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克隆赢家
30689100000005

第5章 克隆成功鱼与熊掌可兼得(4)

丰田喜一郎对汽车工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为重大的一项是他摸索出了一套对汽车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他将全公司的工厂结构进行了调整,实现专业化。将工厂内部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适合于专业化生产。以汽车总装厂为中心,把社会上零散的零部件厂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把自己的生产需要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外部订货的方法,实行零部件生产的扩散,创出了后来一度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

“不是照搬美国,而要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批量生产方式,生产出性能和价格两方面都能与外国车抗衡的国产车。”这就是丰田喜一郎在全力以赴开发日本第一辆国产汽车时的思想。

任何一个企业进入市场时,都要去选择发展的方向和商业经营的思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待在家中冥思苦想,另一种是去模仿。模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考察的过程,按照孙子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用我们的话来说,克隆就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快速捷径。创新不是非要另外立一个东西,只要能对你过去的做法进行一种改变,而这种改变又能带来一种绩效,就可以是一种创新。

就算是拼死也要做出全新音乐的爵士巨擘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也是将教会音乐旋律、放克(Funk)及摇滚等音乐的元素置入爵士乐,以这样的方法来求新求变。

同样的道理,工作讲究的是实际效果和低成本,如果用一般的方法能实现同样的效果,那么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想一个有“创造力”的方法呢?而且,一般来说,要实现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这需要从克隆做起!因此,首先要懂得标新立异的必要性,然后还要懂得创新与克隆之间的关系。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讲述他的成功秘诀中说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倡创新有多么好,却从来没有人提起模仿其实也是一样的重要。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95%以上的创新,都是克隆别人得来的!没有克隆,根本不可能创新;不懂得克隆,也肯定不懂得创新!创新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不去克隆,创新就没有根基;未先克隆,创新也一定是盲目的。”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克隆可以是一成不变的模仿,照搬原物仿制;也可以是变通之后的创新。我们要成功,要持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得到别人的宝石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一颗钻石。

那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拥有著名的品牌、核心的技术力量、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是在国内市场上的运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也略有不同,因此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潮流。正是因为他们能在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中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反观我们国内的本土企业,他们也是在向优秀企业学习,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TCL学习三星,他们没有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在克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进行取舍,为己所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克隆与创新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缺一不可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跟着巨人的脚步可以走得更快”,克隆可以加快创新的步伐,减少创新的失败几率,“成功的克隆就是一种自我创新”。

有专家认为:“克隆战略将至少是中国企业在未来3~5年之内惟一的出路。”就像现在好多企业纷纷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作为自身的标杆,作为战略克隆的对象。比如联想克隆戴尔的直销模式;夏新克隆亚洲“双S”(索尼和三星)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条件、产品特点,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拷贝这些企业的战略基因。同时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创造了自我的个性,显现了原创风格。

在克隆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其精华运用于实践中,追求的是形似且神似。《孙子兵法》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兵书,然而日本松下、东芝等著名企业采用其计谋,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兵书”变成了“商书”,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这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在根本思想、重大策略上克隆已有的成功的思想策略。基于克隆的创新,为赶超先进的企业带来“后发优势”。

“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为什么细节会成为魔鬼的栖身之地呢?因为人们经常会忽略了细节的存在,从而让魔鬼有了可乘之机。其实,面对于“克隆创新”这个在企业界里非常时髦的字眼,又何尝不是存在于细节之中。在一些人的错误观念里,创新是始于宏伟的目标、终于备受瞩目的结果,而漠不关心的细节反而成了制约创新的“魔鬼”。

可是在国内,许多企业在寻求创新时,总习惯于求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克隆上创新的例子如星空点点繁星,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内部,单以员工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平镜”、“小玲扳手”等等,并且这些创新已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的经验也证明,通过细节的创新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续不断的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虽然每一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则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万事开头总要迈好第一步,有个好的开端,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及精力去完成下一步。克隆成功者的路径,加以变通,就是自我创新。

盛大公司总裁唐骏认为,游戏是一个复杂的软件行业,在克隆中创新,是厦门的这些中小型游戏企业比较可行的方向,通过创新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唐骏说,大型游戏需要巨资和人力投入,厦门游戏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克隆市场上成功的游戏,可以让厦门的游戏企业少走弯路,而不是盲目创新,白烧了钱。唐骏用拍电影来比喻游戏制作。他说,一部有商业价值的大片会赚钱,但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金山的王峰说:“2005年《魔兽》大获成功,大大刺激了我们的创意,我们的游戏也是在跟踪克隆中创新。”

中国有句古话——“追比圣贤”。圣贤,是每个人都想克隆的对象,这并不稀奇。就像蓬勃发展的成功企业是每个小企业、无名的小公司所克隆的对象是一样的。

“搜索引擎”,现代人使用率极为频繁的一项网络工具,作为它的初创者——Google,有多少个企业曾一度克隆Google的经营模式,像微软、雅虎也花费不少资金收购或者研发搜索引擎,但最终还是败下了场,浴血奋战的结果却是,连与其平分秋色几乎都不可能,更何谈超越问题呢?

Google从来都不惧怕别人去模仿,甚至会把自己准备推出的业务都放在Google实验室里让你去模仿,国外的微软、雅虎,国内的搜狐,新浪,网易与中搜也即将加入到这场浴血大战之中,可是又有几个能靠克隆Google而跟Google一样有名气的呢?

当然百度可以说成功了,问题是百度的技术是无法媲美的,论搜索也只有Google与百度可以令人相对满意了,其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实百度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在于他的技术,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克隆后的小小创新。百度的成功,就是找到了Google的突破口——以MP3搜索作为与Google的差异化,从而取得成功,与Google平分秋色。

创新者拥有先进的理念,敏锐的眼光,而先进的理念,来源于向先进者学习,也就是把别人的核心理念克隆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而后在根据自己在克隆过程中的摸索及掌握程度加以分析,从而创造另一个新成功巅峰。所以说创新离不开克隆。克隆是创新的基石,克隆是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