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郡,在安徽省长江以南,泾县、宣城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一带,楚汉之际析秦九江郡置,汉武帝时徙治舒县(今庐江县西南)。据《姓纂》,其裔孙扬州刺史文钦居谯郡,后奔吴,为幽州牧。谯郡,汉建安末分沛国置,三国时辖境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萧县一带。
“文”下云:“亦州名,《禹贡》梁州之域,自战国时宋及齐、梁皆诸羌所据,后魏平蜀始置州。”梁州在陕西华山一带,此可与文王裔孙以谥为氏相参。从“文”声之字有真轸震、仙狝、元等韵,真韵汶山郡置于西汉元鼎前后,在蜀郡北部,因岷山(亦作汶山)得名。是汉时安徽庐江和四川蜀郡两地“文”字读音略有不同。“文”声之“虔”,河南开封陈留一带读群纽仙韵,参见“虔”。
云,王分切。又姓,缙云氏之后。又《魏书》宥连氏后改为云氏。
斯2071:“户分反。十一。”无姓氏义。《王三·平文》:“王分反。气。十六。”增字增义不增姓。《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作“于分切”,“又姓”,删去实例。按,户·匣母;于,喻母。于、王同类,而与户微异,《广韵》反切从《王三》,下同。周、余未出校。
邵思《姓解·四三雨部》引《姓苑》:“缙云氏之后。”《姓纂》卷三:“缙云氏之后。河南,《后魏·官氏志》,宥连氏改为云氏。状称本姓赫连,夏主敖云,太子璜,生袖,后魏太武改为云氏。”知《姓纂》本《姓苑》而加强焉。宥连、赫连之关系及后魏太武之改姓,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无征,姚薇元有辨。《魏书·官氏志》:“宥连氏后改为云氏。”岑仲勉校记引《东胡民族考》上谓“宥连即云之汉译”。《广韵》所引虽同《官氏志》,然其与《姓苑》文并引,故不能排斥从《姓纂》转录。
妘,王分切。女字,又姓。
斯2071户分反下仅“女字”,无姓氏义。《王三·平文》王分反同。《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同《重修广韵》。
今存《姓苑》《姓纂》不见“妘”姓。《说文·女部》:“妘,祝融之后,姓也。”《国语·郑语》:“妘姓,邬、郐、路、偪阳。”韦昭注:“陆终第四子曰,求言为妘姓,封于郐。郐今新郑也。鄥、路、偪阳,其后别封也。”《国语》叙述虽详,然《广韵》修订时,必多以字韵书、工具书为参照,今其文简略,故依《说文》补姓之可能性为大。
《说文》“妘”姓地域不明,依韦注,妘姓封郐,在河南新郑。以姓故从女,以地故亦作“”。故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沂州》著录此姓作“”。《路史·后纪八》:“云近楚,若敖父子娶焉。后灭之。有云氏、员氏、雲氏、郧氏、氏。”罗氏曰“云近楚”,则指河南之“妘”而言。本韵“坛,,后有“郧,国名”,“,邑名”。《左传·宣公四年》“若敖娶于”,杜注“国名”,《释文》:“,本又作郧。”《说文》谓“汉南之国”,地在江夏云杜县,今湖北安陆一带。此向南迁徙之迹。包山简二二有“司马”,《鄂君舟节》:“逾夏内。”《说文》:“涢,水,出南阳蔡阳,东入夏水。”《鄂君节》所记盖逆水而上。《姓觿》卷二“妘”下云:“有妘、郧、芸、氏,《千家姓》云:六安族。”此“六安”或是安陆之误,或其姓元明间已迁徙至安徽。
云,王分切,亦姓,出自祝融之后。
斯2071户分反下仅一“言”字,无姓氏义。《王三·平文》王分反同。《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作“亦姓”,省后六字。
《姓解·一○四一部》“云”:“《姓苑》:祝融之后也。汉有云敞。又作坛。”《姓纂》卷三:“本云氏,省作云。《风俗通》:祝融之后。平陵:汉有谏议大夫云敞。河南:《官氏志》,牒云氏改为云氏。”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北宋时已阙,陈彭年未必觏见,故其文当据《姓苑》或《姓纂》迻录。云、坛同姓,其分布多在河南、湖北之间。参见上条“妘”姓。
员,王分切,又音圎,又音运,姓也。
斯2071、《王三·平文》皆不收此字,《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同。
《姓解·六九贝部》:“贠,音圆。……皆出《姓苑》。”此“圆”音出《姓苑》之证。《姓纂》卷三收“员”姓并引《前凉录》文而不云其又读“运”音。唯《姓解》又云:“贠,音运。《前凉录》有金城太守贠敞,唐有贠半千,又有贠嘉。”是北宋员有圆、运二音之证。《广韵·平仙》王权切下云“又云、运二音”,《去问》王问切下“姓也”并引《前凉录》。此见《广韵》“员”姓音读系依《姓苑》及其他姓氏书或时人说而来。
王权切在仙韵,王问切在问韵。员、圆、运古音皆在文部匣纽,然四声分别后之隋唐间,运为去声字,与员、圆有别。《广韵》《姓解》皆以“运”为前凉之音,考《姓纂》卷三:“《前凉录》安夷人员平,金城人员敞,大夏人员仓景。唐吏部郎中员嘉靖,华阴人,盖其后也。”此非中原伍员之后姓也。《姓纂》又载:“平凉,水部郎中员半千状云:本姓刘氏,彭城绥舆里人。宋宗室营陵侯刘遵考;子起居部郎中疑之,后宋亡,因背刘事魏,太武以忠谏比伍员,改姓员氏,赐名怀远,官至荆州刺史。远六代孙半千,唐右谕德、陕州刺史。……”据此盖知“运”音之“员”姓出于前凉改姓。平凉,十六国时置平凉郡,在今甘肃东部,泾河上游,地处陇东。颜之推谓“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陆法言亦谓“秦陇则去声为人,梁益则平声似去”。陇东虽非梁益,或其音沉浊鈋钝,故“员”音如“运”。邓名世云:“世俗读与韵同,盖讹也。”其于中原员姓之正音,或可云“讹”,然邓氏正不知古方音之异耳。
薰,许云切。亦姓,出何氏《姓苑》。
斯2071:“薰,许云反。九。”无训释。《王三·平文》许云反,增释义“香”,多收二字为“十一”。《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删“出何氏《姓苑》”五字。
《姓纂》卷三:“《姓苑》云:人姓。”《姓解·四六草部》亦云“出《姓苑》”,是《广韵》直接据引何氏《姓苑》。
军,举云切,又汉复姓二氏,《礼记》有将军文子,晋有太傅参军襄城冠军夷。
斯2071不收此字。《王三·平文》举云反下增之,释义云“戎伍”。《唐韵》残,无征。简本《广韵》但作“军旅”,删去六十四字。
《姓纂》卷三:“军,冠军侯之后,因以为氏。”是单姓。张澍《姓韵》卷二二谓“出《姓苑》”,虽不知所据,然《广韵》独著复姓二氏将军、冠军,知乃别有所承。按《通志·氏族略》:“将军氏”下引《世本》:“卫灵公子昭,生子郢。生文子才芳,为将军氏。”《世本》之亡佚,或言在五代,或言在南宋。然《崇文总目》不载,陈彭年修订时恐难觏,则此必据他书转引。《姓纂》卷九:“冠军,汉霍去病封冠军侯,支孙因氏焉。襄阳,汉有太傅东海王参军冠军夷。”岑仲勉据《晋书》《辩证》《通志》校正“汉”当为“晋”。若《广韵》源于《姓纂》,则知《姓纂》原文即作“晋”,无须下征《辩证》和《通志》。《广韵·平东》下引复姓系于第一字头,此处复姓则系于下字,殊乖体例。且其不收单姓“军”,亦乖常理。
芬,府文切。又姓,《战国策》晋有大夫芬质。
斯2071:“芬,无云反。六。”无姓氏义。《王三·平文》作“抚云反。香。九”,增义增字而不增姓。简本《广韵》:“抚文切。芬芳。又姓。十三。”余校曰:“全王及元明各本府作‘抚’。合《说文》及韵图。府与抚有帮滂之分也。”按,斯2071之“无”微母,恐乃“抚”字抄讹。
《姓纂》卷三作“《风俗通》:晋大夫芸贤,见《战国策》”,岑仲勉据《广韵》《姓解》《辩证》而定“芸贤”为“芬质”之讹。《氏族略》作“芬贤”。按,此人不见于今本《战国策》,一时莫能定其是非,故姚宽《战国策后序》引《广韵》《姓纂》而并存“芬质”“芸贤”。推测《广韵》修订增入姓氏义时,不将此姓抄录在同韵前九十九字之王分切“芸”字下,则其所据姓氏资料必是“芬”而非“芸”。芬本希姓,《姓苑》及《百家谱》等未必录。陈彭年既难见《风俗通·姓氏篇》,则其多半从《姓纂》迻录,由此知北宋崇文馆藏本《姓纂》固作“芬质”,此种推测由《姓解》《辩证》亦作“芬质”而可证实无疑。郑樵作“芬贤”,王应麟作“芸贤”,则知转抄之讹,由南宋下逮宋元之际,愈抄愈讹。
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本韵单姓有“勋”“分”“黄”三姓,谓出《姓苑》,《广韵》于三字下不收。《姓纂》本韵尚有“闻人”、“军车”二复姓,《广韵》“闻”“军”“人”“车”下皆不收。是其于单复姓之收入亦有所选择。
上声十八吻无姓氏义。
去声二十三问
问,亡运切。又姓,今襄州有之。
列TID《切韵》断片二:“问,无运反”。斯6176残片廿二问:“问,无运反。五。”《王三·去问》:“无运反。言至于彼。六。”增释义。裴务齐本反切收字与《王三》同,无释义。诸本皆无姓氏义项。简本《广韵》删“今襄州有之”五字。
今存《姓纂》不收此姓。《姓解·三五门部》谓“问”姓“出《姓苑》”。《辩证·二三问》:“《姓苑》云:襄阳人。”此知《姓苑》为《广韵》所本。杨慎《希姓录·十三问》:“问至,南北朝人。”《姓觿·十三问》:“《北史》,夏有尚书仆射问至。”按,问至乃十六国时期夏主赫连昌之尚书仆射,见《魏书·世祖纪上》。何承天《姓苑》或即缘其人而录之。《广韵》所谓“今襄州有之”,是否宋初襄州尚有问至后裔,不可知。
襄阳或襄州在今湖北襄樊,是否即问至之地望,无法征知。
运,王问切,又姓,出《姓苑》。又汉复姓二氏,《史记》云:秦后以国为姓,有运奄氏。后汉梁鸿,改姓为运期氏。
列TID《切韵》断片二“运”字残“车”构件,注文剩一“反”字。斯6176残片廿二问亦不见此字。《王三·去问》:“云问反。辇。七。”裴务齐本作“云问反。五”。皆不收姓氏义。简本《广韵》作“又姓,又汉复姓”,删去后二十五字。
单姓运,明标“出《姓苑》”,《姓纂》亦云“见《姓苑》”,来源相同。复姓运奄乃希姓,且无人可征,《姓苑》一般不载希姓。《姓纂》此姓下有残缺,不知原文有无。《广韵》谓本自《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莬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或节自原文。梁鸿改姓运期见《后汉书·逸民传》,传谓肃宗求鸿不得,鸿“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此为熟典,亦可凭《后汉书》而补。
郓,王问切,邑名。又州名,鲁太昊之后,风姓。《禹贡》兖州之域,即鲁之附庸须句国也。……亦姓,鲁大夫食采于郓,后因氏焉。
列TID《切韵》断片二不见“郓”字。斯6176残片廿二问作“邑名,在鲁”,《王三·去问》、裴务齐本同,皆不收姓氏义。简本《广韵》仅“邑名。又州名。亦姓”七字,他皆删。注文“鲁太昊之后”,诸本同,《五音集韵》卷十一《三问》亦同,盖抄自《广韵》。然太吴伏羲氏远在伯禽之先,鲁字冠于太昊上不确。
今本《姓纂》不存此姓。《姓解·三一邑部》云:“本风姓,太昊之裔。鲁大夫食菜于郓国,因而氏焉。”似与《广韵》同一来源,然莫知所出。
四库本《辩证·二三问》“郓”下注“音运”,《氏族略》遂作“郓亦作运”。按“音运”谓其音相同,而“亦作运”则将郓、运混而为一。运氏秦姓,地处关西;郓氏则在山东鲁国附近。东西相去千里,不可淆混。即同为山东之郓,亦有分别。《路史·国名纪一·太昊后风姓国》:“郓,一曰胤,今之须城。按《太康地记》有东西二郓:西郓,鲁公所居,今济之郓城;东郓即此。”是先有太昊之后风姓之国,而后有鲁大夫食采邑于此而为氏。《说文·邑部》:“郓,河内沁水乡。从邑,军声。鲁有郓地。”河内、山东皆北方。山东去声之“郓”以平声之“军”为声符,可致思者一。《左传·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杜预注:“郓,莒、鲁所争者。城阳姑幕县南有员亭,员即郓也。”可致思者二。陆德明《释文》颇为首鼠两端,注云:“郓,音军。幕,音莫。员,音云,一音运,本又作郓,音同。”郓于本地无平声读音,军无去声读音,则陆德明所采,当为山东以外人之音切,或南方嵇康(安徽)、李轨(湖北)等人之音。员本读平声,故音“云”,其一音去声之“运”者,据前文所考证,当为北方陇东之音。杜注“员亭”即“运亭”者,知北方山东将“员”亦读为去声“郓(运)”,故会以“员”代“郓”。陆氏兼采诸家之音,故平、去二音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