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路上的记忆
30715100000038

第38章 让心歇息的地方

除了温润宜人的气候,下关整洁的市容以及离漫湾宾馆不远地方穆斯林餐馆可口的饭菜,有极高知名度的大理留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古城区浓到极致的商业气息,洱海岸边蒙你没商量的玉器店,蝴蝶泉涌动着的比蝴蝶还多的人流,导游毫不掩饰的敷衍与刁钻……说白了,双脚没有踏上丽江这方土地之前,烦心缭绕的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打道回府!

如同面对似曾相识选择试题的学子,幸运就幸运在随后我在“丽江”一词的括号内打上了“√”。

峰回路转,穿云踏雾。历经5个小时晃悠,中巴车把最后一方金色的稻田连同田边翠碧的凤尾竹抛向遥远,正前方蓝天作衬,玉龙雪山撩开神秘面纱,自然古朴如魏晋诗句,丽江古城跃入视野那一刻,和所有游客一样,难以自控的我竟发出了放肆粗野的一声:嗷——

永远的茶马古道

我虽然不是历史地理学家,对西南区域民族地理志更是涉猎甚少,但走进滇藏高原,走进丽江,走进大研古镇,走进纳西人群,我依然能强烈感受到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茶马古道特殊的魅力。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西部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历史上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古道上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他们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进幽谷、入莽林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耐力,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尽岁月沧桑1000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如今,在上千年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从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消散了。但古道马帮及其或慷慨悲壮,或残酷血腥,或神秘动人的故事依然新鲜如初。那天,在丽江四方街一处装饰考究,名叫“高原红”的茶庄里,一位举止高雅,颇富现代商业思想的纳西女子,一边为我们演示茶艺,一边作了这样的现场讲述——

……当年的茶马古道气候多变,瘟疫流行,人和骡马极易染病,所以,商队通常是在每年5月雨季到来之前通过云南西南部地区。而从滇西北进入西藏地区,行走则更为不便。夏有蚂蟥之害,冬有大雪封山,即使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马帮驮队依然步履艰难,有的通道极为狭窄,宽不及尺,左边是绝壁,右边是深渊。由于道路状况差,沿途供给缺乏,加之路途遥远,人马容易困乏,因而经常出现人亡马死的事故,再加上滇藏边境地区匪患盛行,马帮之路可谓真正的生死之路。

纳西女子关于茶马古道粗线条现状的概述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以纳西民族为主体,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也正是因为这条茶马古道、因为连绵不绝的马帮队伍而阅尽了独属于自己的繁荣与耀眼。

据《三国志》记载,早在汉晋时期,纳西先民就同巴蜀汉商交换布、帛、盐、铁和畜产品。唐宋时期与西藏吐蕃及南诏大理国的交往更加频繁,到了元、明和清初,丽江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市场,市场上充斥着从各地赶来的马帮。有关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时期,丽江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商户竟有1200家。与此同时,西藏及各地的商家也纷纷到丽江设店开号。大批西藏的马帮将丽江作为进入内地进行贸易的中转站,而各地的马帮也将丽江作为进入西藏以及印度的中转站。以四方街广场为中心,古城四周店铺客栈环绕,无数来来往往的马帮用生铁打就的马蹄掌,将古城以五花石铺成的道路踩磨得光滑锃亮。

丽江古城的魅力

无论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用什么方法,什么眼光来审视丽江,我以为她都堪称一部举世罕见的辉煌建筑史巨著。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我真的不知道包括梁思成、罗哲文等在内的中国现当代建筑大师,对丽江古城及其人文地理有过怎样精辟的诠释评价,但作为对中国传统古典美学、对建筑艺术知之甚少如蚁游客中的我而言,走进丽江古城,站在四方街西边高处一纳西人家特意搭造的台阶上静心俯瞰古城时,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古城无与伦比的大气和谐,感受到了纳西民族非凡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感受到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滇游日记》中“历象眠山之西南垂,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府治东向临溪成而峙,象鼻之水环其前,黄峰拥其后”、“木氏居此两千载,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盖大兵临则俯首受绁,师返则夜郎自雄……且产矿独盛,宜其富冠诸土著云”概述的准确性。

海拔2416米,面积3.8平方公里,有居民2万多人,坐落于丽江坝中部的丽江古城是一座与大地肌肤相亲相偎,完全土木结构的建筑群落。阅尽千年风霜雨雪,今天的古城虽与现代社会紧密相随,但这里却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玻璃幕墙,没有汽车和电子音响的喧嚣。有的只是依山傍水“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徐霞客语)的城郭,古朴曲折的石板路,永远的小桥流水和诉说不尽的安静与惬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很难找出第二个类同或者近似于丽江古城的地方。说是城郭,但它没有高大厚实的城墙,没有庄重森严的城门楼,更没有循规蹈矩,十字交会的道路。三山为屏,一川脉连;三河穿城,家家流水;彩石铺地,曲径相通。有的是这种超然开放,尊重科学,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生存境界。

我不知道深入古城的其他游客曾有过怎样的感受与体会,来到丽江古城的第一天与大队人马走散后,和另一朋友沿“四方街”向东深入古城深处,当时的我真有一种坠入八卦阵的奇异感受。即便如此,但我们并没有迷途不知归路。理由非常简单:“顺水进城逆水出”——我们牢牢记住并切身实践了这句平白似水的纳西古训。

你说得太悬乎了吧!难道地处西南边陲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曲径小道还能胜过江南的苏州、扬州不成?我没有悬乎,更没有夸大,事实的确如此。苏州、扬州等江南名胜我均光顾过,和丽江古城相比,上述地方的历史人文气息过于浓郁厚重,各类风物艺术营构过于纤细繁缛,门前流过的渠水过于沉静平稳,人过于精明世故。而丽江古城则有自己另一种独到的个性。别的暂且按下不表,仔细比较审视,单是古城的小桥流水里便淀泊着无限的智慧与科学。

水构筑了古城的魂。古城纳西人及其祖先把水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流到玉龙桥下后,分西河、中河、东河进入城内。随后三条河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街绕巷,血脉般流遍全城,形成主河傍街,小巷临渠的特色。城内利用潭泉修建的多处“三眼井”,上泉饮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的做法,可以说把我们今天才意识到并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发挥诠释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仔细观察,无论大河水,还是小渠水,抑或更小的支渠水都是一样的清澈,一样的干净。有水便有桥,城内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0多座。在桥边漫步逗留,你便会发现每位信步桥上的男人和女人,都仿佛戴望舒先生笔下一抹韵味悠长的风景。

“四方街”的歌舞

历史经纬上的“四方街”,据说是模仿“知府大印”形状而修建的一个六亩地大的方形广场。今天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文化商业中心,是纳西人聚会娱乐,跳一种名叫“打跳”集体舞的地方。

历依山而建的大型丽江纳西历史文化雕塑墙,欢快的渠水做导,绕过一面巨大的水车造型,上午9点,双脚踏在“四方街”幽亮明净石板路上的时候,这里已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了。

除了形形色色,成群结队的中外游人,细心观察“四方街”上最惹人注目的当属围成一个半圆,跳一种名叫“打跳”集体舞的上了年纪的纳西女人。

“哎哎—哎耶—哎耶耶……”伴随着一种悠长舒缓但节奏明快的曲调,身着浅蓝素装,白色织带交绕前胸纳西女人的又一场歌舞开始了。缘于语言障碍,虽然我无法听清歌词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但舞者舒缓而又整齐的步伐、手拉着手自然摇摆的身躯和她们脸上恬淡祥和的表情告诉我,此时此刻,她们不断变换踢踏着的舞步一定与她们在土地上辛勤的劳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毫无疑问,她们时而低回绵缠,时而高亢激越的歌谣里,也一定含蓄蕴藏着一个美丽凄艳得使人心醉的爱情故事。

和任何一个地方的少数民族舞蹈一样,客观地说,这种“上演”在“四方街”上的地道的纳西民间舞蹈,其基本动作和造型并不复杂,但从经不住诱惑,自觉加入、参与进来的游客僵胳膊硬腿脚看,要真正跳好,跳出韵律,跳出纳西神韵并不那么容易。

“舞台上没有真正的舞蹈!”

——仔细玩味这句于不经意间牢牢记住的关于舞蹈艺术的警句箴言,那一刻,我想到了在新疆吐鲁番一个叫连木沁村庄的葡萄架下观赏过的维吾尔族歌舞,想到了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日革勒河畔观赏过的蒙古族歌舞,想到了在大兴安岭腹地白桦林里观赏过的鄂伦春族歌舞,想到了六盘山下泾河源头故乡男子汉跳了几个世纪的回族踏脚舞。

美是一种感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丽江古城,能使人陶醉折服、流连忘返的地方远不至一处“四方街”,一阕纳西女人跳的打跳舞!其实,当你以有心人姿态走进丽江古城,聆听着欢快的流水,顺着蓝幽幽的石板路随便向前走,你便会发现这里能使你动情的风物实在太多太多,甚至一处极其普通的民居内飘出的古乐,一家不起眼的酒店墙壁上悬挂着的黑白照片,一段历经风雨剥蚀的栗木板桥,一截坑坑洼洼的石径,一位随意行走在幽巷深处的纳西老人,都会使你叹为观止,幽思难抑。

华夏江山美,神州胜景多。怀揣别样的一份愿望,仰仗着特定工作环境和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这些年我几近走遍了国内有独特个性的风景名胜点,但2005年暮秋第三次彩云之南归来后,我终于发现并感悟到丽江是一座最温馨、最浪漫、最有诗意、最富个性化的古城,是一处可以让自己的心得到充分歇息的地方。

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