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宇宙瞭望书坊)
30712800000011

第11章 发现水的踪迹

自1976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最后一颗探测器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没有再对月球进行过“专访”。但这并不表明人类放弃了月球,科学家和月球发烧友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名为“飞天号”的月球探测器,成为继苏、美之后第三个向月球轨道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1994年1月21日,美国用“大力神号”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由美国和美国国防部联合研制的、用以试验导弹跟踪和“星球大战”传感器技术的“克莱门汀1号”探测器。在绕月运行过程中,该探测器详细测绘了月球表面图像,测量了月面40多处盆地的地貌、月球引力分布情况以及环形山壁层之间的变化,从而使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了月球构造的形成。最令人惊喜的是,在用雷达信号测量月球陨石坑深度时,“克莱门汀1号”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的湖状冰块,它处于月球南极背阴面一个面积为塞浦路斯共和国的两倍、深12000米(这一深度远远超过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巨大陨石坑——艾特肯盆地的底部。这些冰是凝固的水冰,而不是其他一些液体或气体凝固成的“冰”。

月球上发现了水的踪迹!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证实月球上是否真的有水源,1998年1月6日,“雅典娜2号”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升空,把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送入了飞向月球的轨道。该探测器同时还担负着测绘月球地貌,发现其中的矿藏,并研究其地质构造的任务。这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航天员在月面上最后一次登陆以来,美国第一次向月球发射航天器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的外观呈圆筒状,高1.2米,直径1.4米,重295千克。它上面携带了中子光谱仪、γ射线光谱仪、α粒子光谱仪等先进的探测仪器。其中中子光谱仪用来回答月球是否有水这一人们最关心,也最为重要的问题。

飞过了地月间38万千米的距离后,月球“勘测者号”于1998年1月13日进入环月轨道,开始在距月球100千米的上空进行考察。月球“勘测者号”果然不负众望,它用所探测到的数据为月球上水的存在提供了较为确凿的证据。这些数据表明,在月球的北极和南极阴冷的地区很可能有水冰存在。

月球“勘测者号”的发现间接地证实了“克莱门汀1号”探测器1994年的探测结果。不过,月球上的冰并不是人们原来想象的那样以厚厚的极地冰盖形式存在,而是以非常低的密度和月球尘土混杂在一起,贮存在南北两极大量的陨石坑的底部,大约有60亿吨之多。

根据设计,月球“勘测者号”的燃料会在1999年8月1日消耗殆尽,但科学家们不想让它白白等死,而是为它设计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结局——在人类可能对其失去控制的前一天令它撞向月面。

科学家们把撞月时机选在7月31日凌晨6时左右,因为此时正好是天空最为洁净的时刻,而且地面和地球轨道上的各观测点都相对集中在较佳的观测区内。撞击点在月球南极一座环形山的内侧,是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计算和对比后筛选出来的。该环形山的直径大约为80千米,大小较为适中。山口内部非常深,有大片阳光永远照射不到的阴影区,而山口顶部的突出部分又较为平缓低矮,使月球勘测者号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极小的角度直接撞击山口内侧的阴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