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撞地球的传说(宇宙瞭望书坊)
30711600000041

第41章 当陨星降临

陨石是天体(彗星、小行星甚至行星)的破裂碎片。

进入行星际空间的小行星或垂死彗星称为陨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的陨星体称为陨星。到达地球表面的陨星叫做陨石。每天都有许多小陨石轰击我们的行星。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小行星或彗星变为陨石似乎极不可能。首先,它必须进入太阳系内圈,并被拉入一个可与地球相交的轨道。其次,如果它进入地球大气层,还得经受住足以使它表面熔融并汽化的摩擦高温。较小的陨石“嘶嘶”一响就化为乌有;较大的陨石裂成碎片后分解。陨石的组成成分对它能否存活大有关系。金属质陨石比石质陨石更有可能原封不动地到达地面。

在陨石消亡之前,它们在天上呈现出眩目的奇景。长期以来,人们称之为“流星”或“火球”。科学家们把爆炸的陨星称为“火流星”。如果陨星以大于40千米/秒的速度穿越大气层,则其外表温度可达1600℃以上。在地面上空100~150千米处,陨石表面物质变为液体,再变为气体,进入白炽状态。尽管岩石本身可能只有不到1米的直径,但其周围明亮光圈的直径可达上百米。火流量在几百千米外即可看到,它总是闪耀着明亮的彩色光芒。通常情况下,陨石在几秒钟内就分解掉,但其尘埃尾巴可持续数分钟。声与光相伴而来,有爆裂声、嘶嘶声,甚至还有强烈的声震。陨石的形状各种各样,有钝圆锥状、多面体状、椭球体状、扁球状,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等等。穿越大气层时的高温,使陨石表面熔融,形成一层黑色的熔壳。

古小亚细亚地区的弗利基亚人把陨石称作“天石”,他们把天石当做众神之母。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曾记载那块远古时从空中落到弗利基亚的巨大天石。古时人们相信天石有灵,能够启示未来,赐福众生。至今,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卡阿巴清真寺中还供奉着那块公元前5世纪降落的天石。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朝圣者前来顶礼膜拜。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保存着一些古埃及人视如黄金的铁块,这些铁块被称为“天赐之金”。古埃及人还把陨石提炼成铁,制成兵器。美洲大陆的土着人把陨石当做祭神时的供品。更有甚者,巫医还把陨石磨成齑粉,冲水给病人喝下去治病。

公元1000年,史书详细记述了一次陨石落到地上和彗星出现的情况。“12月14日,天空阴沉。突然,一个燃烧着的发光体拖着一条光芒四射的长尾落到地面。这个发光体不仅把田野照得雪亮,甚至屋内也被照得通明。发光体落下时,天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窟窿。当天上的窟窿闭合时,就出现了一条巨龙,龙爪是蔚蓝色的,龙头似乎很大。”

在沙皇彼得时代,西伯利亚塔得-干城降下了一块半人多高的陨石。1492年,德国阿尔萨斯的恩热斯格姆近郊,天上掉下了一块巨石,后来这块石头被当成展品送到了巴黎的一个博物馆。展牌上写道:“许多人都知道这块石头,但是没有人知道其究竟。”因为那时人们还不了解陨石的性质。1790年法国的小城茹雅克城郊,落下了一块陨石。1794年意大利的西英城附近从天而降掉下了一块石头。1795英国约克郡的牧人和渔民报告了他们的亲眼所见。1798年在遥远的印度,离贝拿勒斯市不远的地方,又落下了一块陨石。而这些事实却被当时的权威机构巴黎科学院认为是无稽之谈。直到1803年4月26日,法国列格尔城附近出现流星群,一下掉下了3000多颗小陨石,学者们经过实地考察后才承认了这些天降之石。

每天有几百吨陨星落向地面,人们看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陨星分为3类:铁陨石,占陨星总数约6%;石铁陨石,占2%;石陨石,占92%。所以陨石泛指陨星。

宇宙的第一大来客是戈巴陨铁,它静静地躺在西南非洲,它坠落时把地面撞成一个2米深的大坑。它像所有巨大陨石一样,是铁镍金属的混合物,人们称之为铁质陨石。它的大小是7·29(即2·7×2·7×1)立方米,质量超过54吨。戈巴是1920年被发现的,但已被风雨侵蚀得很厉害,可能它已在地球上躺了很长时间。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仍是地球上最大的陨石。

宇宙的第二大来客是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它就是30吨重的安欣基多,它是落在格陵兰约克角的最大一块。爱斯基摩人曾把它凿开,用以制造铁质工具。北极探险家罗伯特·E·彼利(Robert E·Peary)使用千斤顶、冰上浮筏与巨大的破冰船,于1897年把它运到纽约市自然史博物馆现址。彼利把他获得的、祝贺他成功到达北极点的奖金4万美元,统统用上去了。

14吨重的威拉密特陨石是落在美国的陨石中最大的,目前它也被收藏于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不过,在它的发现地俄勒冈州,儿童们曾发起过一个运动,要求把它物归原处,可是没有成功。

我国新疆有一块大铁陨石重约30吨,世界上还有两块分别重27吨和25吨的陨石,现分别在墨西哥和坦噶尼喀。目前找到的陨星共有2044个,其中近800个曾有记载。

识别一块不寻常的巨大陨石不算太困难,特别是金属质的。在石头上绊倒的任何人都会感到它的特异性。但对小陨石或者看上去很普通的石头,又怎么样呢?它们是怎样被识别的?

陨石收集工作分为两方面:坠落与寻找。前者是看到它们从天上落下来,由目击者提供的材料而确定其方位,或者追踪它们造成的破坏来寻找——办法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能做。据估计,在地球表面100万平方千米的单位面积上,每年要坠落560颗质量为100克或更大的陨石,但在任一指定年度中,仅能找到6颗。

绝大多数陨石是人们并未看到从天上坠落的,所以陨石样品基本上由地面上搜集而来。铁质陨石同地球上的一般岩石很不一样,极易识别,但它有时体积很小,往往被人忽视。石质陨石不论多大,通常总是与周围的一般岩石相混,也不易被发现。因此,人们发现、收集的陨石的数目与其坠落数量总是不成比例。为使找到猎物(陨石)的机会更多,搜索者往往着眼于植被很少、风化作用缓慢的地区,特别是沙漠。

地球上陨石最丰裕的储藏库是南极地区。1969年,前往南极研究冰河的一组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前所未有的9块陨石,其形状各不相同。从那时起,在南极冰层中已刮取到1万颗以上陨石样品,其中有许多来自同一流星雨。浮冰把陨石堆积在特殊的接合处,附近一片雪白,又无植被,使它们十分醒目,极易被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