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子女为他人着想,他教孩子们写作文历来反对说套话、空话,认为不应该用这些东西去浪费读者的时间。他帮助孩子们改文章的方法也有独到之处,首先要求孩子念文章,因为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念,就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一念,不通顺的句子和语病就看出来了。他还反对孩子作文用生僻的词汇和晦涩难懂的句子,他要求孩子不能只顾再现自己,不顾别人明白不明白,要时刻想到读者,想到别人。即使是递刀子、开门关门等一些小事,都应想到别人。正是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叶氏兄妹三人,不但学会了作文,更学会了做了。可见,学会关心人先应该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应让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当。孩子做错了事,责任是孩子自己的,改正错误,接受批评乃至接受惩罚也理应是他们自己。教育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当,其意义绝不只是改正一个错误,更重要的是借此让孩子真正认识错误,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同时,也培养起孩子的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日本教授高桥敷记述了这样一件事,给我们家长提供了一种寻人耐味的家教方法。他的法国邻居拉纳的儿子打碎了他家的窗户玻璃,拉纳夫妇让孩子抱着一块玻璃不定期道歉赔偿。教授不忍心批评这个一年级小学生,还给了孩子一些点心带回去。事后,拉纳并不领情。“教授,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拉纳找上门来诚恳地说,“本来应该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反而得到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对孩子将来的影响。请原谅,我想让他再一次,这次希望您看在朋友的情份上,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点心让他送还给您,您可以在别的场合,以别的理由给他。”拉纳先生不仅不代子受过,反而送子受过,求人教子,这种教育方法具有远见卓识,令人钦佩,给人启发。
如何看待青少年的挥霍性消费
李某,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父母均是生意人,家境富裕,每月零花钱300元左右,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有时一个星期花掉100多元,几乎全用在吃零食、玩电子游戏上。他穿的都是名牌衣服,用的文具也是名牌。有时,不再喜欢或不再用的东西则一扔了之,毫不心疼可惜。有一次,心血来潮将一套几十支的水彩笔和十几音乐磁带从窗口扔下去,不要了。将一支几百元买来的充气枪忘在旅店里,也只是叹息了一声……
1994年暑假,广州市组织了一批中小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有的学生带了上千元现金。这批学生简直就是一支购买力惊人的队伍,第一次在饭厅吃饭就把小卖部的饮料一扫而光,颐和园后门许多摊点的刀剑被“搜掠一空”。
据报载某高校一男学生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到一家豪华饭店摆了3桌酒席,饭后又共进包厢卡拉OK一番,花掉3000多元。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天花30元以上的零用钱,玩游戏机,请同学吃饭已是常事。
……
【实例分析】
以上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属于典型的挥霍性消费行为。
青少年的挥霍性消费行为,是指青少年大量花钱,任意把钱用在不合理的事物上的行为,这是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行为。
青少年的挥霍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挥霍消费行为的发生,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从客观上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少水平的提高,父母对青少年高消费的不恰当支持、鼓励,社会舆论等对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不恰当引导,社会中盛行的铺张浪费、大肆挥霍现象的示范等,都是导致青少年挥霍性消费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
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来看,追求名牌、满足虚荣心、崇拜偶像、从众随大流、补偿自卑、互相攀比及炫耀等心理因素,是引起他们挥霍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父母对策】
青少年的挥霍性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充足的金钱会使青少年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认为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凡是需要自己劳动的,都可以雇请别人代劳;充足的金钱可以使青少年玩物丧志,经不起挫折和困难,根本无法承担家庭和国家的重任;大量的金钱和挥霍性消费还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因为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只知道向别人索取,而自己并没有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和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不再继续给他们提供金钱,而他们自己又挣不来金钱,以致金钱不够用时,就很有可能使用非法手段获取金钱来维持好逸恶劳的习惯。因此,父母必须坚决制止青少年的这种不良行为。
第一,父母必须改变在子女花钱问题上的不恰当观念。
补偿过去心理。许多父母认为过去自己有过艰苦的童年,现在日子宽裕了,不想再让孩子的童年、青少年时代不幸福,因此,愿意在孩子身上多花钱,以便间接地补偿自己过去的贫穷生活。
金钱交易心理。一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通过满足孩子的经济要求的办法,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孩子搞“金钱交易”。甚至制定了明确的奖励目标:一门课程考多少分,奖多少钱,每门功课平均分达到多少,可以奖多少钱;考入重点中学奖多少钱,考上大学奖多少钱等。
补偿感情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的工作节奏加快,每人的生活都很紧张,使得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劳累了一天之后,也没有情绪与孩子说话谈心。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太忙顾不上孩子,心里很内疚,因此,就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钱,用钱补偿感情交流的欠缺,以求得内心平衡。
显富摆阔心理。一些父母拥有了大量金钱之后,事事不甘居人之后,处处想显示自己的富有,因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金钱要求,使孩子在外面有威风、够气度,自己脸上也有光彩。
父母们应当切记,“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纵观古今中外,能成大器的人物中,不少人在年轻时都家境贫寒,许多世界著名的亿万富翁在青少年时代都充满了坎坷与艰辛。金钱买不来成绩,换不来成功,养不成孝子。因此,在给孩子零用钱时,父母不妨吝啬些,以引导青少年养成勤俭成功、自立自强的好品性。
第二,要过问孩子对零用钱的使用。父母们在子女要钱时,一定要过问钱的用途,有正当用途时,应该尽量满足;用途不当时,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这样的钱该不该花,引导子女节省不该花的钱,把钱用到值得花的地方。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在孩子有较大数量的开支时,父母在事后应当检查,以免孩子把钱用于不恰当的地方。
第三,要让青少年吃点苦,体验生活的艰辛和金钱的来这不易。
第四,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消费,吸收青少年参加家庭理财,教给孩子一些理财之道,鼓励青少年进行储蓄。
两毛钱的故事
对他人:是讲诚信,还是少教养
有这样一个“两毛钱”的真实故事。在公共汽车站,不知谁掉了两毛钱,一位母亲看见了,叫她的孩子去捡。正当孩子弯腰准备拾钱时,旁边的一位妇女却抢先一步将钱拾起来了。这时,这位孩子的母亲就骂开了:“没见过这样不要脸的人,两毛钱还跟一个孩子去抢!”谁知那位己将两毛钱拿到手的妇女也不好惹。她怒气冲冲地窜到这位孩子的母亲面前,指着鼻子骂道:“臭鸡婆,你放屁也不找个地方,这钱是我刚才找零钱时掉的,为什么捡不得?”两人大炮对机枪,吵着骂着,便你撕我打起来。孩子在一旁吓得大哭,直到公共汽车来了,人们把这对母子推上车去才作罢。
朱自清先生曾写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那么,这两毛钱又是什么呢?是两位母亲人格价格吗?
好在这个孩子只有五、六岁,只是吓得哭,若是再大一点,他会对母亲这种有失教养的行为感到羞愧。同时,我也为这个孩子忧虑,如此母亲,要教导出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恐怕是很难的,因为孩子所就读的第一所“学校”便是粗俗与野蛮。
另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南方某城市。在暑假期间,有5名小学生结伴去河边玩耍,过河时,其中一对读二年级的双胞胎不慎摔倒,被河水冲走,其余3名学生,包括一个六年级学生竟然目送同伴被卷走而不呼救。当时只要他们大喊“救命”,旁边几米远的地方就有店铺和大人,两个孩子就有生还的希望。因为这是一条小河,河面不过3米宽,河水也只有1米多深,只是那天刚下过雨,水流较急而己。事后,几个孩子沿河边找了一会儿,没找着就各自回家了。其中另一个二年级孩子A与被水冲走的双胞胎是邻居,他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妈妈。这位妈妈听后很震惊,但是她不仅没有立即通知邻居去寻救孩子,而且嘱咐自己的孩子A:“千万不要说出去!如果他们问到你,你就说没有看见。知道吗?尤其是千万不能说你看见他们被河水冲走了,这样他们会把你扔进河里去的。”孩子惊恐地点头答应。邻居四处寻子不着,果然来问。A的妈妈连忙说:“没有看见你家孩子,阿A今天一直在家里没出去。”问孩子,孩子只好摇头表示不知道。三天后,经死者家属多方打听,派出所四处调查,老师的耐心教育,六年级学生B才讲了事情的经过。而此时,两个孩子的尸体早己冲进大海里了(此河与大海相通),至今连尸首都没捞回。倾刻失去双子的父母痛不欲生,而A的妈妈却还要威逼孩子在人们面前继续撒慌。结果A这个本来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天天变得沉默、忧郁、呆滞,身心健康深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伴随他一生。
亲眼目睹自己的同伴活活被河水卷走,对于一个童稚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恶梦,而这位母亲的荒唐之举更是在孩子的恶梦中添加一个可怕的魔鬼。亲爱的家长朋友,当你读到这里时,你一定会为之震怒。这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吗?难道这不是一种让人忧虑的家庭教育吗?对死难者竟然如此冷漠、自私、毫无同情之心,公然教育孩子撒谎,拒绝帮助别人,害怕承担责任。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共同的期盼,然而,有时往往事与愿违,你苦心“望子成龙”,结果孩子成了“虫”。殊不知,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在我们家庭环境的熏染之中消然生成的。如果家长昏昏,孩子岂能昭昭?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和文明,还是使孩子变得粗野、自私、冷漠和虚伪?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每个家庭都是一所学校,您的家要成为一所好学校,您就必须做一位称职的教师。
不给儿子留家产的疏广
疏广与疏受叔侄是汉宣帝太子的老师。他们二人,德高望重,被人们看成是功成身退的楷模。他们又都是教子的楷模。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小时候,聪明好学,对于《春秋》颇有研究。后来在家乡教书,既有学问,又有一定教学经验。朝廷听说后,就征聘他为博士中大夫。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宣帝立皇太子,先聘疏广为少傅,不久,晋为太傅。疏受字公子,是疏广哥哥的儿子,自幼勤奋好学,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才。朝廷听说后,聘他为少傅。他在任五年,严于执教,深得太子和皇上的爱戴。太子每次入朝,他们两人都相随陪伴,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二人同为太子老师,而且受到器重。朝中上下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
皇太子长到12岁,疏广为太子的学业有成就感到欣慰,同时为免除后顾之忧,就与侄子共同商议告老还乡之事。疏受完全赞同叔父的意见。于是,叔侄二人以称病为由,上书请示皇上准许他们辞官还乡,安度晚年。宣帝虽然想挽留他们叔侄,又想是他们主动提出的,便答应了这一请示特意赐给疏广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以黄金五十斤相赠。离开都城之日,朝中公卿大臣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饯行仪式。出来送行的车辆有数百辆之多。
疏广回到家后,每天都让家人摆设酒席,请亲朋故友与宾客赴宴,和他们一起饮酒。后来他又几次询问家里还剩下多少黄金,催促尽快地换钱以供酒食之费。一年过去了,疏广的儿子觉得这样就会把朝廷赏给的黄金全部用尽,但不敢对父亲直接提出,于是就私下里对亲戚们说:“我们做子孙的希望老人家在世时,多置办些产业,现在饮食费用已经耗用了这么多,我们不好意思把这想法告诉老人,希望你们顺便把我们的想法说给老人,但不要说是我们的意思。
一天,疏广与朋友一起宴饮。宴席间,有人问起这件事,语言委婉。疏广心里十分明白,就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我并不是老糊涂了,也不是不考虑子孙们的生活。我想家里原有的一些田地和房屋,子孙们如能用心经营,是足可以满足家人衣食之需要,和一般人过上同样的生活。现在如果再置田产,使田地房产多于普通人家,那样就会使孩子们懒惰松懈,贤能而多钱财,就容易损伤志气;愚蠢而多钱财,就会增长其过失。而且大凡富有的人家,很容易为众人嫉恨。我年纪大了,已经没有能力教导子孙,但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以引起人们对他们的怨恨。再说这些黄金,本来是朝廷用来惠养老臣的。我愿意与乡亲、家族们共同分离君主赏赐的钱财,以用于我活着的有限之日,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在座的友人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心里豁然开朗,无不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