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平民教子经
30841700000035

第35章 社会不是家(3)

学会生存就是学会让生命保持健康成长的状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健康”的概念还只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而今天的“健康”已经加入了全新的内容,它不仅指身体无病,更指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心理包括情感、性格、意志、毅力等。我国1994年进行的一项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障碍发生率高达40%~50%。另一项权威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而美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为44%,合格率最高的是日本,达到了65%。

为什么日本学生的心理合格率最高呢?这跟他们从小巧玲珑就接受挫折教育有关。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场景:气温在零度左右的日本街道上,一队排列整齐的小学生在进行早锻炼,男孩穿着短裤,女孩穿着短裙,个个精神抖擞喊着口号,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再来看我们中国的孩子。这样的场景也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蹦蹦跳跳的是孩子,背着书包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里,对着没有削过皮的水果,孩子说“我不吃”;对于鲜美的鱼,孩子更是等着家长剔完了刺才放入口中;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有哪个新潮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少穿一点衣服,马上便会招来别人关心的责问。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造成这样的客观现实:中国的孩子被捧、被骄、被惯着,他们被那些“爱”他们的人设置的屏障重重地保护起来,最大限度地远离了困难和挫折,而他们的心灵却在这重重护佑之下变得日益脆弱。事实已经作出回答:有的孩子因为迟到几分钟,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心理难以承受而跳楼身亡;有的孩子因为之间吵几句嘴而走上轻生的道路。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却正是对他生命力的削弱。

有句话叫做“一升米救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说的是在别人落难时,即使救济少量的米,也会令其感激不尽,因为这种帮助没有消灭他自立的责任心;而用大量的米去长期求援一个人,会使他慢慢丧失自立的责任心,从而生出依赖的惰性。一旦你终止支援,他非但不会感恩,反而因此对你仇恨。现代城市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毫无自立的责任,稍有照顾不周,便会对父母埋怨发火。而做父母的只能像失去孩子的祥林嫂一样念叨:“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为你做了,怎么到头来却养出你这么个白眼狼!”父母只是从他们的角度看到孩子不孝的一面,更严重的是面对严酷的生存竞争,这样的孩子是软弱和无力的。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若不得法却无异于害。如果你真的爱他,在他跌倒的时候,请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如果你真的爱他,在他遇到难题时,请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案,而不是越俎代疱。

生命的健康成长就在自然的风雨中得以枝繁叶茂。

学会学习

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学校的功能正在减少,人们还得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教师也将从传授分类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管理照射信息。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让孩子终身与科学为友,这就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以创新、批判的精神学习。

1999年全国有44名高校状元进入北京大学念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通过个案收集方式对31名高考状元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逐一调查。

这些高考状元有不少来自偏僻的农村,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没有什么变化。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以下因素:积极的学习心态、勤奋刻苦的精神、牢固的知识基础与全面的知识结构、得当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自学能力以及稳定并善于调整的心理素质。

从这些高考状元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优秀的自学能力在今天尤其应该作为学习能力的核心指标。以前那种跟着老师指挥棒,指到哪里学到哪里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由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思想的转变,中国也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这就是把以灌输为主的教学转为以开发为主的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也由教师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具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系统概括能力、创造设计能力;不是要求学生什么都知道,而是知道从哪里能快而准地找到所不知道的东西。

因此,应该培养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本领: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并学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学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历史与物理有不同的方法。即使同样是学语文,小学与初中的方法不同,学会写作和学会阅读的方法不同,万万不能死守住一种方法,更不能只用一种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因为背过了就是忘,结果一无所有。

一个孩子在美国小学接受教育的中国家长,问他孩子的老师为什么从不让学生背一些定理、公式,这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即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来自哪里?当然来自于对这些知识的透彻理解。而所谓的理解就是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重复前人的结论,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潜力巨大的创造力将像无源之水逐渐干涸。对人类来说,那将是怎样的浪费啊!

上海外国语学校95届高中毕业生周贝尼在留学哈佛期间感悟最深的就是哈佛教育精华所在:它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是一根点金棒。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有眼光的确良家长,不必眼盯着孩子手里的分数而喜笑怒骂,您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孩子面对陌生领域是否有正确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当他尝试创造时,当他对现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您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欣赏。当您的孩子领会到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学习的课堂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教育已接近功德圆满!

从全面提升孩子的原则出发,培养孩子养成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1)每天看半小时新闻。

(2)每天读报,做剪报卡,另外,每天在饭桌上讨论一些社会新闻、时事政治,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3)在双休日时,经常到书店跑一跑,除了一课一练的书以外,还要买一些对他成长有帮助的书。让他养成读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的习惯。

美国著名总统肯尼迪,他的家族出了好几个政治明星。为什么这个家族会出这么多政治明星?这跟家庭教育有关。他的父亲订了许多报纸,让孩子们都要看过,吃晚饭时就要讨论今天国内外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所以这些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

家长要避免作业强迫症,应该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事情。不要将知识局限在作业局面。况且教育改革以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许多教材的新增内容、考试内容、题型的改变等,都涉及到一些时事政治的内容。如有个学校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看王海事件”,孩子如果不知道“王海是谁?”“王海事件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作文他就根本无从下手。

由此可见,虽然孩子作业完成得良好,但缺乏对时事等社会信息的获取及对此类信息的分析、判断,那么,孩子只是一根纯净而柔弱的豆芽,在象牙塔里寂寞地生长,经不起风雨吹打,成不了参天大树,更无从谈起树立像老一代革命家那样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所以说全面提升要求学生不光是提升自己的成绩,还要提升与他将来发展密切关联的注意力、知识面、分析判断力等整体素质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将使他们获得终生的收益,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个人的事业发展都有所影响。

法国连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青年的失业率偏高,这令法国政府及失业青年头疼不已。近日法国报纸传出两则消息,十分耐人寻味。一则是法国教育部公布了青年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读书越多,文凭越高,失业率越低,职位越好。另一则消息是,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法国青少年普遍喜欢读书。

法国教育部的调查报告证实,文凭越高,获得正常工作合同的比例越高。无文凭者中,只有21%的人获得正常的工作合同,45.2%的人失业。而职业高中毕业生则有46%的人获得了正常的工作合同,失业者仅占了20.7%。职业高中毕业文凭持有者,如果继续学习深造,就业情况会更好。

对离校5年以上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学业和文凭越高,所担任的职务层次越高,相应的收入越高。比如,有71.8%的名牌专科大学毕业生从事较高层的职业。而普通技术高只有0.2%的毕业生担当较高层的职业。同时,失业人口调查表明,在离开学校5年后,名牌专业大学毕业生只有5%的人失业,而无文凭青年的失业率则高达近30%。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目前法国的青少年喜欢读书蔚然成风。他们经常读书,自己买书、借书,时常光顾图书馆和书店。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是被迫读书,而是自己培养起读书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对图书来源的调查显示,45%的青少年自己买书,42%的青少年是由父母代自己买书,而9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自己挑选图书的题目。在青少年中,以图书为礼品也十分流行。

学会做事

教科文组织21世纪研究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认为,21世纪人才将从资格、技能概念转向能力概念。他们发现,在这个时代,资格、技能往往起不了决定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的混合物,包括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人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虽然没有博士、硕士学历,但他的微软公司却在他的领导下如日中天。所以,仅有学历、仅有技能,往往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才。我们这里的说的做事,就是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那时的条件下,要直接称出一头大象的分量简直是天方夜潭,大家都没有办法,只有曹冲想出用船记录下大象的重量。别人未必不知道船在水中吃水的深度跟船中物品的分量有关这一知识,但是唯独曹冲利用它解决了要知道大象体重这一实际问题。生活中零零总总的知识在我们眼前穿梭而过,你真正能够抓住并运用到你的生活中的又有多少呢?特别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瞬息万变的知识住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必须掌握一套驾驭它的办法,而不能在铺天盖地信息面前晕头转向。有效利用多种信息工具的能力正是现代人做事能力的一种体现。

一个9岁的中国孩子随父母留美并在当地小学学习,一年间孩子放学后常去图书馆查资料,完成作业——《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等论文。论文章节清楚,有自己的见解,还列出书目。而这样的学习方法,我国要到大学才能用到。而在国外,12岁的孩子已能独立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

在我国,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更不用说到图书馆去进行信息教育了。在一项对中小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中显示:6~12岁的孩子最热衷的是卡通漫画,47%的学生从未去过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的有无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包括教师与家长对图书馆均不重视。有90%的中小学生直到毕业学不了解图书的分类,不会查阅目录,不会使用工具书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孩子们能力锻炼的一大损失。

21世纪的人才概念实际上就是通才的概念,上个世纪那种读过一点书,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人就已算人才,如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孩子成为当前时代的人才,就必须着手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比较和感受培养他的审美能力,通过选择培养他的判断能力,通过思索培养他的创造能力,通过共事培养他的协作能力。当孩子面对一项新的任务,能够从容不迫地调动他的各种能力去完成时,一个新型人才就站在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