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惊世预言
30688700000006

第6章 诺查丹玛斯与《诸世纪》(2)

回故里后,因患痛风及关节炎,他几乎没有做多少像样的工作。大多数时间用于接待来访者或著书立说。1568年,也就是他去世两年之后,所著的著作才得以公开出版,其实在此之前,他很多的预言早以被他人引用,说明他的部分书稿在出版之前就已流传于世,而诺查丹玛斯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诺查丹玛斯之所以对他的预言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保持沉默,大概是由于国王驾崩(1559年)所致,因为事实验证了他预言的正确性。尽管如此,他仍对这一预言感到有些不安。为了不至于引起各界的恐慌,他对社会上流传的预言只好保持沉默。但就在次年(1560),娶苏格兰女王玛丽为王妃的弗朗索瓦二世撒手人寰。从此宫廷中的人也公然引证预言诗。

长子,

不幸的婚姻无后的寡妇

二岛纷争

十八青春未成人

更有少年将成婚

弗朗索瓦二世是亨利二世的长子,他在即将满18岁的六星期前告别妻子离开人世。苏格兰女王玛丽返回故乡后,两国产生不和。弗朗索瓦的弟子聂尔年仅11岁便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结成婚约。

1564年,摄政掌权的卡特琳娜王妃决定率领次子聂尔九世及其一族,巡幸法国全疆。因为此次巡幸需要两年时间,所以把随行大臣等人削减到最低限度的800人。

当巡幸至普罗旺斯时,卡特琳娜理所当然地访问了萨朗,会见了诺查丹玛斯,并邀请与其共同进餐。卡特琳娜还前往诺查丹玛斯的私宅拜会了诺查丹玛斯,对其子女给予了赞誉。会见时,卡特琳娜赏赐给诺查丹玛斯300枚金市,并授予他常任侍医的职衔。这一职衔除了薪金之外,更伴随着诸多金钱以外的利益,使得诺查丹玛斯喜出望外。

在卡特琳娜访问萨朗期间,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饶有兴趣的事情。

在随从中有一位少年。诺查丹玛斯对他说:“让我看看你身上的一颗痣。”少年害羞而不允。次日,正当少年还在熟睡时,诺查丹玛斯悄悄地看了一眼便预言说:“这位少年未来将会成为法国的国王/尽管当时卡特琳娜尚有两位儿子健在……这位少年就是纳瓦尔的亨利,即后来的亨利四世。

长期忍受痛风折磨,并逐步并发水肿的诺查丹玛斯意识到自己不会活得太久,于是于1566年6月17日写下了他的遗嘱。他的全部财产达3444枚金市,在当时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7月1日,他请当地的神父为他举行了最后的仪式。是夜,当杰维尼向他告辞时,诺查丹玛斯对他说:“我再也不会活着见到你了。”

第二天早上,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正如他本人所预言的那样:“将会发现僵硬地躺在椅子与床之间”。他被葬在萨朗的方济会派教会的墙壁中,妻子安努用最精美的大理石为他立下了碑。

在大革命时期,迷信的士兵们将他的墓掘开,把遗骨埋到萨朗的另外一个教会里,这就是圣·罗兰教会。如今人们若是去那里的话,仍可以看到诺查丹玛斯的墓及其肖像。

法国革命的胜利

上自1649年,下至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诺查丹玛斯一直被人们作为宣传工具而加以利用。

1649年,马扎兰枢机卿的反对派们,对马扎兰在法国宫廷中的强有力的影响力深表不快,便公开发行了被认定为1568年版的《诸世纪》,其中硬是插入了对枢机卿极为不利的四行诗。

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监狱发生暴动时,革命志士们就是从《诸世纪》中得到感悟的。根据是在狱中的桌子上有一部分供阅读用的《诸世纪》影印件,被关押的囚犯们在十天中相互传阅,以此坚定了行动成功的信心。

拿破仑是在妻子博阿尔内的劝导下才把目光转向《诸世纪》的。然而他却成了被认定为是诺查丹玛斯粗糙而杂乱的伪作的牺牲者。那实际上是一本叫做“奥立弗利斯预言集”的伪作,出版于1820年,其后又有类似的赝作如“奥尔弗尔”流传于世。但所有这类书籍,与诺查丹玛斯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诺查丹玛斯不仅在法国十分有名,在整个欧洲也享有盛誉,《诸世纪》的各种版本,在初版发行后的25年内就遍布了整个欧洲。在此很难列举出他全部的版本,但就目前所知的而言,就有26种版本与4种赝作。从书籍作为珍贵的奢侈品的1555年至1643年,欧洲不断出版《诸世纪》这一事实来看,就足以说明诺查丹玛斯是何等地受人欢迎。

有关东方的预言

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诸世纪》中指明历史的今天会有一位非同寻常的东方人出现,而且《诸世纪》多篇预言诗都讲述了关于他的情况以及在未来他带给整个世界的改变。本文在这里详解其中三首,希望通过这些预言能给今天的世人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

(《诸世纪》二第29首)

一位东方人离开他的家乡

穿越亚平宁山脉到达法国

他将越过天空、海洋和冰雪

用他的神杖唤醒世人

(《诸世纪》十第75首)

他留在欧洲长久等待不能返回

他还会回到亚洲

来自伟大的赫耳墨斯

他会超越所有东方的君王

我们从上述两首预言的内容上可以注意到,这两首诗其实是珠联璧合的,描述的同一个人,只是在时间上不同而已。从大概意思看,预言叙述了一位东方人去了西方,一段时间要留在那里,但将来还会回来,而且他的威望将会超越君王。从《诸世纪》其它一些诗篇里看,这位东方人似乎在主持着某种神圣的信仰。在纪四第31首诗里这位“东方人”被称作“新圣人(new sage)”,那首诗描述到了他与他的弟子,从诗中的“Hands in bosoms”即“双手在胸前(合十)”我们看出这位东方人是以佛家的形式出现的。这位东方人是谁呢?迄今为止,历史上出现过的东方人物还没有一个能与上述预言“对号入座”的,而且上面的两首诗描述的都是当代以至于未来时期的事情。后一首诗说“他留在欧洲长久等待不能返回”。同时诗里也提到了“他还会回到亚洲”,这显然指迫害结束后的事情,也暗示了邪恶势力终将崩溃,他必定会归来。最后一句“他会超越所有东方的君王”,此句预示了这位曾被无端指控、污蔑的东方人在未来将拥有的声望及影响力。下面这首预言写的更浅白易懂,同样也是有关这位“东方人”的。

(《诸世纪》二第27首)

圣言遭受从天而降的打压

他寸步难行

秘密与真象被封闭

他们还会继续前·

在《诸世纪》多篇预言中,诺查丹玛斯曾用“新圣人(new sage)”、“圣言(divine word)”、“圣心(divine spirit)”和“圣徒(divine ones)”,从这些用辞可以看出,这一切在400多年前的预言家心目中都是何等的神圣。圣经中的最后一部预言,叫做《圣经启示录》(BookRevelations)。在所有预言里,圣经启示录可能是对于人类最后的这段时期讲得最准确、最详细的。其实,整个基督教差不多都是靠先知们预言的不断应验和对神迹的见证来发展的。我们都知道的“世界末日”和所谓“最后的审判”的说法,其实最终也都是从圣经中来的。《圣经启示录》所描绘的是一场规模巨大、代价沉重、无比惨烈、而又波澜壮阔的正邪较量和人类劫难。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只能概括的描述一下。《启示录》描述了一场由一个被称做“羔羊”(也就是小羊羔的那个羔羊)的人和他的信众与被称作“兽”(也就是野兽的兽)的势力之间所发生的激烈较量。“羔羊”的一方明显是代表正义和神的旨意的“兽”的一方被指做是亵渎神的名号的邪恶势力。这邪恶的一方其实是由一只“大赤龙”为首的。《启示录》上说,这条赤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但他却统治着世界很大的部分,“迷惑了普天下的”人。这邪恶的一方还有一只“从海中上来”的“兽”,头上戴着亵渎神的名号。而这条赤龙一度将自己的所有能力和权势都交给了这个“兽”。

那么地上的人们又是如何对待这“兽”的一方呢?我来引一段圣经上的原文:“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也拜那龙”、“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那么这个兽,在掌握了赤龙所给与的权力后,对于羔羊及其徒众进行了一场残酷的迫害,圣经上说它任意而行,对神、神的名誉和住在天上的进行了大规模的亵渎,与羔羊的信徒(《启示录》中也把他们叫做圣徒)争战,而且,从表面上,一度是得胜的。另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是,恶“兽”所统治的地方被叫做“巴比伦大城”(beijing)这“巴比伦大城”非常辉煌,拥有众多的财富,和多得数不胜数的商品,使得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所有的客商都无法抵御它的诱惑,明知道它是邪恶的、污秽的(圣经里也把它叫作“大淫妇”),也要和他做生意,从他那里买各种各样的商品。而这座“巴比伦大城”,这里再引用圣经中的原话:“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种污秽指令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因为列国都被它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地上的君王与它行淫,地上的客商因他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这个大淫妇又“喝醉了圣徒的血”。然而,最终毕竟是邪不胜正,《启示录》中明确地指出“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当然,由于许多人都受到了“兽”的迷惑,助纣为虐,犯下了大罪,所以人类会经历巨大的灾难,《启示录》中提到了包括规模空前的火灾、地震、冰雹、烟雾和硫磺(可能指火山爆发?)、蝗虫、瘟疫、异常的高温与战争,水变质害死人,海中生物的大量死亡等等等等。本来这些灾难是惩戒人们不可作恶,要人们马上悔改其罪恶的,但《启示录》中也预见到了:许多人还是不但不悔改,反而因为自己受到的灾难与痛苦而更加怨恨和亵渎神灵。当然,最终羔羊和圣徒们战胜了邪灵怪兽,而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巴比伦“大城”在一日之内就崩溃了,各种灾难同时而致。而这时曾与它“行淫”的各国君王和做生意的客商们都在一旁目瞪口呆,惊叹如此的辉煌竟会在一日之内化为乌有。之后是所有的罪人都会经历“最后的审判”而受到彻底毁灭性的惩罚。而后,人类会进入一个新天地、空前美好的太平盛世。

关于诺查丹玛斯,人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的1999恐怖大预言了,然而,这个预言失灵了,那么,是不是他的预言就都不值一提了呢?并不是的,其预言的准确率应该说还是相当高的,我们应当予以重视。而且,在他对自己的预言的解释中,也并没有说这个1999大劫难绝对不可避免,上面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我们且收回注意力,来关注一下其预言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在他所著那本预言诗集《诸世纪》第二卷第13篇(大20之13),也提到了圣人出现的事情,其诗如下:

没有灵魂的肉体无需再牺牲,

死的那天在原来的大自然中融尽。

圣心将造出幸福的灵魂,

圣言作为永存之物受人尊敬。

尽管我们从他的诗里没有看出明确的年代,但可以明确如下问题:

一、在人类历史上,将再有圣人出现,其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于牺牲自己,不辞辛劳为大众谋福利,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圣心将造出幸福的灵魂,其言论作为永存之物受人尊敬。

二、圣人去世时将避开喧嚣与奢华,归融于大自然(甚至可以具有类似密宗飞身虹化的能力)。

三、至今,我们尚未看到这样的圣人出现于世。

圣人无国界。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如果中国出现圣人,他(或她)也必是全世界的圣人。我们完全可以作一个推测:这里所提到的圣人,即是推背图中所提到的中国圣人。

历经五百多年世人方注意

他的存在是那个时代的荣誉

伟大的启示在瞬间产生

同世纪的人得到巨大满足

超导链接

诺查丹玛斯,他到底是一个真正的预言家,还是一个骗子?他本人确信自己具有某种能力,但他也有理由说明不能根据他人的需要而引发这种能力。在他的预言集中,的确存在部分降低他的价值的预言。因此,对于读者来说,哪些预言可信?400年前的他到底能否对未来的偶发事件作出预见,他是否是凭靠某种直感作出的推断?这都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做判断。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可以通过思考与行动而发生改变的。预言无非是否定这一事实,言明所有的未来都是不可改变的、固定的东西,人类面向未来无论如何挣扎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神也好,命运也罢,一切都是由某种绝对的东西支配着的。即使我们把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的95%看成是与历史的巧合而加以排除的话,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仍有部分预言诗是不应该草率地去对待的。

路易十六世逃往瓦伦。拿破仑战败、希特勒死亡、伊朗国王退位,这些事实都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之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这些预言诗吗?那些能明确预见到事件发生年月的诗又该如何解释呢?比如预言波斯与土耳其将于1729年10月签订秘密协定的诗;再比如指出君主被暗杀月份与日期的诗等等。要想清楚地解开这类诗中的谜,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认为这决不是偶然与巧合。

现代的爱因斯坦的信奉者们只承认永远的现在。古代的神秘主义者也同样相信永远的现在。假如说存在未来的话,预知便是事实。诺查丹玛斯也许能够幻视出某人在初期阶段自由决定的行动,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发生的时间的平行线。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人始终不是死海中的一座孤岛,人们的所有行动都会相互影响。因此,假如路易十六世采取不同的行动留在巴黎,而不惊慌失措地逃往瓦伦的话,本书中岂不是又会出现一首难以理解的四行诗吗?同样如此,无论你觉得多么离奇古怪,当初希特勒的注意力若不被预言集中英国与波兰的关系所吸引的话,他果真会发起那场战争吗?

人类似乎总是在重复某种错误。诺查丹玛斯的部分预言诗之所以能正确地预言到相隔一个世纪以上的事件,正是证明了这一事实。倘若我们要回避诺查丹玛斯对人类所预见到的不吉利、黑暗的未来的话,就必须从过去数百年延袭至今的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向世界和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迈进的同时,从饥饿、战乱、悲剧的诺查丹玛斯的中世纪的理性概念中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