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30827100000006

第6章 昆虫常识(1)

螳螂

螳螂也称刀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生得很漂亮,身材颀长,后腿发达,前腿像手臂,把长长的前胸挺得高高的。它的长脖子上有一颗能朝各个方向转动的头,时刻机警地了望四方。螳螂以捕食别的小昆虫为生。它前足上生有两排锐利的锯齿,能捕捉苍蝇、蛾子、蝴蝶、蚱蜢、蝗虫等害虫。螳螂身体的颜色为绿色,和植物颜色一样,可以隐蔽自己。螳螂还能在植物丛中把一对足装饰成花瓣,以诱使别的昆虫来采蜜。螳螂最喜欢捕蝉吃,但黄雀却喜欢吃螳螂,于是便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蝉属于同翅目蝉科,全世界约有1500种。最常见的有3种:一是鸣蝉,又叫知了,体长约4厘米,浑身漆黑发亮,鸣声粗犷而洪亮;二是蝰蛄,体长约2厘米,全身黑褐色,鸣声尖而长,连续不断;三是寒蝉,体长约2.5厘米,头胸淡绿色,因它在深秋时节叫得欢,故又称秋蝉。蝉之所以能鸣叫,是因为它的腹部有一对鸣器,由镜膜和鼓膜组成,当膜内发音肌收缩时,便产生声波,发出嘹亮的声音。不过别忘了鸣器只雄蝉才有,雌蝉是“哑巴”。

蝉的生活方式

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在土中,它们要经过漫长的幼虫期。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徐徐爬上树干,然后自头胸处裂开。不久,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的照射,翅膀施展、干燥。羽化过程约需1~3小时。最着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蝉有趋光性,当夜幕降临,只需在树干下烧堆火,同时敲击树干,蝉即会扑向火光,此时迅速上前活捉,十拿九稳。

黑蚱蝉

黑蚱蝉就是人们较为熟知的“知了”,在昆虫纲属于同翅目中的蝉科,是蝉科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体长50毫米,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体背金黄色绒毛;翅透明,翅脉浅黄或黑色。雄虫腹部第1~2节有鸣器,雌虫没有。黑蚱蝉也是昆虫中发音最响的鸣虫,一般1千米之外便可听到它的鸣声。蝉的声音不是从口腔中发出的,而是依靠生长在腹部的特殊发音器官发出声音。

“金蝉脱壳”

我国,黑蚱蝉2~3年才完成一代。雌性成虫发育成熟后,便用腹部锥状的产卵器,把卵产在植物新生的枝条上,每处产卵30~50粒,一只雌虫可产卵300~700粒。雌虫产完卵后,将身体退居到产卵部位的下面,并用前足上的锯齿将枝条的韧皮部锉伤,伤口上部的枝条不久即枯萎,待冬季来临时,寒风便将枯枝自伤口处折断,连同卵粒落到地面。在枯枝内过冬的卵,在来年春暖时节,便借助地表湿度,孵化为一只只白色的若虫,挣脱开裹着的卵膜,利用它那善于掘土的前足,很快便钻入土中,以树根汁液为生。经过漫长的时间,若虫蜕皮5次,才进入老熟期,到夏季多雨季节,挖个垂直的洞,趁天色暗淡时钻出地面,爬上树干,通过“金蝉脱壳”之计,蜕下若虫时期的外壳,变成成虫。

沫蝉

据《自然》杂志报道:最新研究显示,身体仅6毫米长的昆虫沫蝉,最高跳跃高度可达70厘米,这相当于标准身高男性跳过210米高的摩天大楼,其跳跃能力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所认为的自然界跳高冠军——跳蚤。沫蝉分泌一种泡沫状物质,用来保护自己不至于干燥同时免受天敌的侵害。沫蝉栖息在植物的叶子上,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它的存在并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注意。沫蝉的后腿肌肉非常健壮,可以在瞬间的跳跃中爆发后腿的蓄力。有学者认为,沫蝉具有如此强的弹跳能力,是为了逃避鸟和其他昆虫的袭击。

榆叶蝉

榆叶蝉是一种危害榆树、大麻、甘草等植物的害虫,以卵散产在榆树嫩枝皮内越冬。成虫体长约3.5毫米,触角刺状,鞭节基部有一小分叉,翅端1/3处也有一黑点。内蒙古、宁夏等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别名桃叶蝉,成虫体长3.3~3.7毫米,淡黄绿至绿色,复眼灰褐至深褐色,无单眼,触角刚毛状,末端黑色。一年生4~6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或低矮绿色植物中越冬。翌春桃、李、杏发芽后出蛰,飞到树上刺吸汁液,经取食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危害大豆、小豆、菜豆、绿豆、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甘薯、甜菜、麦、稻、甘蔗、苹果、桃、李、杏、葡萄、梅、山楂、山荆子、柑橘、杨梅、线麻、烟、棉花、木芙蓉等。成虫、若虫吸汁液,被害叶初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

黑尾大叶蝉

黑尾大叶蝉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中、华东以及台湾、广东和海南;也产于朝鲜、日本、缅甸、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南部。成虫体长12~13.5毫米,身体呈橙黄色,并常有变异。一年生1代。成虫在杂草、常绿树及竹林中过冬;翌年春出蛰后刺吸寄主嫩叶。危害甘蔗、高梁、玉米、甘薯、桑、茶、油菜、葡萄、柑橘、梨、苹果、桃、枇杷、奎宁树、月季、大豆、向日葵。

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别名菜蚱蜢,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原苏联及欧洲地区。成虫体长7.5~10毫米。身体青绿色,各地的世代有差异,从吉林省的年生2代而至江西的年生5代。成虫或若虫均喜弹跳。危害高粱、玉米、粟、小麦、稻、甘蔗、麻、花生、豆类、蔬菜、桑、梨、桃、苹果、杨、柳、洋槐以及禾本科、豆科、杨柳科、蔷薇科植物。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

臭虫

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壁虱,是一种非常不受人喜欢的昆虫。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它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不过正是这种臭液可以帮助它防御天敌,吸引配偶。臭虫是以吸人血为生的寄生虫。若虫的腹部背面或成虫的胸部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使它臭名远扬。全世界已知臭虫约有74种,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

吸血的臭虫

臭虫一般都过着群居的生活,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可以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不论雌、雄成虫,不论成虫、若虫,一到晚上,它们就偷偷地爬出来,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臭虫吸血很快,5~10分钟就能吸饱。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痒,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

臭虫的生存习性

臭虫的繁殖能力极强,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数个,总数可达100~200个。在冬天,臭虫通常停止吸血和产卵。若虫得不到血食,可活30天以上,成虫得不到血食,通常可活六七个月。它们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子、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所过之处经常留下许多褐色的粪迹。臭虫会传播多种疾病,如回归热、麻风、鼠疫、小儿麻痹、结核病、锥虫病、东方疖、黑热病等。

温带臭虫

温带臭虫是吸血昆虫。白天它们栖息在室内缝隙中,夜间出没,吸吮人血,一次吮血量常常比它自身还重,得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兔、鼠的血。人被叮咬后,皮肤红肿,痛痒难忍,如搔破,带入细菌,还可以引起溃疡。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臭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害虫。消灭臭虫可以采用开水烫杀、日光曝晒、药物喷射等方法。

热带臭虫

热带臭虫也是吸血昆虫,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危害是频繁叮人吸血,扰人睡眠休息,影响人们健康和工作。它除吸人血外,也能吸其他动物血,如鼠、鸡、兔等。臭虫极能耐饥,喜群居,可随衣物、家具带往其他地方,实现远程传播。

蟋蟀

蟋蟀俗称蛐蛐,古人称之为“促织”、“蛩”等,在沪苏一带方言称之为“赚积”。属直翅目,蟋蟀科,体呈黑褐色或黄褐色,体形粗壮,体长约15~40毫米,头呈圆形,具光泽;触角丝状,有30节,往往超过体长。雄虫好斗,且善鸣叫。雌虫则默不作声,是个哑巴,俗称“三尾子”。蟋蟀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昆虫之一,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全世界约有3000种,我国有50多种。饲养蟋蟀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中国已有千余年历史。

蟋蟀的生存方式

蟋蟀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生性孤僻,是独居者,通常一穴一虫,要到成熟发情期,才招来雌蟋蟀同居一穴。但在幼虫期,往往30~40头共居一室,十分亲热。雌虫一生可产卵500粒左右,分散产在泥土中,以卵越冬。蟋蟀每年出生一代,喜居于阴凉和食物丰富的地方,常在夜间出来觅食。成虫喜跳跃,后腿极具爆发力,跳跃间距为体长的20倍左右;少数种类后翅发达能飞行。每年夏秋之交是成虫的壮年期,也是捕捉斗玩蟋蟀的大好时期。

蟋蟀为何好斗

蟋蟀爱打架在昆虫界是出了名的,每年一到秋天,两只蟋蟀狭路相逢,大打出手的事儿经常发生。正是这种争强好斗的性格和精彩的打斗表演,牢牢抓住了人们喜欢观看竞技比赛的眼球。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蟋蟀、斗蟋蟀了。最早是农民庆祝丰收,丰收了当然很高兴,就要找点乐趣,他们就捉了蟋蟀,在地上挖一个坑,圆圆的坑,然后把蟋蟀放到一起开始打斗。后来斗蟋蟀的风气还传到了皇宫里,明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酷爱斗蟋蟀的皇帝,民间为了进贡一头蟋蟀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为什么蟋蟀在秋天格外好斗呢?因为每当秋收来临之时,特别是中秋前后,也正是蟋蟀风华正茂、身体最强壮的时候。这时的蟋蟀打起架来,都跟参加拳王争霸赛一样卖力气。欣赏斗蟋蟀这可是最好的时机了。

象鼻虫

象鼻虫又称象甲,成虫体态特殊,因为它的口器延长成象鼻状突出,称做头管。有些种类的头管几乎与身体一样长,十分奇特。象鼻虫在鞘翅目昆虫中是最大的一科,也是昆虫王国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在全世界达6万多种;它们个体差异甚大,小的仅0.1厘米,大的可达5厘米。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幼虫体肥而弯曲成“C”形,头部特别发达,能钻入植物的根、茎、叶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故那些大型的象鼻虫常被人们捉来饲养,把弄玩耍。

天牛

天牛俗称“锯树郎”,种类很多,大小不一。全世界约有2万种左右,我国超过2000种。天牛有牛劲,力气大,颜色形态各式各样,但它们对植物的危害是相同的。天牛以植物的皮、花、芽、叶、花粉等为食。幼虫蛀食茎干,造成植物枯萎,是林业上的大害虫。雌虫常把卵产在树干的裂缝里,待卵孵化后,幼虫钻入茎内或树心,穿凿洞穴,造成危害。天牛的幼虫为黄白色,肥长无脚,体形弯曲,是啄木鸟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以及我国云南、台湾等地的少数民族,十分嗜食天牛幼虫。天牛一般以幼虫越冬,或以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即上一年秋冬之际羽化的成虫,留在蛹室内到第二年春夏间才出来。成虫的寿命一般不长,十数天到一二个月,但在蛹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能达到七八个月。

天牛的游戏

在许多地区,要数星天牛最为常见。此虫体长约4厘米,体形壮硕黑亮,翅鞘上有白色斑点,十分醒目。触角呈丝状,黑白相间,长约10厘米。有趣的是当你抓住它时,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企图挣脱逃命。如若在其脚上缚一细线,任其飞翔,还能听到“营营”之声呢。天牛的玩法很多,如天牛赛跑、天牛拉车、天牛鱼、天牛赛叫等等,比起目前充斥市场的电动玩具来,玩这种“自然宠物”要有趣得多。

世界上最大的甲虫

亚马逊巨天牛和大牙天牛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它们身长18厘米。大牙天牛的角(长颚)是专为切割树枝所设计的,当它用锐利的角钩住枝条后就绕着树枝做360°的旋转,直至把树枝锯断为止。

大牙土天牛

大牙土天牛又名大牙锯天牛,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7月中下旬出现,在降雨后大量从土中钻出,而后交尾,1头雄虫与多头雌虫交尾,雄虫交尾后死亡,雌虫产卵后死亡。在下过大雨后约在梅雨季前后,会大量爬出地面,似乎不太会飞行,雌虫产卵于土里,幼虫摄食禾本科作物的根茎。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四川。

锯天牛

锯天牛体长32~45毫米,2~4年完成1代。幼虫生活在衰弱的树内和砍伐后的树根内。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生活在低海拔以下林区。危害松、柳杉、冷杉、云杉、扁柏、苹果、柳、槐、榆、山毛榉。分布于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浙江、江西、四川、台湾。

褐幽天牛

褐幽天牛危害日本赤松、马尾松、华山松、油松、柳杉、杨树、榆树、栎树、日本扁柏、桧、冷杉、白皮松、柚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贺兰山)、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江西、云南、欧洲、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库页岛)也有分布。

松幽天牛

松幽天牛为危险的入侵害虫,我国动物检疫重点防范对象。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落叶松,幼虫切断疏导组织,使整株落叶松树死亡。危害红松、鱼鳞松、日本赤松、华山松、油松、云杉。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贺兰山)、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新疆、山东、浙江。

云杉小墨天牛

云杉小墨天牛1年发生1代,以老龄幼虫越冬,次年5月化蛹,成虫于6月中旬产卵。幼虫蛀食木质部,形成如指状粗大虫道,木材失去利用价值,成虫补充营养时啃咬树枝韧皮部,影响立木生长。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最主要的木材害虫,可以侵害活立木、衰弱木、倒木,使树木的价值降低,成虫在补充营养时可以啃食枝条的树皮,影响立木生长,是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

青杨楔天牛

青杨楔天牛是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杨树的主要枝梢害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杆的虫瘿中越冬。青杨楔天牛形成的虫瘿对枝梢的连年生长量影响时间长,影响量大,危害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箭杆杨、银白杨、黄华柳、白柳、青冈柳。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河南。

瓢虫

瓢虫因为它的形状很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许多瓢虫的幼虫和成虫,是吃吹绵介壳虫、蚜虫、壁虱等害虫的能手,因此,人们称瓢虫为“活农药”。瓢虫长得圆鼓鼓的,黄豆那么大,背上有两层翅膀,上层是坚硬的鞘翅,下层是薄膜的软翅,颜色鲜艳多彩,有形形色色的斑纹,因此也有人叫它“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士。现在人们常用瓢虫来防治为害农作物的蚜虫。七星瓢虫、小红瓢虫和异色瓢虫都是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的益虫。

瓢虫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