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的某处海底,静静地躺着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残骸,它搭载着一个由保加利亚制造的微型温室。1999年,世界上第一代太空小麦正是在这个仅1平方米大的空间里问世的,从而揭开了在太空种植粮食作物的新纪元。
在太空种植粮食的尝试几乎是和人类探索太空同步开始的,科学家们曾经试图用“阿波罗”飞船从月球带回来的泥土培育植物。从1975年起,每一次苏联飞船升空,都会带着一个苗床。然而,在天上种地并不像在地面那么简单。美国的地球生态学家杰伊·斯基尔斯说,失重会影响植物根系向下生长;不同的光照条件和空气成分也会干扰植物的成长;没有了昆虫,授粉也无法进行。
尽管人类曾经在非粮食类作物的试验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真正在太空种植粮食获得成功是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聘请保加利亚为其建造了搭载在“和平号”上的实验用温室之后。到了90年代初,航天员成功地在这个40厘米高的温室里种出了莴苣和萝卜。从1995年开始,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们尝试种植小麦。4年后,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999年收获了第一代太空小麦。
第一代508粒太空小麦收获后被再次播种,并在当年结出了第二代太空小麦,每一粒都有第一代的2倍大。科学家们认为,太空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性。他们将研究粮食在太空中的其他用途,使其在人类太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最终帮助人类实现向其他星球移民的宏伟计划。
国际空间站升空后,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家又开始了空间植物研究。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作物实验装置里,航天员栽种过豌豆和日本洋白菜,其中豌豆种植实验已成功收获了4次。从2004年11月开始,国际空间站上第10长期考察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萨利占·沙里波夫和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栽培日本洋白菜、水萝卜和第四代豌豆;2005年他们的接班人继续照料所种的萝卜。这些研究将帮助确定最佳的土壤成分和研制可以用于更大太空温室的工艺,其中包括可在行星间飞船中使用的温室和月球基地上的大型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