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教师的仪表行为,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气质风范及育人活动。以教育者来说,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示范与样板的作用。是他们学习、向往的典范与榜样。教师的仪表行为是教师的内在品格素养与外在气质表现的有机统一。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集团,不同的职业集团具有不同的职业习惯与特征。一定职业的特点规定了操同一职业的人群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素质、爱好与风格内容。甚至在思想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由于共同的职业习惯,也都有了近似或相通之处。这些具有共同的职业特征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就教师职业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教师的仪表行为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具有一定的个性习惯特征,不少方面彼此之间也还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从整体上来说,相应教育层次上的教师的文化素质、个人修养、知识结构层次,乃至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基本上大体相似,有所相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职业内部的共同的职业道德习惯,有着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共同的仪表行为特征。教师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睿智、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仪表行为特征。一个真正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职业的特点要求他头脑敏锐、思维活跃,有灵活机智的思辨能力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内外随时都可能要应付与处理千姿百态的突发性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睿智这一职业素质。谦和、含蓄、热情、诚恳、待人彬彬有礼、文明礼貌,则更是教师的自身素养的体现与垂范于受教育者的美德。长期的教学生活大都使教师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范与习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崇尚进取、不尚空谈。言谈举止,特别注意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诚以待人,很少愿意表现自己。职业的要求还使教师处处注意言传身教,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和教育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至于仪表端庄、文雅大方,更是教师沉稳持重、气度优雅的体现与要求,也是一个教师的良好的职业形象所必备的风范。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常人所具有的仪表行为,而且还要具有教师的职业所特有的职业的仪表行为习惯、道德品格,以及良好的为人师表的思想情操,呈现给受教育者一个完美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教师形象。教师的风度是教师仪表行为的核心。风度是外在的衣饰容貌、言谈举止所反映出来的仪态或风姿与内在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风貌所形成的风采或风格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的风度的展现,首先要求教师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一致。所展现出的教师的风度要具有教师的职业习惯特点,是教师的风姿与风采的统一。尽管如此,和其他职业相比较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地规定了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师的形象风度,更多地偏重于内在的操行修养、人格的完善。内在美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审美过程中,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展现内在美的外在仪表风度,便不能仅仅指一定的容貌姿态、衣着服饰,主要的是指能够展现内在的心灵美的气度,是内在的心灵美的外在的自然呈现与流露。一个人可能无法选择他的五官外貌,但却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心灵更美一些,从内在美中得到弥补。对一个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纵然没有漂亮的外貌姿容、美丽的打扮,但只要能在教师的职业仪表行为要求下,树立起高尚的为人师表意识,也同样能以自己的内在气质和美好的心灵影响、感染、打动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从中得到教益与启迪。那么,他的形象、他的气质风范也同样是美好的,同样是高大而又令人尊敬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徒有其虚表,胸无点墨而又缺少高尚的道德情操,刻意于外表的梳妆打扮,却疏于心灵美的塑造,则不仅不能较好地对受教育者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与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目的宗旨大异,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逆向效果,直接偏离了我们真正的、主要的教育目标与育人宗旨。其次,教师的风度不仅要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良好的个性美。教师的风度是个性美和共性美的统一。“美就是性格”,一定的个性美也有助于呈现出自身的独创性与不同凡响,有助于产生独具魅力的感染力与摄人心魄的力量。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仪表行为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美、真正的美,才能使仪表、行为光彩照人。
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
所谓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下,对教师的仪表行为所制定的某些标准或做出的某些规定。这些标准或规定对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受教育者的严密监督下。国家和人民把这些祖国的希望托付给教师来培养造就,需要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塑造他们的心灵,既教书,又育人。育人的首要一条对教师来说,就是要率先示范,自己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带动、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教师自己不仅仅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与传播者,而且还要是美的化身、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服饰装扮,所有的这些仪表行为,无不打上教育的烙印。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风度气质、精神面貌,而且也代表了一个教师要以什么样的风范姿态去影响带动受教育者。当教师接触到这些受教育者时,他的所有的这些仪表行为也就开始随着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一道参与了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这时,教师的仪表行为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地影响到了受教育者的情操陶冶、行为习惯等,触及到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如此,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如何,就直接影响到了教书育人的监督。为了给受教育者留下更美好的形象,获得更多的教益,我们必须要对教师的仪表行为进行适当的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教师往往是受教育者心中崇拜的偶像,受教育者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往往都是观察得至细至微,甚至是明察秋毫。教师的仪表行为的每一点变化,都逃不过受教育者的眼睛。教师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要慎重地把自己的仪表行为调整到符合受教育者的欣赏水平上,对他们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师必须在为人师表的宗旨下,服饰打扮整洁朴实、美观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言行举止,应谨慎谦和、文明礼貌;为人应热情真诚、落落大方,给学生树立一个既值得尊敬,又和蔼可亲的形象。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都是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行为符合育人的目的要求,坐姿、站态、眼神、表情、手势,每一个动物都要照顾到它的潜在的影响,既温文尔雅,又贴切得体。
(2)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举止言谈风格,也就具有不同的气质风度。因此,教师在自身仪表行为的塑造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努力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鲜明的个性风度。这种对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风度的追求,并不等于一味盲目地追求新奇时髦、刻意猎奇,以为这就是自己个性特点的最好体现,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显得不同凡响,才具有个性。我们讲的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吻合,是说教师的仪表行为要符合并能体现出教师的个性,而不是不顾自己特点地盲从他人、亦步亦趋,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3)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规定了教师在不同的受教育者面前,既要有纯真无邪的赤诚的童心,又要有沉稳持重的师长的成熟,更要有博大精深的渊博的知识,以及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但教师的仪表行为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征。青年教师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仪表修饰上富有新颖活泼的特征;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步履矫健,仪表修饰上往往富有成熟稳健的特征;老年教师德高望重、广识博见,仪表修饰上亦常常透露出严谨、庄重的风格特征。同时,在言行举止上,不同年龄段的人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仪表行为要相应地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以期展现独具的神采。
(4)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
教师仪表行为的总体要求是要持重、安谧、沉稳、协调。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不同的学科,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授课气氛、情调,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因素传情达意、相互辉映,使其能更好地与原内容保持审美情趣上的一致着装上不宜穿着花枝招展、奇俏浓艳的服饰。
言谈举止的表情达意亦不宜激越上扬,宜保持与之相应的气氛。情趣。反之,当教师讲授像《秋色赋》这样一类节奏明快、活泼的内容时,仪表行为就可以欢快、洒脱的格调与之相衬。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是教师的仪表行为各要素问以及与教师自身个性特点间的相互协调。教师的仪表行为美是使受教育者从中获得教益,感受到一定的意志、修养与力量的具体的美。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的特点
一定的仪表行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而提出的教师仪表行为规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特点
教师的仪表行为可以直接地作用于受教育者。其表现在具体的动作、手势、表情、姿态、行为及言谈等方面上,具有可以直接地向受教育者提供信息的特点。这又主要反映在受教育者所熟知的一些表示肯定或否定、排斥或接纳等一些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的表情动作之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喜怒哀乐,无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并对受教育者产生相应的影响。
当一位教师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他所引起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受教育者容易从中受到激发,产生一种兴奋感。这种兴奋感又有助于受教育者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从而间接地起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同样,一位教师的翩翩风度与奕奕神采,也能恰到好处地获得这种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一位教师漫不经心、愁眉苦脸地踱进课堂,学生从他那儿感受到的就可能会是猜疑的情感和心理的压抑感,从而从间接地利用于课堂听课,影响教学效果。
(2)辅助性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要把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这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语言这单一的渠道来进行,它需要教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配合教学,辅助教学。教师的一举一动,谈吐神情,以及某些具体的体态语言的运用,都可以造成某种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像解释课文某一内容或某一言词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利用体态语言传情达意,或是做出相应的姿态,以形象传神地把要解说的内容揭示给学生。
(2)描述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时,如它的大小、高低、肥瘦等内容,教师可以适时地把这种特征用体态语言表现给学生,以此来配合、辅助自己要讲解的内容。
(3)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时,教师可以以相应的外部仪表为创造某种与之相协调的气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感情力量。教师的授课,当讲到兴奋之处时眉飞色舞,慷慨激昂;讲到愤怒之处时满腔怒火,紧攥拳头,这一切,都会时时打动并感染着教育者,不仅有利于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随着教师的情绪渐臻佳境,走进课文:更好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教师在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也要针对不同的风格情调,选择好恰当的服饰以辅助环境气氛,更好地表情达意。
(4)一定的动作行为可以作为无声的语言,帮助教师向受教育者发出某一行为信号。教师的手势可以表示开始或结束,或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暂时情况。
(5)对学生课堂情况的指导以及课堂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体态语言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传递某一信息。一堂严肃认真的授课,当教师的情绪和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宜被打断时,面对个别存在的诸如听课不专心或有其它的一些动作行为等情况,有时往往教师的一个手势或一个眼色就足以起到提醒的效果。既确保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听课上来,又不中断授课,保持了授课内容的连续性,不分散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
(6)授课中出现的某些内容有意未尽达,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教师的某些外部仪表行为有时可以适当地起到补充的作用。
(3)示范性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与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时时注意为人师表,处处以师长的风度气质、品格、情操去带动学生。教师的仪表行为,往往成为受教育者模仿、学习的典范与样板。教师在课内外与受教育者的接触中,他的风范气质与思想情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染学生,并被许多学生视为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学、劳动、思想修养等方面表现出的衣着整洁、举止文雅、知识娴熟、身先士卒、文明礼貌、品行高尚等特点,无疑比“苦口婆心”的空洞说教效果要显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