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30837700000066

第66章 文人画家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他中过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出京城;又因怍诗“谤讪朝廷”而被罪贬黄州等地,最后病死常州。他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合称为“三苏”,并被列人“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对书画很有研究。书法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他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从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进行艺术创造,并在创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技法。他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有很大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他的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把苏轼的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姿媚,中期圆劲,晚期沉着。早期他的代表作是《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他的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这幅诗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的两首诗。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随”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后人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他的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这二赋意趣古雅,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苏轼对作画也有自己的见解,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在画史上很有影响。

苏轼擅长画竹,是湖州竹派之一。苏轼画竹,赞同画家文同的看法,他说,有的人画竹子,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画,那怎么能画出竹子的全貌呢?只有成竹在胸中,拿起笔来画竹,在纸上好像看到自己所要画的整体,这样才能画出有风韵的竹子。后人从中也就提炼出“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表示做事很有成功的把握。

苏轼还是朱竹的创始者。一次他一时画兴大发,但手边没有墨只有朱砂,他就拿朱砂画起竹子来。有人问他世间哪有朱色竹呢?他反问说,那世间又哪有墨竹呢?他思路灵活,反应灵敏,在画竹方面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