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生命的舞台
夏天的夜晚,繁星恰如镶嵌在蓝色天穹上的“街灯”,银河好似悬挂在蓝色天幕上的缎带。仰望夜空,使人赏心悦目,诱人沉思遐想。
从地球上看星星,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如果到地球之外去看地球,同样妙趣横生。飞出地球的宇航员对地球的形容是,好像一颗白里透蓝的玻璃球。赞叹这是他们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星星。地球特有的大气层笼罩在它的表面,仿佛给它裹上了一片淡蓝色的“面纱”。透过这“面纱”,可以看到深蓝色的海洋,黄色和棕色的陆地,墨绿色的森林原野,以及轻烟似的白云。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风云行星。正是由于它呈现出丰富色彩的大气、水、土和各种生物,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衍。迄今为止,至少是在太阳系中,再也没有发现像地球这样适于人类生存的别的星球,难怪宇航员们在遨游太空之后,要作出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地球,真像宇宙空间中的一个巨大绿洲。
在地球上,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而生物圈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岩石圈包括土壤。是指地壳的固体部分,它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边的草原,婀娜多姿的奇花异草,还有五光十色的昆虫和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可以说,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岩石圈上。有些鸟类虽然能飞到几千米的高空,但它们终归要回到地面上来。在岩石圈的土壤表层下面,生活看蚜螬、蝼蛄、鼹鼠等动物,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地下部分也分布在这里,一般来说,营地下生活的生物主要在土壤表层下面几十厘米以内活动。至于更深的地方,那也只有植物的根才能到达。沙漠地带的苜蓿,能把根系伸到地下10米深的地方,个别植物的根,甚至能伸及100米以下的地层,即使在地下2500—13000米深处,还能找到石油细菌。土壤和岩石堪称地球的百宝箱,里面蕴藏着煤炭、石油、金、银、铜、铁和地下水。
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皑皑的白雪、晶莹的清泉、浩瀚的海洋、飘浮的彩云……全世界四大洋和内陆水域,组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是生命的乳汁。在水圈中,到处几乎都有生命。“海阔凭鱼跃”,至少有15万种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动物界的“巨星”——蓝鲸,就是那里的“居民”,至于植物,仅藻类就多达10万种以上。大家吃的海带就是一种海藻,而有的藻类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地球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总量的2.53%,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地下淡水、湖泊水和河床水,仅占总量的0.77%。现在地球上总水量的99.8%还不能被人直接利用。
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是大气圈,大气圈由各种不同的气体组成,氮和氧的含量最多。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很难说出天到底有多高。人类和各种生物要想呼吸,就必须依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从而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使万物欣欣向荣。
在地球大气的上方有一层臭氧,它是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不仅可以抵挡住太阳发出的紫外线而且还可以抵挡住星际空间的宇宙射线。不然的话,人类就只能躲在地洞中了。火星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即使我们到了火星,也不能生活。火星大气压力系数是地球压力的十六分之一,如果我们穿着在地球上那样普通的服装,到火星上时,两眼就会鼓出,好似螃蟹的眼睛,而人类的腹部则会肿胀得像河豚,变成可悲的模样。
地球上有土、水、气(主要是有氧气),再加上太阳光,地球就有了生命。这个生命存在的舞台就是生物圈。几十亿年来,地球在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地变化行,终于孕育出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世界。由于生物圈成分的变化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往往涉及许多国家。因此,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护养是全球性、战略性的任务。
§§§第二节生物圈——生命之网
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中,讲了一个“猫与三叶草”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当时的英国盛产三叶草。在田野里长得特别繁茂的三叶草,传播花粉主要是靠野蜂。因为这种野蜂可凭借舌头尖长的优势到三叶草红色花朵中的花蕊管内采蜜,同时为三叶草传授花粉,使其生生不息。如果没有野蜂光顾,红三叶草的花朵开得再艳再旺,也结不了籽,繁殖不了后代。
有趣的是,野蜂的数量,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常捣毁这种野蜂的蜂巢,偷吃蜂蜜和幼虫。显而易见,田鼠势盛,野蜂便衰败,红三叶草就不茂盛了。而田鼠又是猫的阶下囚,猫多田鼠必然少。达尔文由此得出结论:一个区域中有了大量的猫,通过它首先对田鼠,随着对野蜂的干预作用,可以使那个区域里的红三叶草长得特别好。在英国,红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因此,人们餐桌上牛肉的多少,又跟猫产生了联系。
18世纪初,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南征北战,到处掠夺殖民地,称霸全球,建立“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之所以强大,原因虽然复杂,但与该国罐头食品工业的发达不是不沾边。当时还没有电冰箱等制冷设备,罐头是船舶出海人员的全部给养。
一位德国科学家曾开玩笑地说:“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这样看来,红三叶草的盛衰与英国海军的强弱,也不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英国海军之所以强大,应该给猫记上一功。
伟大的生物学家赫胥黎也曾解释过为什么英国海军这么强大,主要原因是当时英国有许多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她们日夜相随的宠物是猫,老处女多则养的猫就多,而大量的猫镇住了田鼠,田鼠一少野蜂就自然多了,红三叶草随之兴盛,红三叶草兴盛,牛就不愁发展不起来,由此推论,英国海军之所以能称雄四海,实在是有赖于老处女们的帮助,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表面看一些风马牛不及的生物,却盛衰依存,彼此好像被无形的网牵系着。
像猫、三叶草和牛的这种拐弯抹角的关系,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的蛇岛上,老鹰捉蝮蛇,蝮蛇吃小鸟,小鸟捕昆虫,昆虫蛀植物……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相应的食物。它们之间就像链条上的环节一样,一环扣一环。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物链,它形象地反映出有机体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严谨关系。
千百万年来,在地球上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索链——食物链是生命的金链,天地间的芸芸众生都要受它的羁绊。在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特定的位置,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中国北方有“禁止打狼以防天旱”的说法。打狼与天旱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原来,狼除捕食羊群外,还吃野鼠,而野鼠靠吃草根为生。狼的数量减少,则老鼠的数量就要增多,老鼠的数量增多草的数量就减少。草少则烈日下草原水汽蒸发殆尽,因此天空久旱无雨。
然而,食物链是十分脆弱的,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食物链就会断裂,生物社会随之失去原有的平静,进而引起生态失衡和生态危机,给人类以深刻的教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南方有一个省,那里的气候和生产条件要比上一年好,而水稻产量却下降了很多。人们疑惑不解,但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那一年人们捕蛇太多。因为,蛇是老鼠的天敌。捕蛇过多,老鼠就获得了自由,因此大量繁殖了起来。结果受到直接危害的就是水稻。
所有的生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这是生态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生物圈错综复杂的相生相克现象,组成了一个无形的网络,把所有的生物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繁荣的生命世界,从而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第三节“生物圈2号”作证——人类不能另造地球
科学家断言,在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目前唯有地球是生命的“诺亚方舟”。
然而,几千年来,人类幻想着能在璀璨星河找到自己的同类和邻居。例如说,月里有嫦娥。从唐代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到今人毛泽东的“寂寞嫦娥舒广袖”之句,“月中嫦娥”的美丽神话久传不衰,给月亮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人遐思。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等两名宇航员乘上飞船直奔月亮,5天后在月球着陆。他们在月球上呆了3小时47分。以后共有18人先后登访月球,累计在月球上考察了600个小时。结果,完全证明了天文学家早已作出的科学论断:月亮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只有一片荒沙和砾石,从来没有过生命的死寂的星球。在那里如果没有宇宙服的严密保护,任何生物立即窒息而死。
人类是地球这个岛屿上的鲁滨逊——有发明才能,善于创造,足智多谋,然而却形单影只。天文学家已查明,离我们最近的另一个“太阳”是半人马座比邻星。它高我们4光年(合40万亿公里),乘坐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前进的飞船需要4万年才能到达,至于它周围有没有行星,行星上有没有人类可以生存的条件,科学还没有作出回答。
与人类的良好愿望相反,科学已经证明,在人类可及的范围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依赖它才能生存,至少在几十万年内,人类不可能迁居天外。
那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是否能模拟出一个类似的地球,供人类繁衍生息呢?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让人类离开地球,那么人类就无法生存。
人类生存的地球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圈1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1984年起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几乎密封的“生物圈2号”试验基地。它占地1.3万平方米,容积20.4万立方米,设计及建设花费2亿美元,每年的维护费达数百万美元。“生物圈2号”内有土壤、水源、空气和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科学家们希望这个模拟地球环境的实验室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水和空气,供8名进入“生物圈2号”工作的研究人员生活两年。
事实证明,“生物圈2号”的设想是不现实的。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一年多后,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2号”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其中氧气含量从21%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另一个意外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NO含量剧增到了79%,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危害大脑健康。
科学家还发现,在“生物圈2号”里除了藤本植物比较繁荣外,其他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大树也摇摇欲坠;昆虫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几乎都死了,人造海洋中生物生存情况略好于陆地;人造沙漠由于没有控制好降雨,变成了草地;“生物圈2号”下层的温度又大大低于预计的数字。1996年1月1日,哥伦比亚大学接管了“生物圈2号”。
科学再一次证明,地球才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20多亿年间,地球上生物繁衍生息,存优汰劣,留存至今的动物约有数百万种。人类从诞生起,衣、食、住、行以及经济活动,无一不依赖这个星球,地球上的森林、湖泊、草原、海岸等自然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用人工保持地球的活力的方法,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建造一个脱离地球自然环境,而又能让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
§§§第四节哭泣的森林和草原
如果100年前的一位普通中国人,能够再次走在广州的街头,那么,他一定会惊异于现在的中国是何等的富裕与繁荣。在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五颜六色的人群中,在鳞次栉比、高楼林立的街区中,他将再也不会找到昔日因贫穷而饱受屈辱的岁月的影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但是,大家必须清除的知道,就在这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还有千百万在贫困线上挣扎着的人口,还有大批等待就业或者下岗工人,有治安恶化问题,有执政党腐败问题,有法制建设不完善问题,有农民负担沉重问题,有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两岸统一问题……然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后代子孙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2000年入春以来,次数频繁、来势凶猛的沙尘天气,给我国许多地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形成这一恶劣天气的原因,除气候的因素外,还有我国日益恶化的土地沙化问题。目前,我国土地沙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那么,这2460平方公里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就意味着我国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那么,这样迅速的扩展速度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陆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至50度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形成一条西起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东至黑龙江的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0里的沙漠带。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扩展速度表明,我国的沙漠及沙化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正在急速扩展中的沙地,首先导致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形成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几率增多。我国2000年入春以来的7次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使一些地区空气受到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重度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无孔不入的沙尘使户外的人们明显感到呼吸困难,颗粒细小的沙尘进入了人们的口鼻,容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而一旦进入眼睛就会带来疼痛和不适,在北京、沈阳、太原、西安、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地的城市医院里,这一时期眼科病人猛增。
风沙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4月6日的一场沙尘暴使首都国际机场进港的53个航班被迫降落天津市的滨海机场,取消9个航班,返航3个航班,出港的航班延误19个,取消8个航班。沙尘暴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危险。由于有的广告牌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倒塌,而发生砸伤人的事件。而一些老树由于已经枯死,根基不牢,也在大风天气中断裂。
然而,土地沙化的迅速扩展更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内蒙古的阿拉善盟是近几次沙尘暴的沙源地。200多年前,这里曾是英雄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浴血东归之后的生息地,这里曾有“湍急不息”的居延海和水草丰美的绿洲。然而,如今在土地沙化的长期作用下,这里成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8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北部的坝上、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西藏自治区扥那曲等地,沙化土地年均扩展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步步紧逼,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