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大发现(宇宙瞭望书坊)
30711300000008

第8章 潮汐之谜

潮汐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地球上的海域在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发生了周期性运动。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潮汐现象一般不明显,因为太阳的引潮力可使海面升高0·246米,月亮的引潮力可使海面升高0·563米,二者的合力最多可使海面升高0·8米,这应该就是潮汐的最大幅度。

但大自然的神奇常常导致人类的理论测算失败,事实上许多地方的潮汐非常明显,其幅度远远超过0·8米。在一些海峡、海湾和河口地带,又浅又窄,在这种情况下,潮差可高达7~8米,最高的可达十几米。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十分有名,其最大潮差达8·9米;而加拿大芬地湾的潮汐更加惊人,最大潮差高达19米。

潮汐固然壮观,但对人类而言,它在引起海水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动能,这才是人们真正感兴趣的。

这种动能就是潮汐能。据估计,海洋潮汐能的总储量超过10亿千瓦。潮起潮落中竟有如此大的能量!海洋潮汐能的前景十分美好,吸引了各个濒海的国家的关注,一场研究、开发和利用潮汐能的热潮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海洋潮汐能算得上是被最早开发的海洋动力资源之一。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一巨大能源了。有记载表明,早在中国唐朝时期,沿海居民就利用潮汐能来碾磨五谷。如今,1000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人类对潮汐的开发利用更加充分,已远超前人。

潮汐主要被用来发电,经过多年探索,潮汐能开发技术已趋于成熟。潮汐能开发技术主要包括电站的运行方式、发电机组、海上建筑物、施工方法、防腐和防生物附着以及泥沙淤积等。潮汐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水轮机在海水涨落造成的水位差的驱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目前,潮汐发电技术已被人们用于实践,并且人们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潮汐发电,潮汐发电技术正向着中、大型方向发展。

法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二战之后,世界第一家潮汐能利用协会在法国成立,此后,法国又于1967年建立了一座双向发电站——朗斯潮汐发电站。这座发电站举世闻名,其运行作业装机容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迄今为止已安全运行了30多年了。朗斯潮汐发电站的运行方式是单库双向式,由正向发电获得电量。电站总装机容量高达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小时。

1968年,前苏联继法国之后,建成了基斯洛潮汐电站,但其总装机容量远小于朗斯电站,仅为2000千瓦。1984年,加拿大建成了安内纳波利斯潮汐电站,一台全贯流式实验机组装在电站内,容量为2万千瓦。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潮汐电站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法国之外,前苏联、日本、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潮汐能丰富的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潮汐发电技术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建成24座大型潮汐电站。即便如此,人类对潮汐能的运用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潮汐能仍然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20年后,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会大大增加,可能达到1000~3000亿千瓦。

潮汐对于人类,不仅适于观赏,而且其蕴藏的能量还可以成为人类可加以利用的资源,这对人类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