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太幼稚)
“我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幼稚、不懂事,讲话、行为与他的年龄一点也不相符,讲话十分天真幼稚,喜欢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这是为数不少的家长来咨询、就诊时众口一词的抱怨。
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在参加了我们第一次关于“学生身份”、“知识的作用”干预后,她突然醒悟过来了,回去后,马上叫她母亲把所有的玩具都锁进箱子,说她现在已不再是幼儿身份,而变成学生身份了,不能老想着玩玩具,应该要好好学习了。原来,以前她的床上床下都堆满了玩具,一放学,她就钻到玩具堆里去了。她年龄已进入学生阶段,但心理年龄却处于幼儿阶段,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不光是这个小学生,就是一些中学生也有因心理年龄滞后,而沉迷于玩具的幼稚行为。一个初三中考生,甚至在最紧张的三天中考期间,仍然念念不忘玩汽车玩具,连中考午休那一点时间,他也要钻到商店去玩一会儿。
有些孩子的幼稚表现为低能力。低能力与低能儿不是一个概念。低能儿是指智力低下的儿童。而低能力的儿童智商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他的动手能力,料理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却是低下的。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是这种低能力者。我曾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小学生不会打开熟鸡蛋的故事,感到不可理解。然而以下的故事却是来咨询的家长亲口告诉我的:
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幼儿园,大便后都是保姆帮助他擦屁股的,上小学后,他还没学会自己做这件事,估计他大便的时间到了,保姆就从家里赶到学校,有时他进厕所排完便,保姆还没到,他就提着裤子等保姆来帮他擦屁股。
一人学生从小到大,日常生活都是母亲帮助他打理的,连每次系鞋带都离不开母亲,现在已是初二的大男孩了,竟然还要妈妈帮着系!
一个19岁的男孩,竟然还不会自己吃西瓜,要妈妈把西瓜籽一粒粒去掉,他才会吃,他也不会吃鱼,从来都要帮他把鱼刺弄掉才会吃;如果是吃带鱼,他只吃中间两段,头尾从不碰;每次理发都要妈妈陪去,因为他怕理发店多收他钱,而他又不会与人论理。
我们心理咨询中心的表格中有一个项目,要求来咨询的家长分别填写孩子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结果,90%以上的孩子心理年龄要比生理年龄低!可见,心理幼稚是来咨询青少年中的又一个常见现象。
人人都得做自己的事(父母做事时不必理会孩子)
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一旦有什么要求,比如饿了、渴了或是想尿尿了,就会通过吵闹或其他方式告诉父母,父母也总是“有呼必应”,无论手中正忙着什么事都赶紧放下,去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但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就应视具体情况,不必对孩子“闻风而动”了。
父母应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每个人在做自己的事时都不应该受到打搅,大家应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所以,当父母在忙自己的事时,应该对孩子的招呼和要求不予理睬。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不应该打搅父母做事,而应自己想办法打发自己的时间或是自己想法完成自己的事。
现在的父母,大概都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由于兄弟姐妹较多,父母要挣钱养家,常常没有时间答理孩子,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没事时尽量不去烦父母。而一旦父母得闲,能陪孩子玩一玩,孩子往往感到很愉快,倍加珍惜和父母的欢聚时光。而且,由于父母常常忙于自己的工作,孩子不得不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想办法打发自己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所以,身处现代社会的父母,更应该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能力,让其学会体谅父母,尊重父母,学会解决自己的事,打发自己的时间。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应该在自己做事时让其自己玩或是去找小朋友玩,而不是总是缠着父母,和父母腻在一起。
当然,父母做事时不答理孩子并非故意冷落孩子,而应在平时就让孩子明白:有时大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并不是爸爸妈妈不管他,不爱他了。这样,孩子在感情上才能接受。同时,父母自己也应做好榜样,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父母尽量不要打扰,同时自己尽量不在孩子的房间里读书、写字。这样孩子就能逐渐体会到自己的独立。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天地(一张桌子)
有人问小画家韩言松的父亲:“为什么言松小小年纪,在绘画上能有这样的成绩?”
他指指家中摆着的一张大画桌说:“纸、墨、笔、砚,我随时都摆在桌上,不需要任何准备,坐下来就可以开始画,我想言松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较长的时间来作画,而且也不会因要做事前准备而发懒或断了画的心绪!”也就是一张画桌,造就了一个韩言松!
我有一个朋友,当孩子才会走路,会用笔画直线的时候,她就为孩子备妥了一张属于孩子自己的桌子,她将属于孩子的文具、书本,都放在书桌抽屉内。一个抽屉内放纸和颜料,一个抽屉内放书本,一个抽屉内放小型玩具,分得清清楚楚,她也教孩子要能处理和照顾属于他自己的物品;渐渐地,这个孩子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他在自己的书桌上处理各种事情:看书、写字、画画,而且可以在桌子旁坐很长的时间,因为他的所需用品都在桌上或抽屉里,他只要一坐下来,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自己的东西,因而他在课业上的学习效果相当好,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想任何一个懂儿童教育的父母,都应当明白一张桌子对孩子的重要性是如何;有一张桌子,孩子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在桌上成长,在桌上学习,在桌上养成独立,甚至更多数都数不清的好习惯!如果你已经有一个读幼儿园的孩子,请为他准备一张桌子吧!如果,你的孩子要进小学了,却还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就已经嫌迟了,请加快脚步为他准备一张桌子!
我常常会建议家长们,家里再小也勉为其难地整理一个角落给孩子放书桌,而且要注意灯光,让他在自己的桌上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一种稳定性的培养!
在某一幼儿园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鞋柜和工作柜,以及固定的座位,这和家里的“一张桌子”在功能上是相同的,成长中的孩子通常都乐于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来表示自己不是那么小,苦能顺着幼儿的这种心理,相信在教育子女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嘛,大一点再说!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学习都是愈小开始愈好,一旦习惯就成自然了!请父母别低估孩子的能力,而别因为无知之爱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给孩子以“自己的空间”
现在不少家庭都为孩子准备了空间,但许多父母往往只是在形式上分配给孩子专门的房间,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孩子的房间应对孩子起什么特殊作用。因此,孩子的房间的用途和装饰仍不是按孩子自己的需要而设计的,而且,不少孩子们在客厅里做功课。
著名女性主义作家伍尔芙曾说,女性需要一个自己的房间。其实,孩子也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孩子可以安心玩耍、安心学习。家中为孩子设置一个能让他们尽情发泄自己情感的空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至关重要条件。在孩子的空间里,孩子可以充分呼吸自由的条件。在孩子的空间里,孩子可以充分呼吸自由的空气,孩子不必考虑父母的喜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房间,摆放一些诸如牛奶盒、糖果纸、雨花石、儿童画、玩具熊、塑料箱之类的东西;孩子也可以趴在地板上、跪在椅子上或是坐在床上玩自己的玩具,听音乐,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愉悦。
对于不具备条件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家庭,父母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空间意识,引导孩子主动营造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仅仅是一个阳台或房间一隅。孩子从小意识到“这是我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其独立人格。
当然,给孩子一块独立的空间并非是让孩子养成自闭性格,整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他人往来。而只是为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于到了一定年龄仍没有条件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的孩子,父母至少应为孩子准备一张属于孩子的书桌,书桌上摆放孩子的东西,抽屉钥匙由孩子自己保管。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爱与管束是独立的两件事)
我们中国人常说这样的话:“他啊,就是太宠孩子、太爱孩子,根本不管孩子,反而害了孩子!”或许,你正好也说过类似的话,是吗?或许,你也听过别人这么说你,不是吗?
另外,我也曾在一本探讨爱和管教孩子的书上,看过以下的句子,书上说:“过分权威而缺少爱的管束,会使孩子内心充满恐惧,而失去养成自主、自尊的机会;然而,爱得丰富却没有其它管束,孩子也会缺乏生活的规范。”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我们拿以上的观点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以为爱和管束就像是一个天平的两端,永远是一边高、一边低,当爱的太多就会管得太少,当管得太多就会爱得太少。可是,我们再仔细思量,爱和管束真的是一体两面?爱要太多就可以少管,而管得太多就应少爱吗?
就我个人的看法,爱和管束根本是独立的两件事,你可以爱你的儿女,同时你也可以给他很多的管束;你可以不管他,却依旧可以管束他;你也可以不爱他,不管束他;所以“爱”和“管束”是两件事,不能说:爱多就管少,管多就爱少;爱和管束是相互不关联的,这也是我提醒父母亲的一个观念,请千万要弄清。更简单地分析:“爱”也是父母儿女之间的一种天性,父母有可能爱而不管,却不会只管不爱;只会管而不爱时,这个家庭的组合,基本上是有问题的,例如:儿女不是亲生的,或者是父母在心理上出现了某种障碍等等。
父母对儿女之间的爱和管束是不冲突的,你可以非常地爱你的孩子,当然也可以严格管教你的孩子,只是管的时间、地点和如何管,分寸之间的掌握必须由父母智慧地去执行而已。
爱不是可以用条件变换的
此刻,你应当明白:“爱”和“管束”是两码事了。现在,我再提出一个观念:怎要爱,才算正确?深信每一个父母,都知道父母儿女之间的爱是一种天性,是没有条件的,也没有理由;于是就请“没有条件、没有理由”地去爱你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