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路上的记忆
30715100000012

第12章 春之歌

冬天,六岁的儿子进了一所小学的学前班。

“悉悉率率,悉悉率率……”雪天的早晨,当我正与温暖的被窝难舍难分之际,窗外传来了儿子在炭房鼓捣杂物破烂的声音。

“王加!不快点洗完脸去上学,在炭房倒腾啥哩?”

鼓捣声平息了。一会儿,我发现儿子怀中抱着一个脏不兮兮填塞得鼓鼓囊囊的大牛皮纸袋,脸上头上尽是煤灰。

“昨天放学的时候,老师说让每个娃娃都要带上一点柴火和炭,要不教室冷的上不成课。”哈着通红的小手,儿子知道我要训斥,来了个“先发制人”。

原来如此!

注视着儿子眼前的那包炭块,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两周前携儿子去那所小学所在班级报名时看到的情景。

招待所四层楼脚下,两间屋顶苍黑墙皮斑驳的教室里,四五十名小鸟般天真的小学生或两人一桌或三人一桌虔诚地端坐着。黑板上,前一天美术课老师所画的小树、金鱼依然完好。教室中央一个以土块砌成的取暖炉里煤块刚刚燃起,整个教室朦胧在厚重的烟尘之中。

此情此景,和20年前自己在乡下小学读书时所历经的是多么的相像呵。当然了,那时别说偏乡僻壤里的学校可怜,作为一县之府的县城又怎样呢?偌大的一个县城没有一座叫做“楼”的建筑物,机关、农户浑然一体。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除了有马车、老牛车、架子车,几乎很难见到汽车驶过。全县最高级的车是一辆专供书记乘坐的北京吉普。

雪落无声。

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落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上,落在往来不息的车流上,落在哼着流行歌曲少男少女的新潮服装上,落在儿子怀中沉甸甸的牛皮纸袋上。

思绪在另一道风景,我与儿子雪中同行。

“爸爸!春天一到我们的教室就暖和了吗?”临近校门口的时候,儿子仰起头一脸天真地对我说。

“是的,春天一到你们的教室就暖和了。”我说。

雪花飘飘的季节,我送儿子一曲春之歌。

199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