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30729200000013

第13章 拒绝平庸,追求卓越(1)

人生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夫拉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做。”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那个农民一会儿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在卖,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我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人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人生的箴言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巴金

我认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爽朗的笑是“家庭中的太阳”。我希望能有打内心里为他人的喜悦而喜悦的余裕。在这样的生活态度中,每一天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明朗愉快的东西。只看人的阴暗面的生活态度,最后只会扩大阴暗抑郁的世界,从而导致自己的失败。

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持不断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性。在平凡的生活中仍能发现新鲜的感动和喜悦的人,可以说是使自己生活得富有创造性。我希望从风中颤动的一片树叶上也能听到光线的脉搏的跳动;我希望能培养出一颗在路旁开放的无名的野花上也能发现美的心灵。但这不能是感伤。我希望的丰富的心灵,应当充满了正义和勇气,能以强韧的生命力去冲破任何惊涛骇浪。

一味地把他人与自己相比,这种生活态度是渺小的。他人有他人的使命,自己有自己的使命。应当以这样广阔的心胸,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明天,一步一步地登上进步与向上的坡道。这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青春活力。信用这东西积累起来很难,毁坏起来却很容易。花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信用,可能会由于一时的微小的言行而丧失。仅凭雕虫小技粉饰表面的镀金,到关键的时刻会剥落罄尽。能在苦难中勇往直前地完成自己使命的人,最后总会赢得所有人的信用——即使每天做着朴实无华的、谁也看不见的工作,但能够重视它,为了自己的建设,顽强地一步一步地前进。我打内心里尊敬这样的人。

跟自己说“我可以”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

——萧伯纳

成功的字典里没有“我不能”,经常告诉自己“我可以”,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的暗示,很多看似超越自身能力所及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利娅老师深知这个道理。

利娅是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

那天,她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她让学生们在纸上写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纸上写道:“我无法把球踢过第二道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知道如何让黛比喜欢我”等。他已经写完了半张纸,但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旧很认真地继续写着。

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利娅老师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艾伦”等。

大约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入纸鞋盒以后,利娅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前走。

走着走着,队伍停了下来。利娅走进杂物室,找了一把铁锹。然后,她一只手拿着鞋盒,另一只手拿着铁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

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洞挖好后,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又用泥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1米深的泥土下面。

这时,利娅老师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1个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来,我们准备默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利娅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您安葬在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利娅为“我不能”做了一个纸墓碑。

利娅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每当有学生说“我不能……”的时候,她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我不能”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进而去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我不能”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这是你对自己的宣判。听多了你对自己说的“我不能”,你很可能就会走进自卑的圈子,再也出不来。不要自己宣判自己,沉浸在“我不能”的困境中,很多事情就真的无法去做。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相信“我可以”,便会有无限可能。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拜伦

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便机会出现时,你可以紧紧抓住,不让它溜走。

机遇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知道。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时刻做好准备,这样无论机会何时出现,你都能抓住它,借机而成功。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到偏远山区的学校,传授教学经验,并与当地老师进行教学研讨。由于老教授和蔼可亲,使得他所到之处皆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有一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行程,而欲赶赴他处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非常感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谁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该名学生一个神秘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来到学校,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当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这个学生又担心教授会在下午来到,于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可他想想又觉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

到最后,他想到,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这名学生想清楚了,他无时无刻不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教授的来临。

老教授虽然尚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机会无所不在,重点在于:当机会出现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机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满灵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只有经过反复尝试,多方出击,才能寻觅到它。

机遇绝非上苍的恩赐,它是创造主体主动争来的,主动创造出来的。机遇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也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俘获机遇;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遇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显得主动、热情的话,机遇就会向你靠拢。

勇争首位

人应该进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则,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罗·勃朗宁

一位赛车手一赛完车,就回来向母亲报告比赛的结果。他冲进家门叫道:“妈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这值得高兴吗?要我说——你输了!”母亲回答道。

“妈妈,你不认为第一次就跑第二是很了不起的事吗?而且有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他抗议着。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如果别人能跑第一,你也能!”母亲严厉地说。

这句话深深刻进了儿子的脑海。

接下来的20年中,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他就是理查·派迪。

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人能打破。20多年来,他一直没忘记母亲的教诲——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这个道理就好比两个准备爬山的人:第一个立志要爬到山顶;第二个人说我要享受生活,爬到半山腰就好。

结果多半是立誓爬到半山腰的人愿望能实现,而第一个人的愿望有两种可能:第一,他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地——山顶,但他最终所处的位置一定比第二个人高;第二,他如愿以偿地站在最高峰。无论是哪种结果,成就大的永远是立志到达山顶的那个人。

只要是比赛,就一定有“第二名”,但只要参加比赛,就一定要争取”第一名”。你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第二名”,但绝不能心安理得地满足“第二名”。如果这一次你因为“第二名”而欢喜,那么下一次比赛就一定不是“第二名”,而是在更远的后面。这就是“取法乎上而得乎中”的道理,这就是理查·派迪的母亲责备他的原因。

激发成功的兴趣

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

——毛姆

事业成功的人都是从心底里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因为只有热爱,对工作才能有激情、有兴趣,才可能把它做好。相反,平庸的人往往面带一种愠怒厌世的情绪,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自然也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

爱迪生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

松下幸之助说:“人生的最大生活价值,就是对工作有兴趣。”

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积聚力量、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实现一个人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工作,我们拥有了技能、经验、财富等,并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别人问李素丽:难道真的不觉得工作很烦很累吗?李素丽说:“做什么都会累,关键是你要把工作当乐趣,那么工作就会越做越好。如果你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是否平庸的关键不在于工作内在的性质,而在于人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动机、热情和兴趣。如果是用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激情去工作,就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所做的工作,否则只能导致平庸。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迅速崛起。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光学仪器和照相机威胁到德国;制表业威胁到瑞士;动画和游戏机更是席卷全球市场。

而这些都要归功于日本人对待自身工作的认真。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寻趣味,并且对工作抱着积极的态度,因此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日本人为什么能对工作抱积极的态度呢?日本著名作家中谷彰宏说:“工作的有趣与否,不在于工作本身是否有趣,而在于你有没有热诚勤奋地去做你的工作。再枯燥无味的工作,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再有趣的工作,慢吞吞、兴味索然地做,都会变得无趣。不信你把自己装成慢吞吞、没有兴趣的样子,去玩游戏机看看。”如此说来,日本人其实是非常懂得工作哲学的。

日本的成功崛起就得益于他们懂得工作哲学,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工作的同时就获得了快乐,所以工作也就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学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即在苦中也能寻乐,那将是快乐人生的又一秘诀。心中充满快乐时,自然感到身边的工作也有趣。这里介绍几种可以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方法。

1.把工作看成创造性的活动。一位教师上好一节课,并不逊于导演编排一出精彩的戏剧;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一次完美的动作,可以与十四行诗那样的作品相媲美,并且可以获得同样的精神感受。

2.把工作看成是自我满足。为了自我满足而从事的运动是一种乐趣,而从不考虑是否劳累,比如:一位产科大夫似乎心情不错,因为他刚刚接生了第100名婴儿;一名足球运动员也因他刚刚踢进第10个球而欣喜若狂。

3.把工作看成是艺术创作。有一次,一位教授指着一位正在附近挖排水沟的工人赞赏地说:“那是一个真正的艺人。看看那些污泥竟能以铁锹上的形状飞过空中,恰好落到他想让它落的地方。”现实中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假如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艺术创作,那么简单的生活将会变得丰富多彩。

4.把工作变为娱乐活动。把工作看作娱乐,就能把工作看作消遣。娱乐是乐趣,而工作是“必做”的。假如自己是职业足球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娱乐上,就可以和业余足球员一样,更加投入地参加比赛。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因此,如果想要放弃平庸,必须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找到快乐。我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生活,也为了使生活有重心,对社会有贡献,使生命有价值,更为了我们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放弃平庸、生活成功的主要道理之一是,努力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天保持对工作的兴趣,能够有持久的热忱,并能将每一天看得同样重要。

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获奖的答案是:正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追求快乐与事业成功非但不矛盾,而且是和谐统一的。对工作有乐趣,就可以得到快乐,事业成功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快乐。正如埃及著名作家艾尼斯·曼苏尔所说:“事业成功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力量。”因此可以说,我们追求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追求最大的快乐,而这个快乐的创造者首先是我们自己。

自强改变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