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庙会风情
30718600000007

第7章 集贤皇会

“二十五日黄昏起,二十八日子时落。喇叭不离口,炮仗不离手。挟上枕头上皇会,半夜醒来也有戏。”

这首歌谣,说的便是集贤皇会的景况。《歌》中的时间,指的是农历的二月。“挟上枕头看戏”,是因为集贤皇会上戏不落台,大清早戏台上也唱本戏哩!人们可以边看边打盹。碰见好戏了,挺起精神观看;困了,就地小睡,待到下一出好戏唱开了,睁开眼睛再看。这样,一举三得:不耽搁时间;不影响休息;不会失去看戏的好位置!

集贤皇会的来历,存有两说。

一说,因村民与一卖艺班子发生打斗,对方引来大队人马,实施报复。村内无备,城被攻陷。村民遂与对方人马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尸堆如山,血溅四壁,惨不忍睹。据说,当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哭声震天。村中的一条沙河水也变了颜色,成为血河!

另一说,因婚姻争纷引发杀戮,村民亡者甚众。乱世争战中,军中一位头领率部驻扎在集贤村。一日,他设擂台比武,约定:胜其女者为其婿。原以为集贤无高人,以其女之艺,无人可以匹敌,足以尽显威风,远近扬名;招亲之事,仅是走个形式,有始无终,有名无实罢了!没想到,其女竟被一王姓家的长工打败。众目睽睽,无可奈何,只好让女儿下嫁长工。小夫妻住在主人家厦房内,两皆为仆,倒也相安。不料,该比武军中原先还有一位深爱该女的年轻头目,闻知此事,怒不可遏,发誓要夺回所爱之人。于是,他扮成街头耍猴的艺人,有意在王员外家门口摆开场子,探听虚实。表演中,又故意纵猴上树,自己爬树追猴,看清了院内详情。几日后,伺机混入王家,带走了恋人。王家人不依,组织家丁追回。此举惹怒了这些军兵,遂大举攻城,酿成了血袭集贤的惨案。当时,集贤人口虽然多,但尚未多到被杀人众之数。这是因为,集贤村城墙修得高大结实,长九里三,九座城门,加之村内习武的人多,民团硬,可谓固若金汤。所以,近至邻村,远及乾县、兴平、武功、户县等地的村民,纷纷携家带口来此躲避战乱,以求苟安。军兵攻城时,城内人由村首李道生率领,奋力抗击,杀其2000余人。城陷落之后,军兵不分男女老幼,见门即入,逢人便杀,致有村民4799人被害身亡。其中,有三位年轻女子因不堪受辱,联手跳井自尽。

这一事件逐级上报朝廷,朝廷随即颁发圣旨,褒奖村民奋勇精神,敕建“旌忠节烈祠”,又在其旁挖万人坑,安埋死难村民,并于祠内供奉亡者灵位。后来,皇帝又御笔题写了“忠贞祠”匾额。匾为竖式,四周火焰牙刻镶边。由于该祠建造得十分壮伟,远近闻名,故而使其成了集贤四景之一:西有遇仙桥,东有姑嫂墓,南有红孩洞,北有忠贞祠。一开始,钦定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为悼殇会祭日,并赐给御用仪仗一套,御棍24根,以张会威。“皇会”即因此得名。朝廷每年派员亲临集贤忠贞祠,宣旨主奠。后因接待乏力,请求改由地方官员代行祭典,获准。之后,凡对全村有功殉身者,也可入祭祠中。清末,村民李战元入耿峪沟剿匪阵亡,村人也将他的牌位供上了祭台。

忠贞祠内碑石众多。其中祭祀护村阵亡烈士的碑文中写道:忠贞祠,俱忠贞,皆为成仁杀其身。坤三火,玉石焚,无论绅士与庶民。裂肠肚,刮肝心,满城惨声不忍闻。敌既去,拣尸寻,男女合计五千人。呈县丞,禀督臣,上奉天子理赈民。梨园曲演二月春,皇皇大事震古今……祭祀村首李道生的碑文中写道:……赤手空拳人敌营,杀敌数十犹未足……二月廿七八人城来,老幼男女共落灾。先生衣冠坐中庭,敌人见之共相警。有劝先生诱和意,先生甘死身不辱。至今面貌垂巍峨,先生正气壮山河……颂扬三烈女的碑文写道:三烈女,亦何烈,甘心白刃不失节。闻敌至,结伴逃。行来半路遇军曹。敌一见,挽相亲。女心到底自思贞,破口大骂志不屈。严家女,性更灵,哄敌前行我后从。敌前行,不后省,三人相携共跳井。烈哉三女性,贞情感神明。水底旬间日,面貌犹如生。嘘嗟!保身一何英!死后存节名。荒坟郊野蜡长明,三坯净土与路平。后人祭之泪眼盈,感此而作烈女行!

“祠”与“坑”相邻,占地十余亩。正殿三间,两旁厢房连通庙门,为关中地方典型的“四水透堂”式建筑风格。上设拦天网防护,不使杂物落入,以示景仰。

集贤古乐是享誉中外的“音乐活化石”,每年过会,必然参加表演,成为皇会的一大特色。演奏时,周围列有黄龙伞、三角龙旗、米色幡、帅字旗等。演员一律身着古装,分工严格,整齐有序。曲目有灯影环、粉碟儿、王包头等。音调古朴、浑厚,典雅庄严,流畅哀婉,徐缓低沉,催人泪下。行进时,仪仗前导,乐队居中,黄龙伞殿后,再加上前呼后拥的人群,场面威壮异常。

皇会的正会是二月二十七日,这一天举行公祭活动。此日,全村36旗社均有纸扎香烛祭品供奉祠堂。祭祀队伍从村内出发,出正北门,绕会场三周。队前有八面大锣引路,24条御棍沿途开道。随后,“肃静”、“迥避”路牌分列左右,身着古装的仪仗队员,手执金瓜、钺斧、朝天灯、鬼头刀、六合枪、画戟、铜锤、仙人掌、龙凤扇等,依次排列,动静有度,合分有序。后边是各旗社的纸扎工艺祭品,有鹿马羊鹤灯、八宝莲花灯、牌楼、花筒等,有诲人劝善的神话故事锯扯分身、小鬼研磨、掏肠换肚、拔舌剜眼、火熬油炸、蛇缠蝎咬等;还有山水人物、鱼龙鸟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最后,由村老名流于祠内宣读祭文,焚化香表,哀悼亡灵。读毕,各方祭祀人士依次进香、跪拜,气氛肃静,场景感人。

皇会为祭亡灵而设,又临近传统的清明节,且正会日恰值春末,气候多变,往往黄风大作,飞尘走沙,所以当地人又将皇会称之为“鬼会”。因而,民间禁忌较多。譬如,正会之日村内人家不烧锅,因为火与血同为红色,犯忌;过会时,所有场合不准用红纸写对联,统为黄色,既体现了哀悼之意,又宣示了皇家权威。还有,整个过会期间村内年轻妇女晚上不能出门,以示贞贤(个别女孩为过看戏瘾,便裹上头巾,穿上皂服,扮成老太婆,结伴潜出)。从外村、外县请来的剧团,也得遵守集贤人的禁忌,不敢冲犯。每年皇会上,少则两台戏,每台戏的班主均记住集贤人的忌讳:第一本戏要演《祭灵》;正会日要演《黄河阵》、《下河东》;三天四夜的演出中,必须排有《杨门女将》、《赵公明显魂》等戏。无论哪家剧团,一律不准演喜剧。为此,班主们常常发出叹息:“没有八仙过海的本事,不敢接集贤人的贴!”集贤人则说:“要不,咋叫‘皇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