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惊世预言
30688700000030

第30章 存在文学作品中的种种预言(1)

科幻小说中总是充满了对现实的预言。有人说现在的科幻小说已经丢失了当年大师的敏锐,没有什么像样的预言了。我想说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了,科幻也发展了。作家们不再局限于一个装置,一种设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扩展到一套技术,一种理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们的预言似乎显得比较虚无缥缈而缺乏准确性,总让人觉得是蒙上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的东西总是牵扯许多,能预言一个大概其也就差不多了……

《机械图解》中的预言

美国科幻作家詹姆士·贝利(James R.Berry)曾在40年前,也就是1968年,预言2008年11月18日会是什么样子。他在《机械图解(Mechanix Illustrated)》杂志上发表《40年后的未来》一文,对40年后的地球进行了大胆猜想,这些猜想从纯平电视到电视会议,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1.网上购物

1968年预言:未来的购物者不必再因为人多拥挤而苦恼,他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浏览任何一家商店的货物。

2008年的实际情况:对还处在电话购物和超级市场的作家来说,贝利能预见到数字分销(digita1distribution)和网上定货的时代,确实令人吃惊。现在,亚马逊网上购物和iTunes网店让他在1968年的预言变成了2008年的现实。

2.家用电脑崛起

1968年预言:“2008年,对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电脑。电脑将被用来处理旅行预约、传递电话信息、记录生日和纪念日、计算税金,甚至还用来计算每月的水费、电话费和其他方面的支出。”

2008年的实际情况:你能想象得出没有电脑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贝利确实将目光锁定在这项技术的连通性上,以及这种连通性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上。和他的预测一样,电脑不仅变成了家庭的中心,它还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和理财工具。

3.手提电脑和电子邮件

1968年预言:“一位商业伙伴想要一张你公司为运动船只生产的一种新型马达的图纸。于是你伸手拿出公文包,在一个看起来像电视屏幕的东西上用跟铅笔一样细的红外线闪光灯画出草图。”

2008年的实际情况:我们不会在手提电脑上用红外线闪光灯画草图,但是随着触摸屏技术不断提高,超薄电脑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利用一根触控笔操作电脑。同样,设计者和插画作家也利用电脑创作数字透视图。贝利在他的预言中认为,2008年那个人画好草图后会再做什么呢?他预测那个人会像我们现在一样,通过网络把邮件发给他的商业合作伙伴。

4.太空游

1968年预言:“另一种度假方式是在太空旅馆里。人们搭乘火箭前往那太空旅馆,再乘坐火箭返回地球,其间可以遥望美丽的地球和月球,这将是一次难忘的度假之旅。”

2008年的实际情况:事实上我们没有太空旅馆,除非你认为国际空间站就是。然而,我们确实拥有正在萌芽中的太空旅游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名游客送入太空轨道,第一名太空游客是丹尼斯·提托,他于2001年进入太空,最近的一位太空游客是理查德·加利奥特。未来的轨道旅行将变得更加频繁。理查德·布兰森的私人太空旅行公司维京银河(Virgin Galactic)也为太空旅游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5.机器人劳工

1968年预言:“可用机器人做家务和其他简单事情。”

2008年实际情况:虽然你不能拥有一个跟《杰森一家》里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但是你可以拥有一个会用真空吸尘器打扫地板的清洁机器人Roomba,或者拥有一个会整理草坪和清理雨水槽的机器人。汽车是利用机械臂制造的,日本的工人受到机器招待员的热烈欢迎。机器人代替我们前去探索深海,有时候甚至是其他行星。现在机器人的使用比贝利在20世纪60年代设想的方法更加简单,机器人工业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产业,它似乎每天都在快速向前发展。

6.时速250英里的自动驾驶汽车

1968年预言:“你轻快地跳进你的豪华双座气垫车里,按下一个按钮,国内交通电脑就知道你要去哪里了。这辆车在市郊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行驶,到了建筑物更少的地方,它的速度会增加到每小时250英里。”

2008年的实际情况:你不仅需要自己驾车,而且如果以每小时250英里的速度行驶,你不仅会收到很多罚单,而且还有可能会送掉性命。自动驾驶汽车的想法是科幻小说的一个永恒话题。

7.有穹顶的可控制气候的城市

1968年预言:“你开车穿过很多城市,它们中有很多上面都覆盖着大型穹顶,确保市内一年四季的气候都比较均衡。”

2008年的实际情况:现在看来,想控制气候简直就是白日梦。全球变暖引起的恐慌和人类的出现导致地球这颗行星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我们甚至无法十分正确地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更不用说把整座城市罩起来了。

8.模式混合器

1968年预言:“被称作模式混合器的巨大交通枢纽坐落在市中心以外的各个地方,两座之间仅相距15到50英哩。大部分模式混合器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发射台,可装载200名乘客的火箭将从这里发射,把乘客送往其他大陆。”

2008年的实际情况:贝利提到的模式混合器就像一坐地铁站,不过前者的不同之处是它随时准备把火箭发射到世界各地。贝利的这个预言听起来更像现在的飞机场,但是二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却存在很大差别。现在我们仍乘坐喷气机和螺旋桨飞机,与贝利所说的可装载200名乘客的火箭相比,超音速运输机和高超音速客机的载客量是200到300人。而速度更慢的大型喷气客机被用来进行行程较短的洲际飞行。

9.每天工作4小时

1968年预言:“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大约是4小时。但是其余时间并不都由自己支配。公务员的空闲时间要用来学习,保证自己能跟上新发展形式的步伐,他们平均每天要在家学习2小时。”

2008年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希望那种生活,每天工作5到9小时非常好。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才是最好的,有谁愿意回家后再做2小时家庭作业呢?不过,事实上我们每晚通过网络或电视了解各种知识的时间远远超过2小时。

10.自动体检

1968年预言:“做体检时,你只要在诊断椅上坐一两分钟,就能得到所有健康诊断报告。”

2008年的实际情况:你去看医生时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体检时要有很多医生进行一项项的检查:一位医生检查耳朵,另一个检查眼睛,繁琐的检查名目有时候会把我们弄糊涂,而且体检费用也非常高。更糟糕的是,我们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得到检查结果。在贝利的所有预言中,除了每天工作4小时外,轻松快速的诊断或许是最有吸引力的预言。

威廉·吉布森于互联网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近代的科幻小说作家中,是领头羊级的人物。他的预见总是那样的惊人,启人耳目,1984年,当苹果计算机才刚推出第一代窗口操作系统,而Internet这个名词根本还未诞生,“网际网络”还是美国军方和大学实验室里的一个研究项目时,他就写出了《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这本伟大的著作。

有多伟大?这样说吧,因为有威廉·吉布森,文学史上多了一个cyberpunk的流派,要再说清楚些,这样说吧,因为有威廉·吉布森,才有电影《骇客帝国》的诞生。就是如此,威廉·吉布森一直被公认为科技时代的预言家,巫师。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重要,因为,他的科学幻想预言,总是在不久之后变成现实。

1996年,威廉·吉布森就作了这样的预言:“不久之后,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维生。”

因为有“博客(blog)”,威廉·吉布森的预言,我们可以这么说,已经实现了一半。

博客确实是在爆发。尤其在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拥有最多博客站的国家,迄至截稿时共有1200万个博客网页,超过4000万个档案,总容量是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的4倍之多。

即使你不知道Blog、WebLog、博客或者台湾人说的“部落格”,你也一定已经知道了木子美与竹影青瞳。如果放在1990年代,无须考虑,风险投资已经哗哗哗地投资,她们早就成为了百万富翁……但现在,很多人都在很紧张地盯着Blog看,到处都在谈它,但就是没人找得着北。

核心问题仍是,Blog怎么挣钱?这个问题也许真的无解,但我的感觉是,“北”还是能找到的。

博客,简单地说,就是傻瓜型的网页结构,任何人都能够轻易地制作并拥有自己的网站,它不再是特权,不再只限于那些有着网页设计能力的少数人。它所具备的链接技术TrackBack,可以让各个博客跨越不同的平台连成一气。从原创,到引用,到转载,每一个环节,同一篇文章的评论和补充,都能串在一起。

由这两点来看,很容易地,我们就能发现博客的商业价值所在,它是完美的“病毒行销理论”(vira1marketing)的实践工具:首先,因为是傻瓜型的网页结构,所以所有参与的人,都能轻易地有了意见发挥的平台。其次,博客的文件链接技术,会强化好的意见领袖的地位。只因为你不管是在哪里看到的文章,理论上来说,都能找到文章的真正创作者。

对于博客,总有一个迷思在里面制约,因为是来自于网络,所以,博客一直是以免费的面目存在,事实上,没有人敢否认,“免费”几乎就是病毒行销能否成功的充要条件。若不是“免费”的推波助澜,则病毒式的感染速度就会停滞,产生阻碍。

也因此,目前博客的许多发展,仍然不脱免费的思路,比如,最当红的博客百科全书(wiki),就是利用众人之力,希望在网络上创建一套随时更新,档案无限扩充的百科全书,它是免费的。也有人在作“地图形的博客”,想让博客跟城市地图结合。

这个思路的未来是很清楚的,未来的政府,将让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博客,而商家店铺,甚至中小企业,都能在成立的同时,将自己的博客在网络上挂牌。根据这样的发展,甚至,我们都能想象,最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会有百家姓式的博客,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各姓氏、各族宗亲会,都会有自己的博客站,这就像摩门教会在犹他州的岩矿里建纪念馆一样,所有的教会信众,可以把他一生在那里保存。

在可预见的将来,小到数码产品,大到国家民生的大计,只要有博客,都会轻易地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意见网络。在网络上,会出现真正的明星人物,这些人在博客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他们没有网页的编写技术,没有建网站的能力,因为博客,这些人会真正进到网络世界来,这少数几个人的意见,也才会像光速一样,真正在网络上传播,而他们的影响力不但会暴增,也会以等比级数式的速度感染他们的读者。

请倾听我们的建议,不要小看博客,而是要多看博客,尤其是风险投资经理们,对于博客的观察,要有焦点,要以人为本,请先找到那样的人出来。

什么样的人

比如用公开自已的家居生活这样简单方式,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出版王国的玛莎·斯图尔特,又比如写出“查令十字路84号“的海莲·汉芙。光是一个英国女人的读书笔记,可以成为全世界知识分子的圣经。又比如伊恩·莱特,就写自已的自助旅行经历,从出版小书,到跨媒体,成为世界性的品牌。

这些上个世代的明星,是靠自费出版的书籍,历时十数年而成长起来。现在不用了,因为有博客,这个世代的明星,将会有一大部份,诞生在博客的网页之上。

是的,博客确实提供这样的机会,让这样的良驹出线,剩下的,只是伯乐在哪里的问题了。

克拉克的八大科技预言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科普、科幻两栖作家,英国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苦心钻研科幻中的科学问题,并以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融于作品之中,将科学的思索和浪漫的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去数十年里,克拉克曾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做过众多大胆预测,在这些预言中部分已经成为了现实。

1.太空梯

太空梯由系在太空船和地面支撑点之间的一条高强度缆绳构成,缆绳用于从地球上向太空输送货物。阿瑟·克拉克最早在其1979年小说《天堂的喷泉》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书中,工程师们在一个虚幻小岛的峰顶建了一个太空梯。他在1981年的技术性论文《太空梯:想象实验还是宇宙钥匙?》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些概念。

克拉克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了太空梯这个概念,但其实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早在1895年就首次提出了太空梯的构想。尽管这一概念听起来像是空中楼阁,似乎仅应该存在于科幻范围内,但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开拓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为了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付出了巨大努力。

美宇航局早就拥有一个太空梯研究项目,近几年对碳纳米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开发高强度缆绳的成功率,高强度缆绳能将太空船与地面连在一起,这也是之前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过去三年,“升降梯:2010”(Elevator:2010)项目甚至举办了一个太空梯设计大赛,向帮助开发这一技术的个人或组织提供50万美元的奖励。

2.千年虫

在2000年新年倒计时一步步逼近之时,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都因“千年虫”问题而绷紧了神经。“千年虫”亦称“电脑千禧年问题”或“千年病毒”,缩写为“Y2K”,是指在某些使用了电脑程序的智能系统,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因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

人们纷纷得到警告说,不能平安度过2000年新年,银行系统甚至天然气和电力供应也会面临潜在的问题。克拉克在采访中表示,他之前就谈过这个问题,“这可能是关于‘千年虫’及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首次技术著作外的描述。”他是在1990年小说《深海的鬼魂》(The Ghost from the Grand Banks)中做出这一预测的。但是,全世界的人完全是虚惊一场,当2000年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千年虫问题没有对商业活动构成影响。

3.“太空卫士”