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30837700000055

第55章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云冈石雕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加上其余小窟,先后用了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石窟至今仍留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云冈石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开凿云冈石窟的壮阔场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昙曜五窟”(由昙曜负责开凿的5个石窟)是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的窟,它们的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马蹄形或椭圆形,穹隆顶,前开拱门,门上方开明窗,高达15米以上,但形式却近似僧人修禅所居的草庐。窟内主像形体高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两侧各有一佛侍立或倚座,合为“三世佛”,但主从相差悬殊。主像背后雕饰华丽的舟形背直达窟顶中央,壁间遍刻千佛,有的还刻有贴壁的菩萨、罗汉等形象。尽管这5个石窟在设计和布局上和谐统一,但它们的造型并不雷同,而是各有特点。譬如,第20窟的佛像以英伟端庄著称,第19窟的佛像以俊秀雅闲取胜,第18窟的佛像则庄重而又不失活泼。这一时期的雕像也拥有共同的特征: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具有大丈夫的气概。即便是佛像身后作少女形的飞天,也英姿飒爽。无论是面貌神态还是体态服饰,这些窟龛造像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都与凉州(今河西走廊地区)的佛教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佛教由西向东传播的历程。

云冈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体貌表现出少数民族的特征。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佛像,按品级一个低于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于天空,展示了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侏儒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

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整个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雕造技法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极为珍贵的资料。鲁迅先生曾将“云冈的丈八大佛”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把它们看做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坚固而伟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