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命的气质与个性
30835900000011

第11章 了解个性(1)

个性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结合的心理结构。

个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首先,个性的整体性在于个体的内在统一性。一个活生生的正常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整在个性上出现的相互矛盾的特征。因此他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其次,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别,个别的心理特征只是在个性的整体中,在和其他个性联系中才有确定意义。

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很可能在关键时候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吃大亏;最后,个性具有多层次,多维度性、多侧面性,这些层次、维度和侧面有低级与高级之分,有主次之分,有主导和从属之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比如有的人刚毅,但不乏柔和;可有的人却跟《水浒传》里的李逵一样徒有勇猛。

个别性和共同性人的个性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其中既有个人所独有的,也有与别人相似的或共同的。

人的个性独特性并不排斥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就是说,个性中还存在着共性。所谓心理上的共性是指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层或某个民族有共同的典型的个性特征。它表现在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己对人对事所持态度和价值判断,在愿望和实现中,都有某种共同性或相似性。简单地说,共性就是在一定群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而个性中的共同性和个别性是统一的,即某一群体的个性总是通过其群体内的成员个人体现出来的,它制约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人类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心理规律也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

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个人的长期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心理面貌总是显示出相同的品质。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之问的交际纷繁多变,因此作为人的生活历程的反映的个性特征,也必然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比如人们形成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巩固,逐渐成为个人典型的特征。这些特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逐渐变化;二是人的个性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比如所处情景的变化、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一时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身体自然特点的影响等等。

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因此在考虑个性的本性是社会性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个性带有自己生物学烙印。

人的自然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个性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个性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个性发展的道路和方式,影响着个性行为的形成的难易和水平。

而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即时性的社会影响,这往往是和别人在一起时,无意之间中接受了别人的影响,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也叫从众行为;二是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是在他所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它最能反映人的活动的积极性特点,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人和人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是有差异的,其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都是在其具体的个人身上进行的,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感觉、记忆、思维、想像)、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他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以流动、变化为特征,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保证着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人总是通过认识、情感、意志去反映现实、去完成活动。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由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它有三个特点: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性)、直接现实性和心理状态的广泛性。

自我调节系统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在认识方面又包括有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在情感方面又包括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在意志行动方面又包括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

对一个人而言,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方面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着,构成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意识与个性

由于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以它能够对各种心理成分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个性心理诸成分形成完整的结构系统。如果自我意识失调,就会发生人格破裂。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呢?自我意识是指个体把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观察和综合反应)。既是对自己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也是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等等。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个性不断臻于完美的良好保证。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强烈,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和行为,留可取弃无用,将帮助人走向成功。比如一个鲁莽的人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一个自负的人认识到自己的目空一切,这有利于改善自己的个性。自我意识存在有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和同一性。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控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主要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之有过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学者霍曼切克认为,学生正确自我评价和不正确自我评价在态度和行动上差异有8点之多。

这8条差异其实是一一对立的关系。其中无不是关系到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品质,比如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性品质的评价,关系到个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协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人,这就会丧失信心,遇事畏缩不前,可能使人变得怯懦沉闷、无生气;如果一个人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孤芳自赏,这样的人容易变得盲目乐观、傲慢、自以为是等。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其功能有:使认识内化为个人的需要和信念;引起和维持行动;制止自己行为。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行动上的表现,包括四个环节:一是主体意识到社会要求,并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准则,从而激发自我调控;二是从知识库中检索与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以及自己主观世界的有关知识,同时正确地评价自己运用这些知识的可能性;三是制定能够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动的相应计划和程序;四是在行动中运用诸如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

轻松一刻:个性成熟度测试

下面有25道题,每道题都有5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下面圈出相应的字母,每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请注意,这是测验你的实际想法和做法,而不是问你哪个答案最正确。因此,请不要猜测“正确”的答案,以免测验结果失真。

1.我所在单位的领导(或学校的老师)对待我的态度是:

a.老是吹毛求疵地批评我

b.我一做错什么事,马上就批评我,从不表扬我

c.只要我不犯错误,他们就不会指责我

d.他们说我工作和学习还是勤恳的

e.我有错误他们就批评,我有成绩他们就会表扬我

2.如果在比赛中,我或我的一方输了,我通常的做法是:

a.研究输的原因,提高技术,争取以后赢

b.对获得胜利的一方表示赞赏

c.认为对方没啥了不起,在别的方面自己(或自己一方)比对方强

d.认为对方这次赢的原因不足道,很快就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