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30714500000015

第15章 常见的各种风(2)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着。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着。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不过,海陆影响的程度,与纬度和季节都有关系。冬季中、高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的冷高压中心位置在较高的纬度上,海洋上为低压。夏季低纬度海陆影响大,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向北移动。

当然,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也可以使季风加强或削弱,但不是基本凶索。至于季风现象是否明显,则与大陆面积大小、形状和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系。大陆面积大,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形成的季节性高、低压就强,气压梯度季节变化也就大,季风也就越明显。北美大陆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大陆,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大陆形状呈卧长方形,从西欧进入大陆的温暖气流很难达到大陆东部,所以大陆东部季风明显。北美大陆呈竖长方形,从西岸进入大陆的气流可以到达东部,所以大陆东部也无明显季风。大陆纬度低,无论从海陆热力差异,还是行星风带的季风移动,都有利于季风形成,欧亚大陆的纬度位置达到较低纬度,北美大陆则主要分布在纬度30°以北,所以欧亚大陆季风比北美大陆明显。

台风

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大气涡旋,是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一直可伸展到20千米以上的高空,它的水平范围从数百千米到上千千米。

发展成熟的台风,一般由螺旋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3部分组成。螺旋云带最外层是层积云,然后是浓积云和积雨云。一条条向内旋入的螺旋云带,是台风系统水汽和热量的输送者。云墙区是在台风中心周围高耸的积雨云,宽度约8~20千米,台风的大风暴雨都出现在云墙区内,最大风速出现在云墙区外侧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最大的暴雨出现在云墙区内侧积雨云发展最旺盛的地方。台风眼是台风的中心所在,这里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无云,白天可见阳光晚上可见星光,好似台风的眼睛,又像云墙中的一眼深井。

台风的成因

台风就像一部机器,要使它转动必须有足够的能量。热带洋面上的高温高湿条件,可以提供台风生成发展所需的热能。国内外专家研究得出,海温高于26~27℃是台风形成起码的条件。海温越高,越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和发展。

台风是不断旋转的大气涡旋,要形成台风低空必须有气旋性的气流辐合,从而使对流运动发展,形成大量的积雨云。在赤道附近海面,由于地转偏向力很小,不利于气旋性气流的形成,所以赤道附近没有台风形成。只有在纬度5°~8°的热带洋面上,才有利于台风的形成。

要使台风这部热机转动,高层还需要有向外的辐散气流,就像在台风系统上空安装上一部抽气机,不停地把低层的暖湿空气向上抽吸,从而加强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使更多水汽凝结并释放潜热,提供更多的热量,风才得以迅速发展。

为使台风这部热机不停地运转,就要使热量保持在台风中心附近不被风吹散。这就要求台风系统中上下升速差要小,即风的垂直切变小,从而保持热量源源不断地供应,促使台风发展加强。

我们知道赤道是一个低压带,那里太阳辐射强,空气受热上升,南北半球的东南信风、东北信风吹向赤道。但是,太阳不总是直射赤道,只在春分、秋分两天直射赤道。春分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越过赤道慢慢北移,太阳直射的位置,空气最热,上升最强烈,近地面气压最小,这相当于赤道低压带在向北移动(跟着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也跟着向北半球移动。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东南信风在北半球变成了西南风,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顶着吹,这样一来就可能形成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在亚洲东部,这种漩涡多产生在北纬5°~20°的菲律宾以东至关岛的洋面上,这里海水温度高,水汽充沛,具备形成漩涡的条件。在开始形成阶段,漩涡直径仅100千米左右,漩涡越转越大,移到北纬30°时,直径可达600~1000千米,中心的风力也越来越大,可能成为热带风暴或台风。

台风的各种名称

在全球的热带洋面上都有台风生成,但各地对台风的称呼各不相同。发生在北大洋西部和南海上的习惯上称为台风;发生在北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发生在印度洋上的称为印度洋风暴,其中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分别称为孟加拉湾风暴和阿拉伯海风暴。

台风发展的各个阶段,由于其强度不同(根据最大风力来划分),名称也各不相同。它们的统称是热带气旋。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7级或以下,称为热带低压;当中心附近最达风力达到8~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线以上时,称为台风。

我国中央气象台和各级气象台在发布台风消息和警报都是按以上的统一标准发布的。

台风的移动路径

台风这个气旋性涡旋,像小朋友玩的陀螺一样,一面不停地旋转,一面向前移动。台风的路径就是指台风整体的移动方向。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因素有4种:①台风这个旋转系统的内力作用,总是使台风向北和向西移动;②大范围引导气流的作用,当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南侧时,受高压南侧的偏东引导气流作用向西移动,当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时则受高压西侧偏南气流的引导而向北移动;③台风与四周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如台风靠近西风槽时,会受槽的吸附作用,然后在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④洋面温度的影响,台风有向暖洋面移动的趋势。

虽然有以上4种作用影响台风的移动,但实际上,这4种因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多变,使人难以预料。这就是台风路径复杂多变时往往造成预报失败的原因。

飓风

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

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它也泛指具有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飓风与龙卷风也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大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时,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经过陆地时,常会卷倒房屋,甚至把人吸卷到空中。

飓风的等级分类

一级,最高持续风速33~42米/秒、74~95米/时;64~82节、119~153千米/时;风暴潮4-5英尺(1英尺=0.3048米)、1.2~1.5米,中心最低气压28.94英寸(1英寸=2.54厘米)汞柱、980毫巴,潜在伤害对建筑物没有实际伤害,但对未固定的房车、灌木和树会造成伤害。一些海岸会遭到洪水,小码头会受损。

典型飓风:飓风艾格尼丝——飓风丹尼——飓风加斯顿——飓风奥菲莉娅

二级,最高持续风速43~49米/秒、96~110米/时;83~95节、154~177千米/时;风暴潮6~8英尺、1.8~2.4米,中心最低气压28.50~28.91英寸汞柱、965~979毫巴,潜在伤害部分房顶材质、门和窗受损,植被可能受损。洪水可能会突破未受保护的泊位使码头和小艇会受到威胁。

典型飓风:飓风鲍勃——飓风邦妮——飓风弗朗西斯——飓风胡安

三级,最高持续风速50~58米/秒、111~130米/时;96~113节、178~209千米/时;风暴潮9~12英尺、2.7~3.7米,中心最低气压27.91~28.47英寸汞柱、945~964毫巴,潜在伤害某些小屋和大楼会受损,某些甚至完全被摧毁。海岸附近的洪水摧毁大小建筑,内陆土地洪水泛滥。

典型飓风:1938年大新英格兰飓风——飓风弗兰——飓风伊西多尔——飓风珍妮

四级,最高持续风速59~69米/秒、131~155米/时;114~135节、210~249千米/时;风暴潮13~18英尺、4.0~5.5米,中心最低气压27.17~27.88英寸汞柱、920~944毫巴潜在伤害小建筑的屋顶被彻底地完全摧毁。靠海附近地区大部分淹没,内陆大范围发洪水。

典型飓风:1900年加尔维斯敦飓风——飓风查理——飓风雨果——飓风艾里斯

五级,最高持续风速>70米/秒、≥156米/时;≥136节、≥250千米/时;风暴潮≥19英尺、≥5.5米,中心最低气压<27.17英寸汞柱、<920毫巴,潜在伤害大部分建筑物和独立房屋屋顶被完全摧毁,一些房子完全被吹走。洪水导致大范围地区受灾,海岸附近所有建筑物进水,定居者可能需要撤离。

典型飓风:飓风安德鲁——飓风卡米尔——飓风吉尔伯特——1935年劳动节飓风——台风泰培——飓风卡特里娜

产生原因和影响

飓风产生于热带海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温暖的海水是它的动力“燃料”。由此,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是否变暖的地球会带来更强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热带风暴。大多数的气象学家相信地球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和来自大气层的所谓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研究人员警告说人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了。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强烈的飓风或是飓风活跃的季节,并不能说明全球气候已经变暖了。

城市风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由于有众多的建筑、人口集中和工厂等热源的影响,造成城市比郊区温度为高。人们把这种城市的增温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这种城市热岛效应在大型天气系统,如冷锋、台风影响时就往往被掩盖而不突出。当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影响时,这种城市热岛效应就显露出来。由于城市上空较四周温度高,就引起空的对流运动,城市上空的暖空气上升,而在郊区下沉,而郊区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城市,补充城市上升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小型局地环流——城市风。

城市风的风速不大,一般在1米/秒左右,地面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这种风速不大吹向市区的城市风,对空气污染会有重要的影响。城市中的污染物(烟尘、杂质及有害气体)随着热空气上升,往往笼罩着城市上空形成穹形尘盖,使上升气流受阻而转变为上空由城市流向郊区的水平气流,引到郊区下沉,便将这些污染物带到郊区的地面附近。而当郊区城市风下沉区内有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便随着城市风一起流回城市中心,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混浊。

因此,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上空风流到郊区的距离,以便使一些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不使高度污染的空气流回城市。另一方面建立卫星城也应在城市风环流之外,这样才能避免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的互相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