧密相联。其中,老师对此加以诱导,尤其是班集体舆论建设。
人际关系的和谐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通常会使人的心情不好,丧失信心,冷漠无情,甚至会有不高兴的事情发生。从而催生消极班集体舆论。因此,要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是消解消极班集体舆论的有效策略。
班集体人际关系包括两部分:即师生人际关系和学生人际关系。首先就师生人际关系而言。经常会存在一些冲突,师生之间因此而产生分歧。在学校里,往往老师会独断专行,对学生采取强迫式和打压式。这样让同学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经常沟通,出现分歧要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而不是强制性打压。
人际关系是学生群体中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竞争的关系,为了考试中好的名次互相防备。学生之间很难融洽相处,有的只是竞争和防备。进而产生很多消极舆论。要搞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要除了重视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正确成长。在合理的竞争中和谐相处。
信息的及时沟通
不及时沟通,就会因一些不切实际的传言而造成师生之间的误会。这样很容易形成班集体的消极舆论。
因此要常互相沟通。在工作中,一方面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要按时把学校和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保证及时沟通,这样才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而老师也应该真心地和学生去交流沟通。推心置腹,在和谐的交流中实现信息的全面沟通和观点的深度融合。
师生间的沟通还要及时。让那些反面的言论没有产生的机会。事实胜于雄辩。如果不及时,就会让反面的言论有存在的机会,甚至被夸大,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在班集体管理中,师生间应及时交流看法,特别是一些敏感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后,要以最快的时间告诉学生,保持信息沟通的快速、透明,不给谎言、流言和谣言存在的机会。
建立公正、透明的班集体事务处理系统
班集体事务作为公共事务直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班集体的良性发展相关,是学生关注的对象。如果在班务处理中存在违规作法和不公正现象,会造成学生对班集体和老师之间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即影响了学生参加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又造成了班集的不团结。
班干部做事一定要公平合理,也要有合理的规定和程序。有的班主任喜欢在班集体管理中按自己的要求亲自处理班级事情。这样的做法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是忽略学生的看法,自己说了算的这种行为学生会很反感,因此,在班务处理中,班主任应该由独断专行改为辅助学生来订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让班干部按规章制度来自己解决。为什么要建立规章制度呢,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管理。为了防止有的人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透明而让其他学生产生反抗的态度。所以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来制约管理者的。
如何对待班集体消极舆论源、舆论人和舆论圈
消极班集体舆论来源于舆论人和舆论圈并且被他们无限放大加速传播。因此,在班集体管理中,班主任要紧密注意消极舆论源、舆论人和舆论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控制。
学生的舆论来源于社会舆论、家庭舆论和学校舆论,这些主要来自于熟人群体(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等)和大众传播媒介。班集体消极舆论源的控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传媒一起配合,清除社会消极舆论,创造好的舆论环境。班主任应该尽力做好以下两件事:一是尽其所能控制班集体的消极舆论源;二是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提高学生的舆论“免疫力”。
那些“积极主动传播意见的人”被称为舆论人。在班级里,班主任对那些威望高,影响大的“刺头”很头痛,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而是因为他们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情商高,人缘好,具有亲和力和领袖气质……班级里这些消极舆论人,班主任应该善加利用,扬长避短,利用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号召力,让他们在班级里起到积极作用。
什么是舆论呢?舆论圈是指有相同舆论兴趣、持一致观点看法的人所自动形成的舆论传播和交流群体,在班集体中,在消极舆论人周围,往往会形成一个个消极舆论圈,如悲观者舆论圈、厌学者舆论圈、偏激者舆论圈、不良习惯者舆论圈,等等。对于这些消极舆论圈,班主任必须密切关注、深入分析,及早寻找对策,或阻断舆论源,或转化舆论人,或分化舆论群。尤其是,不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应遵循舆论引导、自发解散的原则,而强制打压不仅不会成功,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外在压力及危机让他们更团结,最终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