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人类的恩赐(自然瞭望书坊)
30714100000029

第29章 风能造福人类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由于太阳能辐射造成地球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不平衡,使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就叫风能。太阳能每年给全球的辐射能约有2%转变为风能,相当于1.14×1016度电力的能量,大约为全世界每年燃烧发电量的3000倍。虽然风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可再生和无污染等优点,但是风能亦有密度低、能量不稳定和受地形影响等缺点。因此地球上的风能资源不可能全部利用。我国有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为2.53×1011瓦,相当于1992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5倍,平均风能密度为100瓦/平方米。

人类利用风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风帆助航是风能利用最早的形式,直到19世纪,风帆船一直是海上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风力提水是早期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公元前3600年前后古埃及就使用风车提水、灌溉。12世纪初风车才传入欧洲,在蒸汽机发明前,风车一直是那里的一种重要的动力源。有“低洼之国”之称的荷兰早就利用风车排水造田、磨面、榨油和锯木等,至今还有数以千计的大风车作为文物保存下来,已成为荷兰的象征。19世纪,当欧洲风车逐渐被蒸汽机取代后,美国却在开发西部地区时使用了数百万台金属制的多叶片现代风车进行提水作业。中国利用风车提水亦有1700多年历史,直到20世纪中叶,仅江苏省就还有20余万台风车用于灌溉、排涝和制盐等。

风力发电是近代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丹麦开始研制风力发电机(简称风力机)但是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虽然工业化国家陆续制造出一些样机,但除充电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外,都没有达到商品化的程度。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以后,人们认识到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资源有限,终究会消耗始尽,而且燃料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力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势在必行。风能利用又重新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已进入市场,到1993年底全世界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风力发电已具有与常规能源发电竞争的能力。

将风的动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其他形式能量(如电能、机械能、热能等)的机械统称为风能转换装置。风力机是最通用的风能转换装置。现代风力机一般由风轮系统、传动系统、能量转换系统、保护系统、控制系统和塔架等组成。

风轮系统是风力机的核心部件,包括叶片和轮毂。风轮叶片类似于飞行器——直升机的旋翼,具有空气动力外形,叶片剖面有如飞机机翼的翼型。从叶根到叶尖,其扭角和弦长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当气流(风)流经叶片时,将产生升力和阻力。它们的合力在风轮旋转轴的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可以使风轮旋转,并带动传动轴转动,将风的动能转换成传动轴的机械能。

风力机的保护系统和调节系统是保证安全和提高功能的重要部件。风力机调节系统是自动调节风轮运动参数的机构,主要由调向装置和调速装置组成。调向装置的作用是调节风轮旋转平面与气流方向相垂直,使风力机的功率输出最大。小型风力机常用尾舵调向,当风轮旋转轴与气流方向不一致时,作用在尾舵上的空气动力可使风轮旋转平面与气流方向保持一致。中大型风力机常用伺服电机,在风向标和测速电机的控制下,它可以正反转动,调整方向。

调速装置是调节风轮转速的,在风力机工作风速范围内起功率调节作用,在高风速时起保护作用。

塔架用于支撑风力机风轮、机舱等部件,将风轮置于一定高度,利用风的剪切效应,使风轮增加输出功率。例如,在乡间田野上,如果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20米和30米高度处的风速就可分别达到5.6米/秒和6米/秒。风轮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当一个风轮在5米/秒风速时输出的功率是100千瓦,而在6米/秒风速时就可达到173千瓦。现代风力机在塔架底部安装有专门的电子监控系统,使各部件协调运行,并对故障情况进行监测。

风力机的形式很多,且各有特点。按风力机额定功率大小,可划分为微型(小于1千瓦)、小型(1~10千瓦)、中型(10~100千瓦)和大型(大于100千瓦)风力机。按照风轮旋转轴形式分,又有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之别。最常见的是水平轴风力机,技术上比较成熟。垂直轴风力机与水平轴风力机相比,它可以在任意风向情况下运动,不需要调向装置;其次,发电机的位置接近地面,维修方便。垂直轴风力机的风轮有两种,一种是阻力型,常见的有萨冯尼斯风轮、还有平板式和涡轮式风轮等;另一种是升力型,常见的有中形达里厄风轮和直叶片风轮等。垂直轴风力机的缺点是起动和制动性能差。

水平轴风力机按风轮叶片数目又有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几种。水平轴风力机按风轮与风向和塔架的相对位置划分,有上风式和下风式风力机。风先流过风轮再通过塔架的为上风式风力机;风先流过塔架再通过风轮的为下风式风力机,它具有自动对风能力,但气流在塔架后面会形成涡流,使风轮的输出功率下降,称为塔影效应。

人类利用风能按用途分有风帆助航、风力提水、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等多种形式,其中风力发电是近代发展的最主要的形式。

尤其是近十年来,风力发电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重视,发展应用很快。应用的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①风力独立供电,即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经过蓄电池向负荷供电的运行方式,一般微小型风力发电机多采用这种方式,适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使用。当然也有少数风能转换装置是不经过蓄电池直接向负荷供电的。②风力并网供电,即风力发电机与电网联接,向电网输送电能的运行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为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所采用,稳妥易行,不需要考虑蓄能问题。③风力/柴油供电系统,即一种能量互补的供电方式,将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组合在一个系统内向负荷供电。在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这种系统可以提供稳定可靠和持续的电能,以达到充分利用风能,节约燃料的目的。④风/光系统,即将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组成一个联合的供电系统,也是一种能量互补的供电方式。在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如果采用这一系统可全年提供比较稳定的电能输出,补充当地的用电不足。

风力提水是早期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至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在使用。风帆助航是风能利用的最早形式,现在除了仍在使用传统的风帆船外,还发展了主要用于海上运输的现代大型风帆助航船。1980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现代风帆助航船——“新爱德”号,它有两个面积为12.15米×8米的矩形硬帆,其剖面为层流翼型,采用现代的空气动力学新技术。据统计,风帆作为船舶的辅助动力,可以减少燃料消耗10%~15%。

风力致热是近年来开始发展的风能利用形式。它是将风轮旋转轴输出的机械能通过致热器直接转换成热能,用于温室供热、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干燥等。致热器有2类:①采用直接致热方式,如固体与固体摩擦致热器、搅拌液体致热器、油压阻尼致热器和压缩气体致热器等。②采用间接致热方式,如电阻致热、电涡致热和电解水制氢致热等。目前风力致热技术尚处在示范试验阶段,试验证明直接致热装置的效率要比间接致热装置的效率高,而且系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